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龙飞
395号潜艇副艇长,少校军衔,毕业于英国皇家海军学院。在395号潜艇意外穿越至1895年后,为打击日军而率小队登陆澎湖,为对地导弹指引打击目标,不料遭遇意外,此次事件后,左龙飞被给予停职处分。后应于少清的请求,登上宋育仁购买的秘密舰队旗舰“维多利亚女王”号,在琅威理手下学习。
于少清
395号潜艇航海长,少校军衔,熟谙近代中国历史,且拥有独到的战略眼光。澎湖反击战后,为了改变历史的轨迹,在刘中城的陪同下前往马关向李鸿章披露日本的阴谋,并说服他中止谈判。之后李鸿章受于少清之邀,登上395号潜艇参观,于少清借此机会向李鸿章介绍未来的发展方向,并对如何改变历史提出了诸多建议。
石国良
395号潜艇艇长,上校军衔。沉着冷静的军官,意志坚定,是整艘潜艇的顶梁柱,表面严厉,但心里还是十分爱护下属,对改变历史持谨慎态度,但出于捍卫祖国的目的,依然竭力与日本人作战。
方程
395号潜艇政治委员,上校军衔。与严厉的石国泉刚好相反,担任政委的方程性格开朗且随和,好开玩笑,但同样是一个富有远见的人。他与石国泉搭档默契,在指导下属时两人往往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
李鸿章
晚清名臣,洋务运动的创始人之一,北洋水师的缔造者,时任北洋大臣兼任直隶总督,历史上因被迫与日本签订丧权辱国、割地赔款的《马关条约》而背负骂名,近年来,学界对其评价逐渐有所改善。“澎湖保卫战”打响时,李鸿章正赴日本马关开展对日和谈,因北洋水师在甲午海战中全军覆没,加上他本人遭遇暗杀,以及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的不断羞辱,李鸿章的精神备受打击。此时,于少清的出现令李鸿章看清了日本人的险恶用心,下定决心中止“和谈”,放弃签订将会荼毒中国百年的《马关条约》并悄然离开,前往台湾参观395号潜艇,并顶住来自慈禧太后的压力,购买船只,积极备战,誓与日本人抗争到底,荡涤甲午国殇。可以说,395艇的出现,让李鸿章看见了中国的未来,并重新燃起了抗争的热情与希望。
琅威理
英国人,北洋水师前总查(总教官),1890年因“撤旗事件”辞职回英国。“澎湖保卫战”前,受宋育仁的邀请,出任“秘密舰队”的指挥官。琅威理治军严厉,脾气火爆,同时也极富战略、战术眼光,是个十足的职业军人。在封锁巴士海峡和台湾海峡时,指挥“维多利亚女王”号时,以一敌二,击沉日本巡洋舰“秋津洲”号和一艘商船,击伤巡洋舰“吉野”号。琅威理与左龙飞因意见不合曾有所争执,但随后琅威理也发现了这个年轻人身上的闪光点,便有心试练他,表面上处处与其作对,实际上给予了他严苛的训练,左龙飞亦理解琅威理的苦心,努力应对琅威理的挑战,两人彼此心照不宣。在与被日本俘获的“镇远”号铁甲舰战斗过程中,琅威理受重伤昏迷,由左龙飞代理“维多利亚女王”号舰长。
东乡平八郎
时任日本帝国海军“浪速”号舰长,历史上的东乡氏在对马海峡海战中率领日本海军击败俄国海军,并因此获得“军神”“东方纳尔逊”的美誉。故事中,东乡氏在“松岛”号、“西京丸”号相继被395号潜艇发射的鱼雷击中后,判断舰队误入中国军队布下的水雷区,代替旗舰命令其他船只迅速撤退,同时,东乡氏指挥“浪速”号单舰突进,冒险前往救援落水士兵。战后,东乡氏因下达撤退命令而被军界视为耻辱,但在与秋山真之会面后,认为“澎湖之战”另有蹊跷,于是下令秋山真之着手调查。
萩山真之
时任日本帝国海军“筑紫”号航海士(领航员),历史上的秋山氏在1904-1905年日俄战争期间,提出沉船闭塞旅顺港、敌前大转向、七段击等方案,是联合舰队胜利的第一号功臣,他本人也因此被誉为“天才参谋”。故事中的秋山氏资历尚浅,默默无闻,但已经展现出其才华,在“澎湖保卫战”中日军完败后,秋山氏不顾众议,与被视为败军之将的东乡平八郎研判战局,并凭借战场形式推测出了“水底机船”——395号潜艇的存在。“秘密舰队”封锁台湾海峡时,秋山氏受东乡平八郎的指派,伪装成中国人潜入台南从事特务工作,试图寻找395号潜艇的踪迹。
伊藤博文
日本近代政治家,时任日本总理大臣(首相),历史上的伊藤氏是日本首任内阁首相、枢密院议长、贵族院院长。其人对明智维新起到了巨大贡献,但是他在任期间,也发动了针对中国和朝鲜侵略战争,可以说是日本军国主义的播种者。伊藤氏在1909年访问中国哈尔滨期间,被朝鲜青年安重根用手枪击毙。故事中,伊藤氏与李鸿章在马关和谈时,惊悉“联合舰队”败绩,为保证谈判时日本对中国的压倒性优势,伊藤氏还是不动声色,佯装镇定,并对李鸿章进行消息封锁。然而伊藤没有想到的是,于少清在暗中向李鸿章透露前线的消息,令其努力功亏一篑,也直接导致李鸿章离开日本,第一次中日和谈全面失败。
刘永福
时任台南军务帮办,前黑旗军统领,故事中,李鸿章自马关返回后首先前往台南与刘永福见面,提出了自己与日军决一死战的看法,获刘永福的支持,并在于少清的参谋下重组黑旗军,将其改造成一支近代化武装的突击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