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景宗耶律贤(948年9月1日—982年10月13日),字明扆,上京临潢府(今内蒙古巴林左旗)人。辽朝第五位皇帝(969-982年在位),辽世宗耶律阮次子。
幼年经历祥古山之变,丧失父母,体弱多病,得到堂叔辽穆宗的抚养。辽穆宗遇弑后,登基称帝,尊号“天赞皇帝”,年号保宁。面对国内严峻的政治危机,厉行改革,拨乱反正,网罗人才,安抚皇室,关心朝政、孜孜求治。确定嫡长子继承制,避免了皇位纷争。击退北宋的“雍熙北伐”,发动瓦桥关之战和满城之战,攻打北宋。汉化改革的范围和成效,为辽圣宗时期的全面繁荣奠定了基础。在位后期,政事多委于皇后萧绰。
乾亨四年(982年)九月,病逝于云州焦山行宫(今山西大同市)行宫,累谥“孝成康靖皇帝”,庙号景宗,安葬于乾陵。
耶律贤早年经历
969年的耶律贤与萧绰(CCTV12造像)
辽景宗耶律贤,达慨和谅字贤宁,生于辽天禄二年(948年9月1日),是辽世宗的次子,母怀节皇后萧撒葛只, 四岁时,其父母死于火神淀之乱。他也险而被杀,后来得人所救。不过也赠仔盼因此落下了病根。其堂叔辽穆宗继位后,养于永兴宫。虽然穆宗时因其酗酒怠政(因其饮宴无度,日中而起,国中号为睡王),滥杀左右,为政残苛而谋反不断,然每起谋反皆为其所平。随着耶律贤逐渐长大,周围聚集一批拥戴的文武大臣,暗中谋划着夺回父位。只不过因其谋划隐密,不为辽穆宗所察觉。
有一天,耶律贤与韩匡嗣议论当朝时事,耶律贤适出面制止,耶律贤省悟,从此不再言及时政 。
应历十九年(969)二月二十一日,入宫晋见辽穆宗。辽穆宗说:“侄儿已经长大成人,可以将朝政交付给你了。二十二日,辽穆宗被侍从杀死,耶律贤率领飞龙使女里、侍中萧思温、南院枢密使高勋带领骑兵千人飞奔赶往。同月,在契丹和汉族大臣们的拥戴下,耶律贤即位,尊号天赞皇帝,改年号为保宁,是为辽景宗。 从此开始,辽朝帝位一直就在耶律倍一支中传到了辽末,乃至于西辽。这对辽朝后来完成封建化,建立嫡长子继承制有着直接的影响 。
耶律贤中兴之主
景宗即位后,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这为后来辽圣宗时的全盛奠定了基础。首先对政敌采取宽容政策,以缓和统治上层的矛盾。如追尊耶律李胡为皇帝、不对政敌不肆杀戮等。二是任用耶律屋质、耶律贤适、高勋、郭袭、耶律休哥、耶律沙等贤臣良将,与民休息,虚心纳谏求治。三清吏治、宽减刑法。复设登闻鼓院,令百姓有申冤之地,对百姓加以安抚。 。因而内部政治稳定,农牧业兴旺,对宋的战争略占上风。 使辽朝重新走向强盛,景宗是辽朝名副其实的中兴之主。
耶律贤辽宋争战
自936年辽太宗因石敬瑭割献而得燕云十六州之地时起,中原有为之君皆以复燕云为志。
后周显德六年(959),南征得胜的周世宗柴荣乘辽穆宗内政不修之机,北伐燕云,连克灜、莫、宁、益津、瓦桥、南关等三州三关十七县。世宗本欲乘胜取幽州,遇疾而还。
北宋开国后,宋太祖致力南方,除在北汉问题上外,未与辽朝发生冲突,双方大体和睦。宋太宗太平兴国四年(辽保宁十一年,979),宋太宗亲征太原,败援汉辽军;攻取并焚毁太原,逼降北汉国主刘继元,灭亡北汉。之后,宋太宗不纳群臣之谏,不顾宋军久战疲惫的客观现实,率军自太原北伐,欲复燕云之地。结果先被辽将耶律沙等阻于幽州城下,为耶律休哥等大败于幽州。宋太宗屁股负箭伤,乘牛车逃回,是为高梁河之战。宋朝北伐惨败,辽宋关系亦宣告破裂。自后辽军连连出兵攻掠宋辽边境地区,冲突不断,互有胜负。
乾亨二年(980)十月耻捉厚,辽景宗亲率大军攻宋,于瓦桥关大败宋军,俘宋将数名,斩杀甚众。是为瓦桥关之战。之后,随着辽景宗驾崩,战争暂止 。
耶律贤英年而逝
耶律贤从小因惊吓过度,故体弱多病,皇后萧绰(953年—1009年,小字燕燕,原姓萧氏)因之成了辽朝政治军事的参与者。
乾亨四年九月廿四日(982年10月13日),耶律贤于出察燥欢狩时,死于云州(今山西省大同市)的行宫,享年三十五岁,庙号景宗,安葬于乾陵(今辽宁省北镇市)。 遗诏梁王耶律隆绪即位,军国大事听从皇后命令。
统和元年(983)正月初五,奉上尊谥为孝成皇帝,庙号景宗。重熙二十一年(1052),加谥为孝成康靖皇帝 。
耶律贤主要成就
耶律贤对内政策
汉族官员被辽大量重用主要开始于景宗时期,景宗即位后,先将拥立他即帝位的汉族官员高勋封为南枢密院使,又加封为秦王。原来汉官韩知古的儿子韩匡嗣被任命为上京留守,后来改任南京留守,加封燕王。这说明辽已经把汉官纳入了政权的中枢机构,因为南京留守一职原来一霉殃翻直由契丹宗族担任,属于要职。韩匡嗣的就任说明汉官的地位有了明显的提高。
由于对汉官的重用,极大地促进了政权机构的进步和工作效率,也促进了契丹民族的封建化。从此,辽进入了中兴时期,开始向辽圣宗的全盛期迈进。这就如同唐高祖为“贞观之治”奠基,雍正皇帝为乾隆时期的兴盛奠基一样。
为了彻底改变穆民霸宗时期的混乱局面,景宗对吏治进行了改革。他向汉官室昉询问治国之犁糊赠颂道,研究古今各朝代的经验教训,然后运用到改革实践中去。在实施过程中,景宗赏罚分明,大胆地用人,即“任人不疑”。这使得百官克尽职守,丝毫不敢懈怠。穆宗时期的许多弊端很快被清除掉。这样在君臣的共同努力下,政治开始显现出一派清明气象,国力也随之而上升,这是和北宋交战获胜的主要原因 。
景宗的纳谏历史也有记载,在景宗在位晚期,郭袭上书,劝谏减少游猎次数,说穆宗时因为贪恋游猎,荒废政事,结果闹得上下怨气冲天。经过十年征伐,但政局仍然没有完全稳定。国家虽然连年丰收,但经济还没有全面恢复,这正是励精图治的好时候,但听说陛下也迷恋游猎,这应该收敛自制,防止穆宗时的悲剧重演。况且南方还有北宋的威胁,如果他们听说陛下迷恋游猎,恐怕又要趁机北进了。希望陛下能及时收敛,以国家社稷为重,谋求国运昌盛,官民安宁 。
景宗看了后虽然没有完全采纳,但对郭袭很是赞赏。因为这时北宋已经发动了收复燕云之战,景宗正在全力迎战,只是收敛了游猎活动,但一心一意地进行政治建设只能等到以后去做了。
辽景宗治理辽国的过程也是他学习汉族文化,总结汉族治国经验兵运用于实际的过程。原来辽太宗就很重视农业的发展,不但支持汉族人在汉族地区发展农业,在草原地区适合发展农业的地方,辽景宗也让人开垦土地,发展生产。为保护农业生产,防止没有重农习惯的契丹族人有意无意的破坏,辽景宗下令禁止随从们随意践踏庄稼,行军时命令部队绕开农田。农业的发达对辽国多种经济的发展起了较大的促进作用,也增强了辽的国力。 发展农业的同时,辽景宗也继续阿保机的做法,尽量征召人才,尤其是汉族人。得到十六州后,曾经选拔了一批汉族的知识分子治理各州的事务,其中有不少能干的良才。辽景宗又仿效汉族皇帝的做法,让下属举荐有才德的人任官。后来又下诏书招聘贤才,如果考核时确实很突出的,就马上可以担任很高的职务。对于汉族的一些礼仪他也尽量吸收,例如他废除了婚姻制度中姊死妹续的旧契丹民俗。下令做汉官的契丹人随汉族礼俗,可以和汉族人自由通婚,从而促进了民族之间的交流和进一步的融合,也从根本上密切了契丹与汉族的关系 。
尽管如此,契丹人的习惯也不能从根本上得以改变,特别是辽军在南下中原作战的时候,由于辽朝军队没有后勤供应,粮草要靠自己就地解决,所以,辽兵到一个地方就必然要骚扰百姓,抢夺粮草,这使辽军遭到汉族人的强烈反抗。民心丢失了,辽在中原的统治也就很难再继续下去,直到临死,辽太宗才醒悟过来,但为时已晚,其实就算他早一点知道,并采取措施,也无法在较短的时间内改变长期的民族习惯。契丹作为一个落后的游牧民族统治汉族地区,就必须汉化,辽景宗死前大概认识到了这一点,但他已经没有机会把他总结的经验教训在实践中贯彻实施了。
耶律贤对外战争
979年的二月,宋太宗亲自领兵讨伐北汉,辽景宗也派兵救援,结果在辽军渡河时,宋军打败辽军,杀死辽的五员战将。六月,北汉被宋灭掉。
北宋灭北汉战争是由北宋攻打北汉引发的。辽景宗这时正在进行内部改革,对宋采取防御战略,对属国北汉也训令不得随意惹是生非,维持边境现状。
969年,景宗刚即位的时候,宋太祖赵匡胤曾经亲征太原想消灭北汉,结果败给了辽的援军,此后与辽议和,将精力用在了南方,等统一江南之后,宋太祖又回头想再次灭北汉。
976年的九月,宋太祖派潘美等将领进攻北汉的都城太原,结果在北汉和辽的抵抗下兵败而归,十一月,宋太祖病故,其弟赵光义即位,这就是宋太宗。
太平兴国四年(979),刚刚取得灭北汉的胜利,宋太宗便过低地估计了辽朝的力量,想一鼓作气将燕云地区收复,但仓促发动战争,准备不足,结果落得个惨败的结局。
刚灭掉了北汉,宋太宗便将军队调到了河北地区,准备进攻辽的南京(现北京)。手下将领说战争刚结束,应该有个休整准备的时间,而且粮草也很匮乏,难以支持长久作战,但宋太宗觉得辽刚吃了败仗,士气正在低落时期,应该乘胜追击,再扩大战果 。
战争开始时易州刺史献城投降,进军到了涿州,又是并不血刃地接受了投降,宋军兵锋直指南京城。守卫南京的辽将耶律奚底和宋军在沙河初次交战,被宋军打败,退到了清河北面。宋军便将南京包围起来,辽军则坚守不出,等待援军。
景宗见形势紧急,便派名将耶律休哥领重兵相救。耶律休哥将军队兵分两路,一路只有五千人,佯装主力去南京城下引诱宋军交战。而主力骑兵三万则在夜里绕行南面,到了宋军的背后,号令之下,三万精锐以席卷之势猛攻宋军。在北京市西南的高粱河一带双方展开了激战。耶律休哥本人受伤,乘轻车追击,号令辽军先锋骑兵双手持火把,星夜追击。宋军见到四野火炬闪烁,以为辽军主力已经赶到,不断仓皇奔逃。结果,腹背受敌的宋军惨败而退,宋太宗膝盖中箭,只身出逃,到了涿州(今河北涿县)得到杨业护驾,才弄了辆运输粮草的驴车逃出重围 。
高粱河之战,辽军虽然取得了胜利,但景宗为了报北宋围困南京之仇,在高粱河大战结束不久,就在九月发兵讨伐北宋。 十月,两国军队在满城(今河北满城)对阵。
在决战之前,宋军进行了诈降,韩匡嗣信以为真,想纳降,随行的耶律休哥赶忙劝阻道:“宋军军容整齐,锐气十足,这肯定是不肯屈服的,这是在用诈降来引诱我们上当。我们应该严阵以待,静观其变。”
韩匡嗣听不进去,准备纳降,放松了警惕,结果被宋军突袭成功,两阵合攻辽军,韩匡嗣仓促应战,但无法抵御宋军的攻势,士卒们也纷纷丢掉兵器逃命。宋军在乘胜追击时遭到了耶律休哥的顽强抵抗,只得退回,辽军免于全军覆没。
满城决战的第二年,即980年的三月,辽军开始和宋军交战。辽军十万重兵围攻雁门(今山西雁门关),宋的代州刺史杨业领兵大败辽军于雁门之北。
到了十月,辽景宗亲自到了南京,领兵伐宋。先是围攻瓦桥关(今河北雄县旧南关),在宋军救援时,被早有准备的耶律休哥击败。宋军在守将张师的率领下想突围而去。辽景宗亲自督战,耶律休哥也亲自临阵指挥,最后张师战死,宋军败退回到城中。
宋军隔河与辽军对峙,耶律休哥则率领精锐骑兵强渡,过河与宋军决战,宋军不敌大败而退,辽军又追到了鄚州(今河北任丘市),与宋军再次决战,宋军损失很大,几员战将也被俘获。辽军也遭到重创,无法取胜,只好退兵。
耶律休哥因为瓦桥关一战立下战功,被加升为辽的于越。
在瓦桥关决战之后两年,982年的四五月间,辽景宗又一次亲自领兵伐宋。这是第二次满城之战。最后被宋将崔延进打败,只好退回。这是辽景宗和宋的最后一战。
耶律贤乾陵
位于辽宁省锦州市北镇市医巫闾山地区,埋葬着辽景宗耶律贤、皇后萧绰及辽天祚帝耶律延禧。
耶律贤人物评价
元朝官修正史《辽史》脱脱等的评价是:“辽兴六十余年,神册、会同之间,日不暇给;天禄、应历之君,不令其终;保宁而来,人人望治。以景宗之资,任人不疑,信赏必罚,若可与有为也。而竭国之力以助河东,破军杀将,无救灭亡。虽一取偿于宋,得不偿失。知匡嗣之罪,数而不罚;善郭袭之谏,纳而不用;沙门昭敏以左道乱德,宠以侍中。不亦惑乎?
耶律贤家族成员
耶律贤先世
曾祖父: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曾祖母:钦淳皇后述律平
祖父:辽义宗耶律倍
祖母:柔贞皇后萧氏
耶律贤父母
父:辽世宗耶律阮
母:怀节皇后萧撒葛只
耶律贤后妃
皇后
承天皇太后萧绰
妃子
渤海妃某氏
耶律贤子女
儿子
第一子,辽圣宗耶律隆绪,母承天皇太后萧绰。
第二子,梁王耶律隆庆,母承天皇太后萧绰。耶律隆庆之女陈国公主,1986年在内蒙古发现陈国公主墓,为深入地研究契丹社会的历史文化、生活习俗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 。
第三子,楚王耶律隆祐,母承天皇太后萧绰。
第四子,耶律药师奴, 又名耶律韩八 ,早夭,葬王子院,一说他就是宋朝方面史料记载的耶律郑哥。
耶律郑哥, 八月早夭,《辽史》 未载,见于宋朝《续资治通鉴长编》。但《辽史》所记景宗第四子耶律药师奴亦为早夭,但生母不详。
【注:另据《续资治通鉴长编》,早夭的耶律郑哥可能为承天皇太后萧绰所生第四子 。】
女儿
第一女,耶律淑哥, 母渤海妃。不知何故,无公主封号,乾亨二年(980年),下嫁北汉归附的卢俊。统和元年(983年)六月,耶律淑哥与驸马都尉卢俊不谐,上表请离婚,十月,改嫁给了萧神奴。
第二女,耶律观音女,母承天皇太后萧绰。 《辽史》 记名为“观音女”,另说为“燕哥” ,封齐国公主,嫁萧绰堂弟萧继先。
第三女,耶律长寿女,母承天皇太后萧绰。 《辽史》 记名为“长寿女”,另说为“长寿奴” ,封卫国公主,下嫁宰相萧排押。
第四女,耶律延寿女,母承天皇太后萧绰。 《辽史》 记名为“延寿女”,另说为“延寿奴” ,封越国公主,下嫁宰相萧排押弟萧恒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