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轻小说 > 写作可用资料
本书标签: 轻小说 

古代小说文化常识

写作可用资料

写古代小说特别是和历史相关,是非常严谨的,只要出现一点常识性错误,这或多或少都会影响到其作品的质量。

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古代最基础的文化常识,希望对大家写作有用:

古代计时法

1、干支计时法

古人把一昼夜分为十二个时辰,用十二地支名加上“时”字表示,每一时刻相当于今天的两个小时。

即子时、丑时、寅时、卯时、辰时、巳时、午时、未时、申时、酉时、戌时、亥时。

2、十二时段计时法

古代人们又根据日夜的轮换,把一天分为若干时段,每个时段等于现在的两个小时。

各时段的名称是: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

3、更点计时法:

这种计时法出现较晚,它是专用计夜间时间的。

古人把一夜分为五个时辰,夜里的每个时辰被称为“更”。一夜即为“五更”,每“更”为现今的两个小时。

而“点”是比“更”小的夜计时单位。

“点”本来是古代的一种乐器。形状颇似小铜钟。中间突起,两边有孔,孔可以穿上绳把“点”系在更夫手上,以便手敲打。

古时习惯是报更时敲钟鼓,报点时则击打“点”,“点”便成为计时单位了。

古时为计时准确的需要,又把每个“更”划分为五个“点”。经推算可知,一“点”等于现今的二十四分钟,五个“点”的时间正好是一“更”。

上面这几种计时法所对应的现代时间如下表所示:

古代几种称号

1、称字

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

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

2、称谥号

谥号是人死之后,后人给予评价的文字。

古代对死去的帝妃、诸侯、大臣以及其它地位很高的人,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

3、称庙号

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立的名号,如某祖、某宗,始于商代。

如刘邦庙号太祖,谥高皇帝,俗称汉高帝、汉高祖。

官职

六部:隋代开始,中央政府尚书省下分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吏部:又称天官,掌管全国文职官吏的任免、考课、升降、调动、封勋等事务;

户部:又称地官,掌管全国土地、户籍、赋税、货币、官员俸禄、财政收支等事务;

礼部:又称春官,掌管国家的典章制度、祭礼、学校、科举和外事活动等;

兵部:又称夏官,掌管全国武官选用和兵籍、军械、军令、驿站等事务;

刑部:又称秋官,掌管国家的法律、刑狱等事务;

工部:又称冬官,掌管各项工程、工匠、屯田、水利、交通等政令。

各部的长官称“尚书”,副长官称“侍郎”。

每部各辖四司,共为二十四司,管理司的为郎中,副职为员外郎。

丞相:是封建官僚机构中的最高官职,是秉承君主旨意总理全国政务的人。一般只设一个丞相,俗称大丞相,有时分为左右两个丞相,右丞相专门管理国事,左丞相是皇帝的“私人顾问”。

参乘:古代乘车,站在车右担任警卫的人。又叫车右、陪乘。

刺史:汉分全国为十三州,布置刺史一人,掌管郡守、县令之权,与秦御史监郡相似,也称州政牧后成为掌一州大权的长官。

国子监:官署名,掌管五品以上官僚子弟,或称国学或称太学,设祭酒一人,司业二人。

御史:秦为在君主左右掌文书档案,记录等事的官。秦汉以后开始有弹劾纠察过失之权。

左右拾遗:唐武则天时置,负责进谏,荐举。唐代门下省称左省,中书省称右省,故属于门下省者,称左补阙,左拾遗;属于中书省者,称右补阙,右拾遗。

枢密使:官名。唐代宗时,以宦官掌枢密,其后握权之宦官多以枢密使的名义干涉朝政甚至废立君主。

庖厨:师。夏代有庖正之官执掌王的膳食。

三老:秦时乡一级的所置乡官,掌管教化

太守:战国各诸侯在边地置郡,其长官称守尊称太守又称二千石,隋朝称刺史,宋改设知州,明清称知府。

亭长:战国时各诸侯国之间 邻接地设亭,置亭长以防御敌人。秦汉时为地方基层行政区划,约十里一亭,设亭长,掌管缉拿盗贼并管旅宿及治理民事。

县令:县的行政长官,也称县长,知县。其下设县丞,协助县令,掌办事、文书、仓谷、监狱。

写作可用资料最新章节 下一章 玄幻、古言等地名素材(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