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萼红
毛先舒《填词名解》云:“太真初妆,宫女进白牡丹,妃捻之,手脂未洗,适染其瓣,次年花开,俱绛其一瓣,明皇为制《一捻红》曲,词名沿之,曰《一萼红》。
有平韵、仄韵两体。平韵者以姜夔《一萼红·古城阴》为正体,双调一百零八字,前段十一句五平韵,后段十句四平韵。另有两种变体。仄韵者以《乐府雅词》无名氏《一萼红·断云漏日》为正体,双调一百零八字,前段十一句四仄韵,后段十句五仄韵,无其他变体。
典范词作:
断云漏日,青阳布,渐入融和天气。糁缀夭桃,金绽垂杨,妆点亭台佳致。晓露染、风裁雨晕,是牡丹、偏称化工美。向此际会,未教一萼,红开鲜蕊。
迤逦渐成春意。放秀色妖艳,天真难比。粉惹蝶翅,香上蜂须,忍把芳心萦碎。争似便,移归深院,将绿盖青帏护风日。恁时节,占断与、偎红倚翠。
——《一萼红·断云漏日》无名氏
二、一剪梅
又名“一枝花”“腊前梅”“腊梅香”“腊梅春”“玉簟秋”“醉中”等。
宋代,人们称一枝为一剪。一剪梅的意思,就是一枝梅花。古代时候,相隔两地的人往往通过赠送对方一枝梅花来表达相思。如《荆州记》记载陆凯和范晔的故事:“陆凯自江南,以梅花一枝寄长安与范晔,赠以诗曰:‘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南宋诗人刘克庄有句云:“轻烟小雪孤行路,折剩梅花寄一枝。”词牌“一剪梅”,即是取此意而生。
元高拭词注“南吕宫”。周邦彦词起句有“一剪梅花万样娇”句,取以为名。韩淲词有“一朵梅花百和香”句名“腊梅香”。李清照词有“红藕香残玉簟秋”句,名“玉簟秋”。
以周邦彦《一剪梅·一剪梅花万样娇》为正体,双调六十字,前后段各六句、三平韵。另有双调六十字,前后段各六句、五平韵;双调五十九字,前段五句三平韵,后段六句三平韵等变体。
典范词作: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北宋】李清照
三、丁香结
丁香结即丁香花蕾。中国的紫丁香,每到春季生紫白色花蕾,含苞如荚,诗人谓之“丁香结”,一名“百结”。古代诗人每以此比喻个人愁怀的郁结不解。如:南宋魏庆之《诗人玉屑》所引古诗有“芳草牵愁远,丁香结恨深”之句。唐李商隐《代赠》诗:“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唐牛峤《感恩多》词:“自从南浦别,愁见丁香结。”
故调名本意即以丁香结比喻郁结不解的春愁。
以周邦彦《丁香结·苍藓延阶》为正体,双调九十九字,前段九句五仄韵,后段十句五仄韵。
典范词作:
香袅红霏,影高银烛,曾纵夜游浓醉。正锦温琼腻。被燕踏、暖雪惊翻庭砌。马嘶人散后,秋风换、故园梦里。吴霜融晓,陡觉暗动偷春花意。
还似。海雾冷仙山,唤觉环儿半睡。浅薄朱唇,娇羞艳色,自伤时背。帘外寒挂澹月,向日秋千地。怀春情不断,犹带相思旧子。
——《丁香结·香袅红霏》【南宋】吴文英
四、山花子
原为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又名“添字浣溪沙”“南唐浣溪沙”“摊破浣溪沙”“感恩多令”。
此调在五代时为杂言《浣溪沙》之别名,即就《浣溪沙》各增添三个字的结句,故有《摊破浣溪沙》或《添字浣溪沙》之别名。又因南唐李璟词“细雨梦回”两句颇著名,故又有《南唐浣溪沙》之名。
以李璟《摊破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为定格,双调四十八字,前段四句三平韵,后段四句两平韵。
典范词作: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多少泪珠何限恨,倚阑干。
——《摊破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五代南唐】李璟
五、斗百草
《斗百草》:曲名。据唐魏征等《隋书·音乐志》所载,为乐工白明达所制。敦煌曲因之,唐教坊属法部大曲。宋词借旧旧曲另翻新声。
斗百草:古代民俗,农历五月初五有踏百草之戏,唐人称为斗百草,亦称斗草。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云:“五月五日,谓之浴兰节,四民并踏百草之戏……今人有斗百草之戏也。”
调名本意即咏斗百草的游戏。
以晁补之《斗百草·别日常多》为正体,双调一百零二字,前段十句四仄韵,后段十句五仄韵。另有双调一百零二字,前段十句三仄韵,后段十句六仄韵变体。
典范词作:
别日常多,会时常寡天难晓。正喜花开,又愁花谢,春也似人易老。惨无言、念旧日朱颜,清欢莫笑。便冉冉如云,霏霏似雨,去无音耗。
追想墙头梅下,门里桃边,名利为伊都忘了。血写香笺,泪封罗帕,记三日、离肠浪搅。如今事,十二楼空凭谁到。此情悄。拟回船、武陵路杳。
——《斗百草·别日常多》【北宋】晁补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