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马日
时间:农历正月初六
正月初六是“马日”,叫六六大顺。大年初六也是启市日,商店酒楼正式开张营业。
习俗:
1、送穷
这一天,每家每户要把节日积存的垃圾扔出去,这叫送穷鬼。
2、启市
商店酒楼才正式开张营业,而且要大放鞭炮,不亚于除夕的境况。
七、人日
时间:农历正月初七
初七是人日,即人的生日,通常不外出拜年。《占书》说,由初一开始,上天创造万物的次序是“一鸡二狗、三猪四羊、五牛六马、七人八谷”,所以初七就是人日。
从汉朝的文献开始有人日节俗的文字记载,魏晋后开始重视。古代人日有戴“人胜”的习俗,人胜是一种头饰,又叫彩胜、华胜。
习俗:
1、吃七宝羹
亦称“吃七种粥”、“吃七样菜”。流行于福建、广东、台湾及湖南、湖北等地。吃七宝羹始于晋,后来成为岁时饮食风俗。
用七种菜果(所用菜果,因地而异,所用果菜不同,取意也有差别。)混合米粉羹,全家聚食,民间认为可拂邪气,治百病,以此来取吉兆。
广东潮汕用芥菜、芥蓝、韭菜、春菜、芹菜、蒜和厚瓣菜;客家人地区用芹菜、蒜、葱、芜茜、韭菜加鱼、肉等;在台湾、福建等地则用菠菜、芹菜、葱蒜、韭菜、芥菜、荠菜、白菜等七种蔬菜作羹。
其中芹菜和葱兆聪明,蒜兆精于算计,芥菜令人长寿,如此种种(每种蔬菜有有一种吉祥的、好的意头)。
2、送火神
孩子们选一根两米左右的木棒,用麦秸将其绑住,这就是所说的“火神”。黄昏时分,在家门口点着“火神”的一端,孩子们抱着“火神”的另一端跑向离家较远的地方,直到燃烧殆尽为止。
这个活动寓意于将“火神”送出家门,一年之内家里没有火灾,平平安安。
八、正月初八
时间:农历正月初八
年初八前走亲访友拜年基本完毕,从年初八起民间便陆续开展敬神、游神、摆宗、舞狮、舞龙、飘色、游灯、做醮、标炮、做大戏以及各种文艺表演活动。传说初八是谷子的生日,这天天阴则年歉,天气晴朗则这一年稻谷丰收。
习俗:
1、顺星
中国民间以农历正月初八为众星下界之日,制小灯燃而祭之,称为顺星,也称“祭星”、“接星”。
正月初八晚上,人们无论是否去庙里进香祀星君(即顺星),等天上星斗出齐后,各家都要举行一个顺星的祭祀仪式。祭星时,要在案头、灶台、门槛、锅台等处各放一盏“金灯”(黄灯花)并点燃,叫“散灯花儿”,有避除不祥之意。祭星结束后,全家聚在一起吃一顿元宵。
祭祀用两张神码,第一张印着星科、朱雀、玄武等,第二张是“本命延年寿星君”。二张前后撂在一起,夹在神纸夹子上,放在院中夭地桌后方正中受祀。神码前陈放着用香油浸捻的黄、白二色灯花纸捻成的灯花,放入直径寸许的“灯盏碗”,或用49盏,或用108盏,点燃。再供熟元宵和清茶。黄昏后,以北斗为目标祭祀。祭祀后,待残灯将灭,将神码、香根与芝麻秸、松柏枝一同焚化,祀成。
2、游神
或称圣驾巡游、游老爷、迎老爷、游菩萨、游神赛会、年例、迎神、迎年、进香、菩萨行乡、抬佛、抬神像、神像出巡等等,是指人们在新年期间或其它喜庆节日里,又或诸神圣诞的这一天,到神庙里将行身神像请进神轿里,然后抬出庙宇游境,接受民众的香火膜拜,寓意神明降落民间,巡视乡里,保佑合境平安。游行沿途伴随有锣鼓、神偶、舞狮、舞龙、杂技及乐队演奏等艺阵表演。
3、放生祈福
把家里养的一些鱼鸟拿到外面,放归野外。
初八放生,不仅体现了古人尊重自然万物和谐相处的品德,也表达了新春之始企盼世间各种生物兴旺发达的美好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