廷议吵吵闹闹没有结果,甚至还发生了言官攻击杨廷和嫡系大将的事情。好多言官都批评彭泽、王瓒等人阻挡言路,是非常不可取的。如果有人弹劾就要致人于死地,那么以后言官还怎么生存。想要剥夺言官这种权力,就算那个人是杨廷和也不行。所以廷议的时候,双方争论很厉害。
廷议发生了这样的事情,最后还是没有结果。朱厚熜既没有答应对王邦奇他们处以极刑,也没有答应要抓王邦奇他们,更没有因为言官的弹劾就斥责彭泽他们。反正廷议近两个小时,朱厚熜基本上就没有说过话,就看着他们吵架。结果整个廷议除了吵之外,没有达成任何的目的。
结果是廷议第二天杨廷和再次上疏,坚持乞休。
朱厚熜不准。
朱厚熜直接留中,然后让内阁再次拟旨,挽留杨廷和。内阁写了洋洋洒洒赞扬杨廷和功绩的文章,认为朝廷不能没有杨廷和,要求杨廷和留下。反正都是大同小异,朱厚熜看完之后也没有改,直接在上面盖玺,送到了杨廷和那边。上一次的挽留也是内阁草拟的,和这份没什么区别。
不过杨廷和没答应。
朱厚熜和杨廷和两个人在进行拉锯战,比的就是耐心。其实两个人都明白一点,那就是杨廷和是不会真的离开朝廷的。现在的情况,朱厚熜因为刚刚登基离不开杨廷和,杨廷和也不可能这样离开朝廷。因此朝廷上如何争论,两个人却是能稳住。
过两天之后,杨廷和再次上疏乞休。
结果还是一样,朱厚熜留中。
接连三次,朱厚熜都驳回了杨廷和要乞休的奏折。而此时马上要入京的孙交、林俊这些老臣听到这个事情之后,立马是给朱厚熜上疏,要求为杨廷和讨公道。
认为如此指责杨廷和这样的有功之臣很是不公。王邦奇此等奸佞,不仅仅是攻击杨廷和这样的有功之臣,还是在离间皇帝和内阁首辅的关系。此等佞臣应该处以极刑。
孙交、林俊他们都在入京之前停下脚步。意思很简单,如果朱厚熜好好处理这个事情,那么他们就愿意入京,愿意听从朝廷的召唤起复。如果朝廷不好好处理此事,主要是不给杨廷和一个交代,那么他们就会拒绝入京。
孙交、林俊,那都是正德朝的重臣。
孙交致仕之前是户部尚书,林俊是左都御史,都是大九卿。他们别看致仕已经有几年时间,但是在朝廷当中威望很高,人脉很广。基本上能够在官场上走到大九卿位置的,他们的人脉关系是非常强的。他们都会有很多同僚、下属、学生,组成了一个非常庞大的人脉网。
现在他们不入京,表现出支持杨廷和的态度,让京中支持杨廷和的官员很是高兴。因为有了他们的支持,杨廷和这边声势大涨。
而且事态开始变得更加严重。
正德16年6月11日,督察院左都御史彭泽、吏部左侍郎罗钦顺、礼部右侍郎汪俊、户部左侍郎秦金都相继提交辞职报告。都是表示因为身体原因想要致仕。而且提交了辞职报告之后,就立马是请假,然后不去上班。
正德16年6月12日,内阁大学士蒋冕、毛纪、毛澄三个人坚卧家中,不去内阁入值。这样内阁总共四个人,杨廷和、蒋冕、毛纪、毛澄全都请假,整个内阁再也没有人值班。
杨廷和的逼宫开始了最后的手段,也是最激烈的手段。
当然他们都是读书人,当然不可能直接说他们要逼宫。他们的回答都是很简单的,那就是他们的身体不好,无法继续在朝中处理事情。因此跟朱厚熜表示,他们要致仕,希望朱厚熜批准。
朱厚熜登基五十天左右的时候,发生了朱厚熜登基之后最大的一次政治危机。因为弹劾杨廷和而起,演变到这个时候,变成了一场轰动朝野的政治危机。
内阁现在完全没有了值班的。
而现在杨廷和不出面,整个朝廷的协调都出现了问题。杨廷和之前一力推动的很多事情都出现了问题。这就是杨廷和的底气。
“皇上,袁尚书到了。”
“让他进来。”
朱厚熜放下手中的笔,扭了扭手腕。
果然皇帝也是个普通人,并没有三头六臂。
内阁罢工这几天,这些奏折看的朱厚熜头昏眼花。就算是司礼监在旁边帮忙,朱厚熜都头疼不已。很多事情内阁那些大佬都经验丰富,轻易就能够有了方法,都不需要太多的考虑。因为很多事情以前也处理过,并没有多少变化。很多日常事务,都是有一定的规矩。这些内阁阁臣只要按照以前的处理方法依葫芦画瓢就可以。
但朱厚熜这边不行。
没做过这些事情。在那些朝中大佬眼中很简单的问题,朱厚熜处理起来却完全找不到头绪。
内阁果然很重要。
出色的内阁阁臣,面对朝廷日常事务,都能够迅速拿出一个办法。朱厚熜作为皇帝,只要对他们的方案表示同意或者反对就可以。
对于皇帝来说,就连同意、反对都感觉太累,所以把批红权交给了司礼监。更何况没有内阁的时候,要自己拿主意,那就更头疼。
朱厚熜现在想想也是很佩服朱元璋。
朱元璋那可是精力充沛,把丞相废了之后,自己亲自处理这些奏章。每天都不知道要看多少奏折。还有清朝的雍正皇帝,那也是一样,并不信任手下的大臣,更喜欢自己处理政务。
朱厚熜就这么几天时间,已经是感受到了处理政务的辛劳。如果让朱厚熜跟朱元璋、雍正那么勤政,还不如杀了朱厚熜。
“臣…………”
“袁卿,不用多礼。高忠,拿个凳子给袁卿坐下。”
“谢皇上。”
朱厚熜站起来,让高忠给自己也弄来一把椅子。朱厚熜就坐在袁宗皋前面,对袁宗皋道:“袁卿,内阁已经数日无人值班,你看如何才好?”
“皇上,不解决杨介夫的事情,内阁难以恢复。”
“哼。”
朱厚熜冷哼一声。
对于杨廷和,对于现在的内阁,朱厚熜是真的很生气。应该说是满肚子的怨气。
说起来现在的内阁,各方面来说还是很出色的,素质也很高。他们都是一群经验丰富,精明干练的官僚,处理事情很有经验。但这些人仗着自己有能力、有经验,看不起朱厚熜这样的小皇帝。
朱厚熜再怎么年纪小,也是皇帝,也是有脾气的。这些人这样逼宫,朱厚熜的心情怎么可能好。
杨廷和要是有什么事情,想要做什么事情,为什么不跟自己这个皇帝商量。他要是跟自己这个皇帝直接商量,说不定杨廷和想要做的事情,自己会支持。
可是为什么?
为什么杨廷和选择如此激烈的手段,也不愿意和朱厚熜好好的谈谈。不就是因为杨廷和这些人都觉得朱厚熜太小,而且从小也没有接受过皇帝教育。而且从出身来说,朱厚熜是藩王小宗出身。和大明朝之前的那些皇帝相比,出身差了很多。因此看不起朱厚熜。
要是明武宗的时候,就算明武宗刚刚登基,他们也不敢逼宫。
该死。
“袁卿,内阁多日无人值班,已经严重影响朝政的运转。若继续下去,会影响整个朝政的安稳。此事必须要尽快解决,朕想还是需要你去。”
“皇上,臣去该如何说?”
“你告诉杨介夫,就说朕已经调查清楚。此次冗员清理,被清理的很多人不满杨介夫,所以才会弹劾诬陷杨介夫。朕准备督察院调查此事,看看背后是不是还有其他因素。此时朕必会给杨介夫一个交代,让杨介夫赶紧回来入值。”
“皇上,杨介夫要的可能并不仅仅是这个。”
袁宗皋并不是那种政治斗争经验很丰富的人。
但能够从一个普通的进士,成为兴王府正三品长吏,也是经历过一些斗争的。当年兴王府就藩的时候,跟着兴王南下安陆的官员并不少。袁宗皋能够从中脱颖而出,还是有自己的本事。袁宗皋静观此事,也有自己的一些看法。杨廷和突然选择闭门谢客,绝对不仅仅是为了这点弹劾。
如果朝廷重臣因为这种弹劾就闭门谢客,那么朝廷公务还办不办了。在大明朝的那些高官,哪一个没有被言官弹劾过。但又有几个人受到弹劾之后,立马就选择闭门谢客的。
很明显杨廷和志不在此。
“朕知道。”
朱厚熜看着袁宗皋道:“袁卿,朕只相信你。你替朕去看看杨介夫,看看杨介夫要的是什么。内阁不能停罢太长时间,朝廷还有很多事情要处理。”
朱厚熜在朝中的嫡系太少。
碰到这种事情的时候,能找的人,能信任的人很少。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袁宗皋。袁宗皋是自己嫡系人马,又是吏部尚书,有足够的身份。因此朱厚熜准备派遣袁宗皋去看看杨廷和。事情到了这一步,不管怎么说都要解决,不能僵着。
“臣愿意一试。”
“袁卿,拜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