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今天内容我们详细讲一讲石勒都有过哪些贡献?
后赵明皇帝石勒我在位期间重视喜欢儒家文化,减租缓刑,开办学校,核定户籍,重新制定度量衡,促进北方经济发展,也算有一定作为的。
汉高帝刘邦果然啊!胡人,啊不,杂胡 来到中原 势必要与汉人通婚才能够稳固根基啊!
后赵明皇帝石勒邦哥,你咋能这么说我呢,你说我是胡人就可以了,你干嘛要说我是杂胡啊!而且我可是你的粉丝哦!
秦始皇嬴政好啊!没想到啊!小邦子,都已经过去500年,没想到有个胡人也能够成为你的粉丝啊!
作者石勒的确算是十六国里面的好皇帝了,石勒对汉文化颇有深究,而且还特别感兴趣,所以他也对 高低这种草莽出身最终却能够夺得天下的刘邦感到了敬佩之心。
秦始皇嬴政我很奇怪,为啥没有拿我来做榜样呢?
后赵明皇帝石勒虽然你攻击很厉害,但是我真不敢,这么做啊!而且暴君已经扣在你头上了。
后赵明皇帝石勒我如果遇到汉高祖那样的皇帝,只能像韩信、英布那样为他攻城略地。如果遇到光武帝刘秀,我会跟他一争天下,鹿死谁手尚不一定。大丈夫行事当磊磊落落,如日月皎然,不能学曹操、司马懿那样欺负孤儿寡妇夺取天下。我的能力大概在汉高祖刘邦和刘秀之间吧!
汉高帝刘邦我也很敬佩你,但是你一个奴隶出生,有啥资格和我的韩信比啊!
秦始皇嬴政啊?你的韩信?你的韩信为啥最后还是被你给杀了。
汉高帝刘邦那是因为韩信叛乱!
秦始皇嬴政真是没用,在我的统治下,我怎么有忘杀过一任功臣, 为啥你我俩对待功臣态度完全不一样呢?
汉高帝刘邦那你对待百姓与我又何尝不一样呢?而且我可是草莽出身,对待百姓态度也是你能比的?
汉光武帝刘秀不过话说回来,你有啥能力跟我比跟争夺天下啊!我跟你比,简直就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实力都已经相差十万八千里了。
魏武帝曹操我曹魏的江山不是我一刀一枪拼杀出来的吗?怎么可能会是欺负孤儿寡妇呢?
汉献帝刘协曹贼,你可真会说话啊!以衣带诏事仵,难道你忘了?
魏武帝曹操但是无论怎么讲,又不是很恶心,所以恶心的还是司马家。
作者不过,石勒发明了一种对后世学生感到头疼的东西。
秦三世子婴我去,厉害了,又是奴隶 又是皇帝,居然还是个发明家。
汉武帝刘彻除此之外,居然还是个汉学大师,不过话说回来 他发明了什么啊!直接让你们的后世学生赶到头疼。
作者就是后世所说的考试!
后赵明皇帝石勒考试???好奇怪的名字,我好像没发明过这个吧!
作者石勒倡导在四门设置宣文、宣教、崇儒、崇训十余所小学(“小学”二字最早并不专指学校。周朝儿童入学,首先学六甲六书,所以把“文字学”称“小学”,“小学”之名即由此而得。唐宋以后称“小学”为自学)。后来又增设了小学博士、国子博士、助教等官位,意图发展教育事业,为朝廷培养和选拔有用之才。后来,石勒命令专门的人来设定九流,取秀和孝两科考试,以此作为人才选拔的标准,为朝廷选拔人才。之后为了扩大考生群体,又在每个郡设立一个学官,置办学校,每一个学校招收弟子一百五十人,考试三次才能毕业,作为朝廷的储备人才来培养。
后赵明皇帝石勒哦!我貌似已经懂了,我们羯族没有文字,我又不认识汉字,但我自己在夺取政权和巩固政权的过程中,逐步认识到了文化知识的重要性,让人给我读汉文的书籍,增长了很多历史知识,这使他充分认识到人才的必要性。
作者生于乱世的石勒早早就把实现国家的统一作为自己人生的奋斗目标。在征战过程中及建立后赵之后,石勒勤奋理政,减少赋税,重视教育,提倡佛教,休战还耕,改革陋习,以他的雄才大略带给北方地区数十年的安定局面。而当时与石勒统治区相邻的地区,如王浚的幽州、刘曜的关中,则完全是另一种景象。
汉光文帝刘渊孩儿,你给我听好了,虽然我们败得理所当然 但是我们要好好学习石勒的精神。
作者石勒之所以能在五胡纷争中,最先完成北方的统一局面,首先是由于他在军事上的成功。石勒虽没读过兵书,在战争中却很会运用谋略。石勒在战争中主要凭谋略取胜,而不是靠死拼硬打。如他义释段末杯,拆散了鲜卑段氏与王浚的联盟。又如虚尊王浚,使其丧失警觉,而轻取幽州。再如在祖逖北伐,势不可挡之时,主动与祖逖修好,不与祖逖直接发生冲突,直至祖逖病死后,才发起反攻,重新占领河南。本来石勒原有夺取建邺,进军江南的计划。在屯军葛时,“暴雨三月不止,土兵疲惫疾病横行”。在此紧急关头,石勒接受谋臣建议,退军河北在邢台建都,从而取得了更大的回旋余地。石勒在关键时刻的当机立断,为后赵政权的建立及统一北方创造了有利条件。
作者称帝后,石勒曾把他武乡的故旧们召集到襄国(今河北邢台),设宴款待他们。石勒年轻时候的邻居李阳因为当年与石争夺沤麻池有过殴斗,不敢前来赴宴。石勒非常大度地说:“那是平民时代的恩怨,现在我正准备兼并天下,怎么会怀恨一个平民呢?”他称赞李阳是勇士,召集他前来赴宴并挽着李阳的胳膊聊天,并封他为参军都尉。
汉光文帝刘渊向者胡雏,吾观其声视有奇志,恐将为天下之患。(王衍)
晋元帝司马睿将军发迹河朔,席卷兖豫,饮马江淮,折冲汉沔,虽自古名将,未足为谕。(刘琨)
作者虽然历史上对石勒的评价褒贬不一,但玉林山周边民众对石勒的评价是正面的。石勒在战场上英勇神武、胆识过人,在治国上严明法令、求贤若渴,在教育上重教兴学、以考人仕,在为人上豪爽大气、宽以待人。
作者石勒还有这样两个关于饮食的小故事。我们现在所吃的黄瓜,其实最开始叫“胡瓜”, 至于胡瓜为什么后来就叫成“黄瓜”了,其实这也是从石勒开始的。石勒在召见樊坦之后,在吃“御赐午膳”时,因为有之前樊坦犯忌的事,石勒故意指着一盘胡瓜问樊坦:“卿知此物何名?”樊坦回答道:“紫案佳肴,银杯绿茶,金樽甘露,玉盘黄瓜。”石勒满意地笑了。自此,这个故事就这样在宫内、宫外逐渐传开了、胡瓜也逐渐被人们改称“黄瓜”了。
魏高贵乡公曹髦总感觉还是叫黄瓜好听,毕竟胡瓜种类太多了,还不如把瓜的名字戏分呢。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