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历史军事小说 > 按时间线拉入的皇帝群
本书标签: 历史军事 

94.秦始皇不需要去洗白

按时间线拉入的皇帝群

随着历史话题的热度越来越热,一部分个人崇拜主义者便希望找出一个人当作“偶像”,“千古一帝”的秦始皇嬴政自然也就成了首选,多如牛毛的洗白文随之应运而生。说法大概分为以下三种:

一. 秦始皇并没有“焚书坑儒”,当时坑的都是骗人的术士、方士,所有的书都没有烧,只是从民间收上来藏在皇宫中;

二. 始皇帝并不是一个暴君,反之是一个严格依法治国的明君;暴君的污名是后世儒生抹黑的;

三.始皇帝是一个不滥杀的人,不杀功臣,就连六国的贵族都没有杀;

下面我们来一个一个剖析一下。

一.书未焚,所坑非儒说。

《史记》: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有敢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非古今者族。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若欲有学法令,以吏为师。

上文是《史记》中的史料原文,司马迁在其中清清楚楚的记载到不是秦国的书全部烧掉,天底下有敢谈论诗书者,全部杀之,官吏发现而不上报的与之同罪。如果认为司马迁是儒生,所以记载不足论之的话请再往下看。

“盲目崇拜派”认为始皇帝只是把所有书籍都收归一处,真正焚书的是项羽。这个说法我们先按下不表,单单说把民间的书收上来这个行为,当时的书可以说是少之又少,但都是春秋百家的经典,这时候把书收上来使其不见于世,跟焚书有什么区别?本质上都是文化阉割,即便项羽没有烧,也不会完整保存到后世。

这里可以参见朱棣下令修撰的《永乐大典》,从民间征收大量书籍,用完之后全部烧毁,只留一个《永乐大典》孤本在皇宫中。结果全书一万一千多册的《永乐大典》现存只有不到八百册,而且还是嘉靖时期的手抄本,原本不知所踪,这才是几百年前的事。另外有专家猜测可能是因为嘉靖皇帝太喜欢这本书了,所以下葬的时候一起带到了陵寝中也就是永陵,如果是这样那真是文化史上的一大悲剧,因为经测定永陵水位线已经远超地宫,也就是说永陵已经被淹了。

我们也可以通过逻辑推理发现坑儒坑的不是儒生的说法是一个悖论。首先说秦始皇暴君的骂名是后世儒生抹黑的,接着又说焚书坑儒坑的不是儒生是术士方士,那既然这样儒生为什么要抹黑他呢?正常的逻辑应该是焚书坑儒坑的是儒生,所以在儒家得到重用之后才大肆抹黑秦始皇啊。

另外一种说法是儒家没有得到重用所以就去抹黑秦始皇,这就更是无稽之谈。秦朝只用了法家,汉朝也是独尊儒术,唐朝更是奉道教为国教,这样想历朝历代都会有大量其他派别的人来抹黑皇帝喽?那还看什么历史呢?都是虚假的呗?

二.非暴君,依法治国说。

首先小编个人不认为秦始皇是一个残忍嗜杀的君主,所有的暴政都是秦国一脉相承下来的。自商鞅变法以来,秦国便实行“驭民五术”,即壹民、弱民、疲民、辱民、贫民,这是最早的愚民政策,也符合法家认为人性本恶,需要法律来约束的核心思想。所谓乱世用重典,盛世施仁政,以往战乱的时候百姓流离失所,生活十分艰苦那是没有办法的事,现在天下太平了生活水平却没有得到显著的提高,反而还是要服大量的劳役,自然也就心中不忿。这里的“暴政”其实历代秦国国君都在施行,只是在秦始皇这个统一的和平时代被无限放大,比较突出而已。

三.不杀功臣与六国贵族说。

首先在那个贵族当道的社会背景下,贵族头衔十分重要,武将篡权自立并没有足够的理论支撑。而不杀六国贵族也是一样的道理,就像后来傀儡政权的用法一样,以魏治魏、以燕治燕才是大智慧,所以这里的不杀只是没有需求而已,并不是什么值得称赞的理由。

综上所述,秦亡于统治者盲目遵守旧制、不思变通,盛世施重典倒行逆施。另外人无完人,始皇帝千古一帝的名号已经无人可出其右,没必要去强行洗白一些污点反倒拉低了始皇帝档次。

上一章 93.汉赵皇帝刘和:紧随其父步伐,再论秦始皇 按时间线拉入的皇帝群最新章节 下一章 95.晋怀帝司马炽:完美的世界实在是太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