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约是在小学四年级的时候,就喜欢单田芳了。那时候电视还不普及,娱乐方式也仅限于半导体,我至今都觉得这个称呼不中不洋,不伦不类,还是叫它收音机更舒服点儿。每到午饭时,一边大声地吸溜面条一边听评书联播,成为家家户户的日常。沙哑的声音,流畅的演播,丝丝入扣的情节,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就这么从收音机里跳了出来,为我的少年时代,添了很多的欢乐。一直到很多年后,我才在电脑上第一次看到单先生的样子,很熟悉的感觉,很亲切,仿佛自己的一位亲人,然后我在心里默默感谢了他。徐良,常茂,罗士信,胜英,童林,汤二虎。这么多了不起的人物,罗织出了一个单田芳。
上了初中,在物理课上看了第一本武侠武侠小说《多情剑客无情剑》,从此就和物理化学说拜拜了。当时我以为古龙是最会写武侠小说的人,直到后来接触了金庸。“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洋洋洒洒的十五部书,使我彻底沦陷。整个初中高中生涯,都在苦苦地搜寻金庸小说。金庸不仅成为我抵制理科的借口,还带我进入到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如果我的性格里还有一点豪侠仗义,剑胆琴心的话,得感谢金先生对我人格的影响和塑造。侠之大者,为国为民。能成为郭靖固然很好,但做令狐冲也挺不错。
时至今日,我依然喜欢单田芳,喜欢金庸,但不再喜欢余秋雨了——虽然他深深影响了我的大学时代。不是他有太多的负面信息,不是他老在文中实名表扬某些领导而让我觉得矫情,实在是我遇到了散文写得更好的两个人——沈从文和汪曾祺,抛开人品,单就散文成就,余先生实在是要落后很多的。中国文学史上的传承,有哪一家比得上这对师徒。一样的谦和醇厚,一样的从容淡定,甚至,一样的成就斐然。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酒后对家人也会偶尔狂言,说自己的文章只怕已经超过了沈先生。多像沈先生曾经对三三说的,自己的文章很是胜过了当下走红的某些人物。哈哈。可爱的人!
人到中年,生活平淡如水。还好,有郭德纲。我听过很多人的相声,侯宝林,刘宝瑞,马季,姜昆,冯巩,但自从听了郭德纲,其他人的相声再没听过,真的就这么决绝!普通的日子里,不就得多找个乐呵吗?那种让人含着泪笑的相声多累啊。专业人士没能打动我,反倒是郭德纲让我喜欢上了传统曲艺,评剧、梆子、西河大鼓,睡前听几段,那叫一个美啊!
突然觉得,自己是个传统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