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特住在东乌珠穆沁旗最东端的乃林高勒, 那是个风景如画的地方。他开着车带我去那里的路上,在路边发现一头种公牛。巴特把车停下来说:“哎呀,这牛好!这是本地的土种公牛,现在越来越少了!”我们下了车,缓缓靠近那头巨大的牛。它庞大的身躯像座小山,看它的眼神似乎很不友善。它正趴下身,把脸上一种特殊的腺体在草上蹭,是为了在那里留下它的气味。
乌珠穆沁本地牛是一种吃苦耐劳能忍耐严寒的牲畜, 在本地经过了上千年演化,适应本地的气候和特点。这几年,为了推行畜种改良,很多本地的种畜都被强行骟掉了,巴特的家也许太远了,所以有少数本地种畜逃过了一劫。
“我也引进过西门塔尔牛,”巴特说,“前年冬天,我引进了十头西门塔尔牛,当年冬天,就被本地牛顶死了一头。那个牛产肉多,也有点优点,每头牛能多卖一千多块钱。但是不耐寒,要人伺候,冬天不能放出去,要喂。费的人工算起来也和多卖的钱差不多。而且那个牛肉松,我们本地人还是喜欢吃土牛的肉,土牛的肉比较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