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5年9月
在乱世中的上海,悄无声息的诞生出一本名《青年杂志》的报刊。它一出世就深受广大人民的喜爱,姚木兰一家就是杂志的忠实读者。在这一年中,曾经亚将家中的曾老太太、曾太太以及姨娘、大哥曾彬亚等人送到了上海居住,并且就在姚家隔壁的宅院,这样更加方便两家人走动。曾新亚自从去了黄埔军校参军,便再也没有寄信回家,只是每每都有人会给曾家报信他是否安全。姚莫愁与姚迪人因深受《青年杂志》的影响,经木兰师兄程言的引荐,一同加入了杂志,与师兄程言一样主要负责杂志的编辑、发行工作。而木兰一边在家照顾父母与曾老太太,一边投文章给杂志,现在她就是《青年杂志》中笔名为兆木的同人编辑。姚家最小的孩子姚阿非正在上海有名的学校法语学校专攻法文。
1916年
后因《青年杂志》与其他杂志撞名而改名为《新青年》是由社会名流程仲实、李守常先生为主的,杂志所要表达的六条标准正是:1.自由的而非奴隶的;2.进步的而非保守的;3.进取的而非退隐的;4.世界的而非锁国的;5.实利的而非虚文的;6.科学的而非想象的。
往后的日子里,程言与弟弟程峤以及姚莫愁、姚迪人一同在为杂志的发行而努力。同一年李守常先生在《新青年》发表了一篇名为《青春》的文章,此文章一经杂志发表,深受广大青年的喜欢,其中最出名的就是这几句:吾愿吾亲爱之青年,生于青春死于青春,生于少年死于少年也。进前而勿顾后,背黑暗而向光明,为世界进文明,为人类造幸福。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资以乐其无涯之生。
1917年
程仲实因北京大学校长任孑民的再三邀请,打算北上出任北京大学的文科学长一职,而李守常先生由章行严先生引荐出任北京大学图书馆管理员一职,此后,《新青年》更是在北京乃至于全国掀起了一阵狂风热浪。与此同时,《甲寅》杂志横空出世,与《新青年》并存。这一年,程言考入了上海震旦大学攻读法科,姚莫愁与姚迪人同样考入,在这里姚莫愁还遇到了她不愿再见到的人孔亚夫。姚莫愁没想到,几年未见,她竟又见到了他,莫非这是天意难违?不,她好不容易逃离前世,绝不能再走老路,让爹娘大哥姐姐担心。若是她没有加入《新青年》,她大概还是会走老路,可如今她加入了《新青年》,她绝不能被儿女情长所牵绊,如今的国家早已混乱不已,没有国哪来的家。她要向师兄学习,成为一个对国家、对社会、对民众有用的人。
这一年的春节前,程言接到从北京寄来的书信,信上所说让他带着弟弟程峤一同前往北京过春节,还有一封信是任暮年拜托她父亲让程仲实一同寄过来的信,看过信后程言便吩咐弟弟收拾行李等他回来就出发。他将任暮年的信亲手交到姚木兰手中,让姚木兰看后,再做决定。姚木兰看着书信,信中所说她的好友邀请她与程言兄弟俩一同去北京过春节,若是愿意,莫愁也可一起。略微沉思,姚木兰便让师兄先回家收拾行李,她随后就到车站与程言集合。程言闻言点点头,就起身向姚父姚母说明来意便告辞了。
姚木兰走到前厅,看到了正在与爹娘说话的姚迪人、姚莫愁还有弟弟姚阿非。姚木兰将心中所想跟一家人说后,姚父姚母沉默了,姚木兰也知此事有些难,想了个两全之策,开口道,“大哥,你留下来照顾爹娘还有小弟,我与莫愁一同前往北京。正好曾家也需要你照看,况如今太乱,你还没有成亲,我们保持书信联络。”说完又看了看莫愁开口道,“小妹,你快去收拾行李,师兄他们在等我们。”姚莫愁一听,速度非常快的跑去了房间收拾了衣服与银票,一炷香不到,就将她自己和姐姐的行李收拾好了。
姚父看着两个女儿,瞬间眼眶湿润,“木兰、莫愁,此次去北京,为父唯一要嘱咐你们的就是要保护好自己,万事不可勉强。好了,你们快出发吧。”
姚母在一旁同样眼眶湿润,一脸心疼的看着木兰与莫愁,但并未嘱咐什么,只是将自己准备的银票塞给了莫愁。
姚迪人心知木兰的安排,不想他身处险境,这是最好的安排。
“爹娘,我们就出发了,你们照顾好自己的身体。”木兰拉着莫愁说完就向门外的黄包车走去,坐上黄包车向家人摆了摆手后,就吩咐车夫可以出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