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实践的概念、基本特征及基本形式:概念: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感性物质活动。基本特征: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等基本特征。基本形式:基本物质生产实践、社会政治实践和科学文化实践。
9、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实践决定认识,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10、认识的本质:认识的本质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11、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辨证关系:感性认识是人们在实践的基础上,由感觉器官直接感受到的关于事物的现象、事物的外部联系、事物的各个片面的认识,包括感觉、知觉和表象三种形式。理性认识是指人们借助抽象思维,在概括整理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达到关于事物的本质、全体、内部联系和事物自身规律性的认识。理性认识包括概念、判断、推理三种形式。辩证关系:(1)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2)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和深化为理性认识。(3)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相互包含。
12、真理的客观性、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及其辩证关系:(1)真理的客观性是指真理的内容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中包含着不依赖于人和人的意识的客观内容。(2)真理的绝对性是指真理的内容表明了主客观统一的确定性和发展的无限性;(3)真理的相对性是指真理是指人们在一定条件下对事物的客观过程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总是有限度的。(4)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是辩证统一的:辩证关系;①二者相互依存:②二者相互包含③事物永远处于从相对真理向绝对真理的转化过程中。④二者相互联系、不可分割,是同一个客观真理的两种属性。
13、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其确定性和非确定性:(1)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即绝对性,是指实践作为检验真理标准的惟一性、归根结底性、最终性、离开实践再也没有其他公正合理的标准。(2)实践标准的不确定性即相对性,是指实践作为检验真理标准的条件性。任何实践都受主客观条件制约,实践是社会历史的实践,受到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不可能绝对地、永恒地、一劳永逸地予以确证。
14、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是指,社会意识在从根本上收到社会存在决定的同时,还具有自己特有的发展形式和规律。主要表现在:①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完全同步性和不平衡性;②社会意识内部各形式之间的相互影响及各自具有的历史继承性。③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的反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