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俪听着母亲和灵钰的对话,暗自察觉到,这次姐姐难产,似乎有些不对劲,可能是有人在暗处加害。
对于这个太子妃姐姐,虽然见面的次数屈指可数,但祝俪对她的印象还是很好的。毕竟祝俪是从刚出生就穿越过来的,小时候的事情还是记得比较清楚的。
记得那时候是自己的周岁礼,祝俪已经可以在人搀扶的情况下颤颤巍巍地走两步路,也可以含糊不清地蹦出几句话。太子妃作为自己的长姐前来观礼。那时候祝仪刚刚成为太子妃,入主东宫,一切都刚刚开始,她这个新晋的太子妃也被无数双眼睛盯着。
刚满一岁的祝俪,在众人的瞩目下,在周岁礼上抓周,抓住了一本诗经。周围的人不住得赞口到说三小姐将来一定是个才女,腹有诗书气自华。诸如此类的话她们不要钱似的使劲往外砸。
周岁礼过后,母亲抱着祝俪,带着太子妃进入到室内交谈。起初也只是交谈一些琐碎日常,不过话题渐渐地就引到了东宫。
说到东宫,太子妃还在强装镇定,不想让母亲担心。可接着又聊了几句,太子妃便渐渐面露疲态,才开始和母亲说了实话。
三年前祝仪嫁给还没有受封太子的三皇子,两人相敬如宾,日子过得还算不错,彼时祝仪十五才及笄,三皇子也才十六。要放在现代,两人年纪都还小,和成亲这两个字都沾不上边。而三皇子也体恤祝仪才十五,照顾着祝仪的身体没有着急要孩子。
过了一年,三皇子便封为太子。要知道,三皇子并非皇后之子,乃是贤妃所出,而皇后也有自己亲生的二皇子。
不久,皇后将祝仪召进后宫,以中宫嫡母的身份施压,说她与三皇子成亲一年无所出,如今三皇子已成为太子,子嗣颇为重要,所以要给太子纳良娣,且说已和皇上禀报,皇上也很是赞同,不日便会下旨。此事已经板上钉钉,万无悔改之法。很明显,皇后是要在东宫塞眼线,也顺便给太子妃添堵。
因为此事皇上还未下旨,所以母亲事先并不知情,太子妃也为了不想让父母担忧,便隐瞒了些时日。若不是今日母女交谈,恐怕要等到圣上下旨,父母才能知道此事。
母亲看着大女儿,心疼的拍了拍手“好孩子,母亲知道你不想让家里忧心。可以在东宫也是需要有助力的,家里就是你的助力呀。我知道,你如今是太子妃,一举一动都备受关注,你不想落人把柄,可以不能一直端着架子,一味忍让。这件事你其实应该早些和父母说,也好为你做打算。
皇后既说要选良娣,定然是要选自己的亲信,估摸着,应该是从她母家中选。既然如此,咱们也要早做准备。此事贤妃娘娘应该也知晓了,你等到回到东宫,找个时候去见一下贤妃娘娘。皇后和贤妃素来面和心不和,自从三皇子成为太子之后,皇后也没少给他们母子添堵。
等回宫见到贤妃娘娘,你就说皇后说要选良娣,如今你和太子膝下无子,理应如此。既然要选,就要好好选,好早日为太子开枝散叶。你如今入主东宫不久,怕在选良娣这件事情上闹笑话,希望贤妃可以指点一二。你这样说,贤妃自然明白你的意思。我两日我也会寻一些良家女子,到时候想办法送进东宫也好分散皇后的势力,也能帮衬你一二。”
祝仪听到母亲这样说,费尽心思为自己着想,心里十分感激,却也感到有些愧疚,不禁垂泪。
祝俪看着自己的姐姐,温婉,贤良,却在东宫过的小心谨慎,也不禁心疼。可此时自已也只是一个牙牙学语的孩童。于是祝俪在母亲的膝上,向着自己的姐姐伸出双手,虽口齿不清,但也努力的蹦出“抱,抱。”
母亲和姐姐自然也能明白祝俪的意思。祝仪看着自己刚满周岁的妹妹,皱着小眉头,样子十分可爱逗趣,转而也破涕为笑,伸手将祝俪抱到自己的怀中。
祝俪看着姐姐将自己抱了过来,却是背靠姐姐的胸膛,面朝母亲。这并不是祝俪想要的姿势,便用尽全身力量扭过身来,小腿一蹬,竟然在祝仪的膝上站了起来。
祝仪看着妹妹竟然站了起来,又惊讶又怕她摔下去,就双手紧紧抱住妹妹。结果祝俪伸出自己的小肉手,轻轻的在自己脸上乱抹,边抹嘴里边嘟囔道“不哭,不哭,姐姐,擦,擦。”
这时母亲和祝仪才明白,原来祝俪是想安慰姐姐。看着小小孩童明明什么都还不知道,却还要安慰人,两人心中欣慰不止。
这就是祝俪来到这个世界第一次见到这个太子妃姐姐。
祝俪周岁礼十日后,东宫选入三名秀女。三人分别是皇后母家侄女,蒋晨薇,封为良娣。贤妃推举的禁军右卫中郎将之女,卫棠,封为良媛。太子妃母家推举的旁支的外甥女,萧瑜,封为良媛。
================================
太子东宫妃嫔职称
太子妃一人
良娣二人
良媛六人
承徽十人
昭训十六人
奉仪二十四人
皇帝后宫嫔妃职称
正一品:皇后(1)
从一品:皇贵妃(1)
正二品:贵妃(2)
从二品:贤妃 良妃 淑妃 德妃(1)
正三品:贵嫔(2)
从三品:嫔(8)
正四品:婕妤(5)
从四品:容华(5)
正五品:贵人(8)
从五品:才人(9)
正六品:芳林(10)
从六品:宝林(10)
正七品:常在(n)
从七品:选侍(n)
末等:官女子(n)
妃嫔等级位分有私设,勿考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