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孔子弟子公孙赤出使齐国,冉求替他的母亲向孔子请求补助一些谷米。孔子说:“给她六斗四升。”冉求请求再增加一些。孔子说:“再给她二斗四升。”冉求认为太少,给了公孙赤母亲更多。孔子说:“公孙赤到齐国去,肥马轻裘,威风凛凛。我听说过,君子只是雪中送炭,而不是锦上添花。”帮助他人周急不济富,对年轻人救急不救穷,这是君子的态度。
续写内容:冉求又提议减少五斗,孔子依然拒绝。冉求又要求减三斗。孔子仍然拒绝。冉求又问道:"那么,孔圣人,你觉得这样可以吗?"孔子摇头道:"非也非也,我的意思是说,你这样做会让公孙赤的母亲很难堪。"冉求说:"我不是那个意思,我就是想,这些粮食能够用来赈灾。"
孔子说:"可以用来赈灾,但是不能够用来救济灾民,因此不能够成为你的理由。"
冉求问:"为什么呢?"
孔子解释道:"你想啊,如果你把这些粮食拿去赈济灾民,这不仅不能帮助他们,反而会害了他们。"
冉求还有疑惑。孔子又说:"粮食可以救命,可是它却不能够治病,所以不能够作为救济灾民的资源。"
冉求说:"既然不能够治病,那就是可以做为救济灾民的工具啊。"孔子摇头道:"不行,不行。"
"为什么呢?"冉求问。
孔子说:"因为,粮食的用途有限。"
冉求不明白,问道:"可是,我看到有许多灾民都在饿肚子啊。"孔子说:"饿死的百姓,不过是些小虾米罢了。"冉求说:"那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大鱼吃了虾米,大虾吃小虾,小虾吃大虾......"
孔子打断他的话说:"这世间没有这样的道理,不管怎么说,都不能够这么做!"
冉求说:"孔圣人,你不能这么自私!你的仁心,你的善良,你的宽宏,你的大慈悲,在这一刻都不见了!"孔子怒斥道:"我自私?我宽宏?我的大慈悲?我的大慈悲都被你给糟蹋光了!我的大慈悲,都被你给糟蹋光了!"
冉求不明白自己哪里得罪孔子了,说道:"孔圣人,我真的不知道自己做错了什么,你不要生气好不好?"
孔子怒极反笑道:"你还有脸说不知道自己做错了什么?!你不但糟蹋了我的仁心和慈悲,你还糟蹋了我的善念和仁爱!我真后悔当初收养了你,如今我就该杀了你,以绝后患!"冉求吓得跪倒在地上,磕头不止,哀声喊着:"孔圣人,孔圣人饶命啊,孔圣人饶命!"
孔子说:"你不是想要知道为什么不能够用来赈灾吗?告诉你也无妨。"孔子冷静下来,慢慢说道:"因为粮食是有限制的。"
冉求说:"怎么会有限制呢?我听说,粮食是不分种类的,都可以吃啊。"
"我说的粮食是有数量限制的。每斤粮食只能吃两顿,而且不能吃太饱。"孔子说。
"那为什么只能吃两顿呢?为什么呢?为什么呢?"冉求连续重复着为什么这三个字。
孔子说:"我告诉你原因,也是希望你明白。这世间并没有绝对的平等,我们这些人,也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做到这点,我们有很多人,做不到。"
冉求说:"为什么?为什么做不到?"
孔子说:"因为我们没有钱。"
"钱?"
"对。"孔子说,"我们的钱,都是从别人手里买回来的。"冉求惊讶道:"怎么会这样呢?"
"有时候,一切皆因钱财而起。"
"那我们应该怎么办?"
"我们不能够让钱变得太多,也不能够让钱变得太少,因为我们没有足够的财力支持。"
"可是,我们已经很有钱啦!"
"有钱并不能改变任何事情。"
"孔圣人,您说我应该怎么做?"
孔子说:"这件事你就暂时别操心了,你只需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就行了。"
"本职工作?"
"对,就是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不要再干涉政事了。"
"政事......"
"嗯,这次,你可知罪吗?"
"罪,罪该万死。"
"那就滚吧。"
"是。"冉求灰溜溜的离开,离开前,孔子留给他一句话,"不要试图去干预朝廷的决策,否则,你会付出惨痛的代价。"
冉求回到家乡,一直没有忘记孔子的警告。
孔子说过的话,就像烙印在他的脑海里一样,挥之不去,他也一直在努力去忘掉这段记忆,但是,孔子的这番话,总是在他耳边响起,久久不散。他知道,自己的这条路走不通,只能另寻他法,但是他又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于是,他便把主意打到了王羲之身上,他想借助王羲之的名义,来干涉王羲之的决定,让他知难而退,但是没想到,他失败了。
王羲之没有接受他的建议,反而将他骂了个狗血淋头,说他太迂腐,太自私。王羲之还警告他,如果他再敢干涉朝堂政务,他就要对他不客气。冉求听到王羲之这番话,不禁心寒。
在他看来,这是一种羞辱,一种挑衅,他从未遭遇过这种待遇,他觉得自己受到了侮辱。他愤恨之余,更多的是懊恼,是后悔。他想,自己一定是疯了,怎么会有这种愚蠢至极的想法?
王羲之对他说的每一句话都深深地刺痛了他,他觉得自己就像是一个被抛弃的孩子,在孤儿院长大的孩子,在被遗弃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