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美晨回到父母家和父亲谈起案件:“爸,正如你所料张副署长突然重视起案子了,爸觉得是什么原因?”
“具体我就不知道了。”
“高层的?”周美晨。
“有可能,毕竟在社会上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周父。
周母严厉的说:“对这种劫人钱财的不法之徒就该一追到底,还需要什么原因。”
“爸,我该从哪里入手?”
“还从哪里入手,从劫匪入手。”周母。
父亲无奈的看了母亲一眼。
周美晨浏览着网上的报道,发现风向突然变了,一夜之间冒出很多自媒体,不约而同的开始攻击蓝制服,内容千篇一律。
“爸,你看。”
之前的声音立刻就被覆盖了,他们都有意避开处理厂相关污染的问题,目标一致谴责蓝制服对弱势群体的伤害,对法律正义的践踏,以及给社会造成的恶略影响。这等变化让周美晨很惊讶,她才认识到这股力量的强大,要不是自己身在其中,很可能也会被他们带偏。周父认真的看了这些人的视频评论以及留言后说:
“这背后肯定大有文章。”
“他们想洗白。”周美晨。
“洗白不容易,只能尽量转移焦点。”周父。
“引流。”周美晨不解的问。
“这些人竟然能操控舆论到这般地步。”
当下环境,用什么去规范,道德,正义还是公平?好像都不是。一些资本的力量已经扩张到令人咂舌,他们绞杀竞争者,试图抱团垄断,想要让他们的企业大到不能倒,从而裹挟整个社会。他们养着网络媒体占领管道,收买无良学者摇旗呐喊,雇佣水军作打手,抹黑攻击不同的声音,掩盖他们想掩盖的,带风向带节奏,煽动情绪,愚弄民众,他们妄图抢占舆论制高点,解释一切,定义一切,妄想重新设立他人的价值观,使人们在不知不觉中进入他们设定的框架,沿着他们路线走,让他们的贪图堂而皇之。
人们总说善与恶是冲突的,其实真正的冲突在真相和谎言之间,挖掘真相和制造谎言之间,相比之下抢劫罪是多么小,混淆正义与不正义,道德和非道德,美丑,善恶,欺世惑众,才是大罪。
~
这天刘敬生出差来到这里,周美晨和刘敬生是警校同学,刘敬生是来了解孟美美的家庭情况的,顺便把孟美美的一些私物还给她家人。周美晨陪同刘敬生一起找到孟丽丽, 无意间听到孟丽丽提到道之,道之是刘敬生的高中同学,大家各自都忙碌着,已经很多年没见了,来到这里刘敬生便打算去看看道之。
中午他们从警署出来,周美晨又见到那辆面包车鬼鬼祟祟的又在观察自己,周美晨打算去阻拦,那车迅速溜了,刘敬生问:“这车有问题吗?”
“没什么,可能和另一起案子有关。”
午后,天空中飘着淡淡的云,他们一起来到校园,校园让人感到一种简单,周美晨非常喜欢。走在林荫小道上,她取下口罩,深深的吸了一口气,能闻到空气中洋溢着的活力,她闭上眼睛,仿佛回到了读书的时候,那段怀有梦想的时候,此刻她仿佛又有了曾经追梦的感觉。
他们走进教学楼,找到教室,道之正在上课,两人便静静的坐在后排,道之注意到他们进来轻轻的点了个头,继续讲课。
“哪里有生活,哪里就有诗歌,从而也有诗歌的内容。《路》这首诗可以归为批判现实主义。批判现实主义一词最早出现在法国,出自一个政论家的笔下,是现实主义传统的继承和发展,继浪漫主义之后欧洲的又一个主要的文学潮流,批判现实主义流行于十九世纪的欧洲,当时资本主义已经确立并很快发展,在资本的无节制扩张下,社会矛盾日益激化,人们不得不冷静的观察现实,客观的剖析社会,批判现实主义随之出现。批判现实主义通常用描述教条及法规压制下的‘生活与冒险’来揭发了社会的不良风气,真实而生动的反映了社会风情,国民性和社会矛盾,深刻的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精神童话,把人间的不公形象地展示给大家。这一艺术流派既写实又有倾向性,在典型环境中再现某一类人或某一阶层的典型性格的创作方法。代表人物司汤达,巴尔扎克,左拉,福禄拜,莫泊桑,都德,小仲马,罗曼·罗兰,狄更斯,勃朗特等一批杰出的小说家。批判现实主义文人批判社会中的问题,但解决不了问题,甚至连方法都提不出,解决问题是政治家的责任,因此两方的关系有时会很紧张,他们的作品不被当局接受也是正常的事。当年司汤达的《红与黑》一出版就被禁,后来还被多国列为禁书。罗马教会说巴尔扎克的书有害,禁止教徒们阅读。法庭认为莫泊桑的诗歌《一位少女》有伤风化。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被当局指控为败坏道德,诽谤宗教。左拉的《克洛德的忏悔》因‘有伤风化’ 被当局批评,不但办公室被搜查,出版社受连累。狄更斯的《雾都孤儿》因批判宗教且太过于真实被当局禁。这些在当时都违反了当局者设立的规范和制度,但随着时间都成为了经典。”
~
~
24.路漫漫
道之继续讲解着:“在这首诗中,描写了好几种‘路’,第一小节中指的是社会发展的道路,资本主导下‘路’对社会发展有一定的盲目性,虽然快但也有沉重的代价,‘尘雾’代表环境,‘分不清’体现出人们的迷失,具体体现在第二小节中。‘贪图’,‘艳抹’和‘裸露’描述出男男女女人生追求的‘路’,这些词都无法与道德或底线分开,‘灯火通明’突出了人们为了追求财富以耻为荣,这里的‘路’具体到了人上。第三小节由外到内,展现了物质社会下男女的内心状况,人与人之间冷漠无情,内心孤独空虚苦闷,在大发展的背景下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失调。最后一小节,由内再到外,在这样的大环境中,‘他’所选择的‘路’,‘他’点名主角,可能是你或我,不是大多数,‘他’代表的是另类人,与第二小节中相反的人,他们不随潮流,不与当下妥协,坚定而有担的,‘只能’表现的某种无奈,‘甘愿’展现出他们意志,最后一句体现‘他’也就是作者始终在呼唤。诗歌批判了在金钱至上的风气下人们信仰的坍塌,整体的迷失……”
魏震WillNox的小说,欢迎来到道之的超现实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