本篇无感情线,介意勿入。
这个是某篇还没出现名字的配角番外,emm···算是有感而发吧,文尾会在说一下自己的看法。
---------------
“看着她这幅样子,我就突然害怕了起来,于是我在想,是不是等到我真正死去的那天,众人也只会觉得终于死了一个祸害呢?”
---------------
江晚小的时候还不像现在这么疯,至少那个时候她是不敢忤逆自己母亲的。
孝廉镇跟它的名字一样,生活在那里的孩子都很孝顺,至少在江晚看来,那里没有一个人反抗过自家的父母。
所以小时候的江晚,即使在很多事情上觉得母亲的做法不对,但碍于从小生活的环境,再加上母亲一个人将她养育成人,她对母亲的感情总是感谢多些。
江晚是第一个考到城里去的孩子 ,她临走的那天村子里好多人都来送她,看着村里孩子躲在自家父母身后怯怯的笑容,江晚第一次感觉到了不自在。
她总感觉这次出去,会有什么东西悄然无息的发生变化。
果然,随着江晚一天天的长大,接受过的教育越来越多,她对母亲的不满也开始多了起来。
母亲的打骂,甩脸色,冷眼嘲讽,这些都让江晚觉得母亲做错了。
不能仅仅因为她是自己的母亲所以就任凭那些无须有的伤害落在自己身上。她是对自己有恩,但依然不能对自己的孩子胡作非为。
她讲这些想法告诉自己的好朋友,但朋友不仅没有支持她的观点,反而像是看怪物一样问她
“你怎么会这么想,那可是我们的母亲啊,她把我养育长大,打我骂我也是应该的。”
她又不甘心的问了其他人,得到的回答皆是如此。
江晚第一次感到如此荒唐,这个时候她才意识到,原来这种打骂式教育已经根深蒂固到了孝廉镇所有人的思想里。
同样的,因为她的想法,很多人都开始对她避之不及,就连她最好的朋友也因为这渐渐疏远了她。
江晚不禁对自己的想法感到怀疑,难道真的是自己做错了吗?
可是想到自己老师曾说过的“父母与子女平等”的言论,想到记忆中那个爱笑的女孩对她说过的话,江晚瞬间坚定了起来。
于是在母亲又一次因心情不快而对她无缘无故破口大骂的时候,江晚第一次开始反抗了起来。
她向母亲回击对母亲说这样做不对,而母亲却只是瞪大了双眼一副不可置信的样子,嘴里唠叨着
“你胆子肥了敢这样对我说话。”
全然没有听进去的样子。
从一开始江晚就做好了不被母亲认可的后果,但当巴掌落在他脸上的时候,她依然不可抑制的流下了眼泪。
从那之后,江晚便走上了反抗母亲的道路。
她会在母亲冷嘲热讽的时候给她讲道理,会在母亲不分青红皂白污蔑她的时候反驳她,会在每个母亲做的不对的时候纠正她。
可换来的,是日复一日母亲的不耐,是村里人在背后对她不好的议论。
每每受委屈流泪的时候,江晚会想起母亲曾经有时候对她展露出的温柔,她总觉得,母亲不应该是一副蛮不讲理的样子。
“你就应该去死,我养你这么大就是让你来跟我作对的?当初怎么就生了你这么个死丫头!”
母亲的戾气越来越重,几乎每日都会诅咒一遍江晚。
江晚渐渐的对这些开始麻木。
直到有一天,爱面子的母亲当着众人的面口不择言的骂她,看着周围人理所当然的表情,江晚突然感到害怕。
是不是等到她真正死去的那天,众人也只会觉得终于死了一个祸害呢?
疯子,都是一群疯子。
---------------
说实话,我写这篇文章并没有所谓的完全反驳中国式教育,至少在我眼里是完全做不到像国外一样的“父母与孩子之间平等”。在礼仪方面,孩子的确要尊敬父母,毕竟他们是生我养我的人,对我也付出了很多。但在我心里,父母并不能用这种养育的特权来对孩子做任何事情。政治上,父母养育孩子是法律规定必须实行的,他们所认为的这种特权仅仅是一个基本的义务,这种义务在将来会换成孩子对他们的赡养义务,因此双方在这种事情上是完全平等的。因此父母没有权利对孩子非打即骂(当然孩子做错事情时父母有权利进行教育),就像这篇文章中的江晚一样,在无理由的打骂中,孩子完全可以站出来反驳父母,这并不是什么所谓的不孝顺,而是孩子站在自己的角度保护自己的一种方式。
写这篇文章的原因是因为在网上看见这种关于“中国式教育”的视频,所以有感而发写了出来。
如果有什么说的您认为不对或不适的地方,请立即退出谢谢。
(本文只代表自己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