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校园小说 > 我的作业们
本书标签: 校园 

2022.12.20历史试题

我的作业们

高一历史卷七

一、

单选题(共3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1906年,孙中山在《民报》创刊周年庆祝大会的讲话中说:“将来中华民国的宪法是要创立一种

新主义,叫做‘五权分立” ……这不但是各国制度上所未有、便是学说上也不多见,可谓破天荒

的政体”。该设想( )

A.得以在南京临时政府中实践



B.传统文化与宪政思想并行不悖

C.体现孙中山制度创新的努力



D.导致国民政府宪政的最终失败

2.湖北军政府颁布了《中华民国鄂州约法》(1911年10月16日),约法规定:“鄂州政府由都督任命的

政务委员、议会、法司等部分构成;人民一律平等,有言论、集会结社等自由……”该“约法”( )

A.诞生于武昌起义胜利之后



B.为了防止袁世凯专制独裁

C.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



D.宣告清朝专制统治的结束

3.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参议院颁布了《中华民国国会组织法》,下表为南京临时参议院与清朝咨

议局对选举国会议员的资格规定,据此可知民国初年( )

A.政府积极践行民主政治



B.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法制建设逐渐走向完善



D.选民素质整体水平下降

4.在中国这样一个有两千多年帝制传统的国度里,国家最高权力的所有者从皇帝变成了总统,民

众都不太适应。而国会的运作,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的分立制衡等西方话语,中国人也一直不

是很清楚。国家一下子改成共和制以后,的确使百姓比较困惑。民众不知道总统是个什么样的职

务,也不知道没有皇帝的生活该怎么过,诸如此类的问题,大家都没有底。学者在此强调的是( )

A.民主革命加剧社会动荡



B.复辟帝制顺应大众心理

C.封建礼教束缚民众思想



D.共和体制缺乏群众基础

5.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普通教育暂行办法》规定:各科教科书,务合乎共和民国宗旨……小学读

经课一律废止……中学校以完足普通教育,造成健全国民为宗旨,科目有修身、国文、外国语、地

理、数学、手工、体操等。这一规定本质上反映了( )

A.教育内容废止传统文化



B.近代教育体系开始建立

答案第3页,共5页

C.教育转型受到西方影响



D.教育变革顺应时代发展

6.20世纪初的中国,“新政乃清政府奉列强旨意为洋化中华而办”“新政意在与人民为难,乃害

人之举”等言论广泛传播。这种现象反映出( )

A.革命条件成熟一触即发



B.国人民族意识开始觉醒

C.政府政治威望日益下降



D.百姓参政议政热情高涨

7.1907年,清政府通过《女子师范学堂章程》和《女子小学堂章程》,规范了女学制度,在这之前创办

的女学大多为私人所办,章程发布之后,公立的女学得到了发展,各地创办学堂,并将“天足”作

为入学的必要条件。这反映出此时( )

A.工业化对劳动力的要求提高



B.新政推进了风俗改良进程

C.已初步具备施行宪政的条件



D.妇女地位获得了较大提升

8.参加过辛亥革命的老人吴玉章说:“从前皇帝自称天子,如果有人说皇帝是强盗、可以被打倒,

别人一定把他看作疯子。孙中山就曾经是一个被别人看作疯子的人。相反,在辛亥革命以后,如果

有人想做皇帝或者拥护别人做皇帝,一定也被看作疯子。”出现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B.帝国主义扶植袁世凯

C.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D.民主与科学在中国实现

9.1914-1915年,中国小说杂志封面上出现了许多女性读者形象(如图所示)。这一现象(

A.体现了对中国传统文人画的重视



B.描绘了女性参与实业救国运动的场景

C.反映了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精神



D.适应了当时社会变革需要的社会新风

10.新文化运动时期,出现了一些带有“青年”“少年”“青春”等词的杂志、学会,如***创

立的《青年杂志》以及***创立的少年中国学会。1917年2月,***撰文号召“新中华民族之少

年”致力于“促进少年中华之投胎复活”。这表明进步知识分子( )

A.认为青少年是革命主力军



B.重视发挥学校教育的作用

C.积极探寻民族振兴新力量



D.力图激发各阶层民族意识

11.下面漫画反映的主题是( )

A.技术进步



B.制度变革



C.思想启蒙



D.国家富强

12.有学者认为,辛亥革命后,中国政治格局发生重大变化,南方与北方形成两套不同政治系统。到

袁世凯当政时,他凭借个人实力强化了对北方控制,但是对南方各省却缺少实际掌控。为重新强

化中央权威,袁世凯决定恢复帝制。据此可知( )

A.恢复帝制是当时的时代需要



B.革命党人造成南北分裂局面

C.政治近代化道路任重而道远



D.民主共和思想还未深入人心

13.费正清曾说:“(北洋)军阀时代既是乱世也是富有创新精神的时代。”下列史实中体现了后一

时代特征的是( )

A.袁世凯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



B.“中日民四条约”被迫签订

C.张勋拥立清废帝溥仪复辟帝制



D.新文化运动解放人们的思想

14.下表是1916—1925年我国面粉进出口数量统计表(单位:千关担)。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A.国际局势发生变化



B.列强对华资本输出减少

C.国内农业严重衰退



D.自然经济的进一步解体

15.***、胡适等人成为白话文运动的中坚。“欲救亡图存,必先兴教育、开民智;而文言文晦涩

难懂,当时中国五亿人中,能文言者不过百分之一,不可能成为普及思想、教育民众的利器。”由

此可知,新文化运动提倡白话文的根源是( )

A.得到了***、胡适等人的支持



B.白话文通俗易懂,比文言文先进

C.有利于文化的大众化与新思想的传播D.20世纪初文言文已经被人们所抛弃

16.近代中国城市中普遍盛行“文明结婚”,其吸收并采纳了西方婚礼中的许多仪式或内容,如

答案第3页,共5页

新娘穿婚纱,新郎新娘互戴婚戒等。但中国传统婚礼中许多合理的或国情化的东西也被保留了

下来。如婚礼地点不在教堂而在礼堂,婚礼主持人不用牧师而用师长、不拜上帝而拜父母等。这

反映出近代中国( )

A.市民群体的日益壮大

B.社会生活习俗变迁阻力重重

C.中西方文明的对抗和融合

D.民俗的融合与传承性特征

17、在同盟会成立前,孙中山曾表示:“中国社会主义者要采用欧洲的生产方式,使用机器,但要

避免其种种弊端”,“工人不必经受被资本家剥削的痛苦”。这表明孙中山( )

A.萌发民生主义思想







B.主张在中国实现社会主义

C.借鉴苏俄革命经验







D.将推翻君主专制作为目标

18、清政府宣布“预备立宪”后,1909年9月广东咨议局成立,咨议局主要活动为由督抚召集会议,

并提交为地方兴利除弊、弹劾官吏和审核政府财政收支等各种议案。这表明咨议局的设立( )

A.体现了清政府主动探索中央集权体制改革

B.与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有着异曲同工之效

C.实现由专制统治向资产阶级民主政治转型

D.是议会政治与地方自治相结合的初步尝试

19、武昌起义后,各地先后出现多种旗帜,最终五族共和的“五色旗”取代武汉军政府象征18省汉

族铁血团结的“十八星旗”成为中华民国国旗。这反映出( )

A.近代民族国家观念增强



B.辛亥革命实现国家统一

C.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D.近代国家特征开始显现

20、如图为1912年辛亥革命周年纪念之际《真相画报》发表的马星驰的系列漫画《一年来之回顾》。

作者创作该漫画意在( )

A.表达对民主宪政前途的忧虑



B.展现清朝末年复杂的政治形势

C.讽刺北洋军阀割据的黑暗统治



D.表明民主法治已成为社会共识

21、《顾维钧回忆录》记载:1912年的北京由“废帝宣统管辖之下的紫禁城”“东交民巷和民国首

都三部分组成”;1913年,“(袁世凯)对国民党的活动采取了坚决镇压手段”“临时国会被解散

了”“袁(世凯)下令逮捕许多重要的国民党党员”。据此可知,当时

A.推翻君主专制迫在眉睫



B.军阀统治丧失基础

答案第4页,共5页



C.帝国主义势力异常强大



D.民主革命任务艰巨

22、1912年,国民党在国会选举中获胜,国民党领袖宋教仁希望由此组织以他为首的责任内阁,在

中国推行资产阶级议会民主制度。但袁世凯派人刺杀了宋教仁,并解散了国民党和国会。这表明

当时(  )

A.辛亥革命不彻底 B.各大政治派别互相争权夺利

C.政党政治行不通 D.帝国主义在华势力不断扩大

23、清帝退位诏书稿由南京临时政府拟订,袁世凯收到后擅自在诏书稿上加入“由袁世凯以全

权组织临时共和政府”等内容发表。孙中山表示反对,致电袁世凯强调:“共和政府不能由清帝

委任组织。”他们分歧的实质体现在(  )

A.是否赞同共和体制 B.政府组建的主导权

C.是否进行社会革命 D.临时大总统的人选

24、据江苏省淮阴县1912年调查:渔沟乡有私塾38处。县城亦有数十处,是公办小学的五六倍。江苏

《吴江县志》云“民国建立后,新式学堂逐渐推广,但私塾仍大量存在,少数私垫开始仿学校设置

国文、算数等科,分堂讲授。”据此可知,当时江苏地区( )

A.近代教育呈现出新旧杂陈的特点



B.政府较为重视近代教育的发展

C.私塾教育阻碍了新式教育的发展



D.教育摆脱了从属科举制的地位

25、一战期间欧洲工人运动蓬勃发展,中国报界予以高度关注。1917-1918年,《华工杂志》《大战事

报》《银行周报》《欧战实报》等报刊大量报道了德奥罢工风潮、法国罢工运动、英国罢工运动等。

中国报刊对劳工问题的关注( )

A.有利于中国工人阶级思想觉悟提升



B.推动了中国工人运动高潮来临

C.标志着中国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D.掀起了中国反帝爱国的新浪潮

26、1922年,华商纱厂联合会通过了中国棉纺织工业史上第一个集体限制生产的决议:“自(民国)

十一年十二月十八日起停止工作四分之一,以三个月为限,届时设市面仍无起色,续停四分之

一。”一战后上海棉纺织业的限产( )

A.说明工业体系尚不完备



B.与战争期间大规模扩张产能有关

C.导致棉纺织业陷入衰退



D.与战后世界性经济危机关系密切

27、如图是近代一位青年寓居天津期间的元旦日记,箭头所指的方框内文字( )

C.帝国主义势力异常强大



D.民主革命任务艰巨

22、1912年,国民党在国会选举中获胜,国民党领袖宋教仁希望由此组织以他为首的责任内阁,在

中国推行资产阶级议会民主制度。但袁世凯派人刺杀了宋教仁,并解散了国民党和国会。这表明

当时(  )

A.辛亥革命不彻底 B.各大政治派别互相争权夺利

C.政党政治行不通 D.帝国主义在华势力不断扩大

23、清帝退位诏书稿由南京临时政府拟订,袁世凯收到后擅自在诏书稿上加入“由袁世凯以全

权组织临时共和政府”等内容发表。孙中山表示反对,致电袁世凯强调:“共和政府不能由清帝

委任组织。”他们分歧的实质体现在(  )

A.是否赞同共和体制 B.政府组建的主导权

C.是否进行社会革命 D.临时大总统的人选

24、据江苏省淮阴县1912年调查:渔沟乡有私塾38处。县城亦有数十处,是公办小学的五六倍。江苏

《吴江县志》云“民国建立后,新式学堂逐渐推广,但私塾仍大量存在,少数私垫开始仿学校设置

国文、算数等科,分堂讲授。”据此可知,当时江苏地区( )

A.近代教育呈现出新旧杂陈的特点



B.政府较为重视近代教育的发展

C.私塾教育阻碍了新式教育的发展



D.教育摆脱了从属科举制的地位

25、一战期间欧洲工人运动蓬勃发展,中国报界予以高度关注。1917-1918年,《华工杂志》《大战事

报》《银行周报》《欧战实报》等报刊大量报道了德奥罢工风潮、法国罢工运动、英国罢工运动等。

中国报刊对劳工问题的关注( )

A.有利于中国工人阶级思想觉悟提升



B.推动了中国工人运动高潮来临

C.标志着中国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D.掀起了中国反帝爱国的新浪潮

26、1922年,华商纱厂联合会通过了中国棉纺织工业史上第一个集体限制生产的决议:“自(民国)

十一年十二月十八日起停止工作四分之一,以三个月为限,届时设市面仍无起色,续停四分之

一。”一战后上海棉纺织业的限产( )

A.说明工业体系尚不完备



B.与战争期间大规模扩张产能有关

C.导致棉纺织业陷入衰退



D.与战后世界性经济危机关系密切

27、如图是近代一位青年寓居天津期间的元旦日记,箭头所指的方框内文字( )



A.流露出对社会嬗变的失落情感

答案第3页,共5页

B.反映了帝制到共和的时代变化

C.展现民国元年元旦的社会景象

D.表达作者投身革命的坚定立场

28、孙中山在一次演说中认为,近代欧美各国工商业发达,却出现“富者敌国,贫者无立锥”的现

象,因此中国必须“未雨绸缪,赶紧设法,免得再蹈覆辙”。孙中山旨在

A.抨击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



B.宣传“均贫富”的政治理想

C.为联合苏俄提供政策依据



D.主张社会革命解决民生问题

29、1913年,民国政府发布临时大总统令宣布,凡是清朝“保护兴业各法令”,对于民国国体没有

抵触的,仍然适用,要求各省民政长提倡工商业,对所有路、矿、林、垦、蚕桑、畜牧以及工艺场、厂

及所有商办公司进行保护和维持。可见,民国政府(  )

A.继承了晚清政府的大政方针

B.旨在收回列强控制的经济权益

C.加强了对国民经济的调控

D.注重工商业发展的连续性

30、新文化运动时期,胡适认为“研究问题,输入学理,整理国故,再造文明”;鲁迅在更早的时候

提出要“外之既不后于世界之思潮,内之仍弗失固有之血脉,取今复古,别立新宗”。二者的共同

出发点是

A.充分肯定中国传统文明



B.发现西方文明存在缺陷

C.提倡中西文明融合发展



D.对待中西文明一视同仁



第II卷(非选择题)

31.(2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民国”之取代自秦始皇以来两千多年的“帝国”,是近代中国社会内在矛盾发展的结

果,是一种前无古人的变化。它否定了整个皇权体制,在新旧递嬗的历史进程里留下了自己不可

磨灭的影响。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国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

国民依法享有人身、财产、言论、出版、集会、信仰等自由;参议院由各地选派参议员组成,行使

立法权; 由临时大总统、副总统和国务员行使行政权;法院由临时大总统及司法总长任命的法

官组成,行使司法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10分)

(2)材料二所列条文出自中国近代哪一部重要法律文献?指出其确立的政治体制及历史地位。(10

分)

32.(2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美国独立前,北美殖民地实践了长达150多年的民主政治。独立战争前后,由于大量的

答案第4页,共5页



欧洲先进的政治和法律学说传入美国,而这些学说和思想,极易为美国人民接受并与美国人民

已经具有的共和、民主、限权理念融合在一起,从而使美国人逐渐形成了较强的人权意识和民

主、共和、限权等政治要求。宪法为美国缔造了一个崭新的政府体制,为美国建立了一整套民主

制度,第一次把联邦制、分权制、制衡制等抽象理论变成了现实,保证了美国政局的稳定,为美国

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环境。

——摘编自彭澎《论1787年美国宪法的宪政理念及其影响》等

材料二 辛亥革命前,首先站出来追求政治近代化的是康有为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他们以

西方启蒙思想为理论武器,要求通过自上而下的改革,变封建专制为君主立宪制。维新派在与封

建顽固势力的较量中败下阵来,政治体制的改革没有实现。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

接受西方的民主共和思想,采取武装革命的方式追求政治的近代化。辛亥革命建立的资产阶级

共和国,确认了资产阶级的民主原则。《临时约法》规定设立国务总理,实行责任内阁制;“法院依

法律审判民事诉讼及刑事诉讼”,“法院之审判,须公开之”,“法官独立审判,不受上级官厅之

干涉”;参议院有立法权、财政权、任免权、外交权、顾问权,有对大总统和国务员的弹劾权。

——摘编自李建忠《辛亥革命与中国的近代化》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政治近代化的历史背景和影响。(10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孙中山等革命派实践政治近代化的意义。(10分)

上一章 2022.12.20语文作业 我的作业们最新章节 下一章 部分地理知识点(复制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