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历史军事小说 > 明朝大昏君
本书标签: 历史军事  穿越  铁血 

第16章争执

明朝大昏君

朱厚熜登基第三天,朱厚熜在武英殿见更多的朝臣。

这一次来的朝臣,有内阁阁臣、有六部尚书和六部侍郎、督察院左右都御史和督察院佥都御史、大理寺卿、通政使,以及小九卿,加上科道官员都聚集一堂。

这其实囊括了目前大明朝朝廷主要力量。

大明王朝的廷议,其实也就是这些人。包括朝议的时候,主要参加人选也就是他们这些人。早朝能够入殿的,都是四品以上官员,其他的都要站在外面。

人数不少。

朱厚熜也是第一次真正的和掌握目前大明朝权力的这些人见面。不过第一次见面,还不怎么认识这些人,朱厚熜手上就拿到了一大堆的奏章。

这可不是庆贺朱厚熜登基的奏章。

一个个都是建议朱厚熜应该干什么,不应该干什么。和袁宗皋一样,都是关于政务的问题。朱厚熜不表态,因为这么多奏章也不是说一下就能够看完的。

除了奏章,还有一大堆直接弹劾的。

弹劾谁?

宦官。

关于打击宦官,杨廷和是绝对不会罢休的。只不过杨廷和明白,自己作为内阁首辅,不应该直接和朱厚熜对峙。没有皇帝支持的首辅,权力立马下降一半。

因为明朝官制当中,内阁期初就是皇帝的秘书机构。内阁对于六部是没有管辖权的,六部都是直接面对皇帝,直接对皇帝负责。内阁主要是提出建议,皇帝采纳了,那么你的建议是有效的。皇帝不采纳,你的建议就是屁,谁都不会关心。虽然后来内阁权力大增,但也不是六部的直接上司。

六部都是有权利直接和皇帝对话的,并不需要经过内阁。因此一旦皇帝对于内阁首辅不满,那么皇帝就可以直接和六部尚书议事,不需要听内阁的建议。六部尚书也不会把不受皇帝信任的首辅放在眼里。当六部不听首辅的话,皇帝不听首辅建议的时候,这样的首辅就只能是等着辞职。

朱厚熜年轻,而且还是藩王继位。但就算是如此,现在的朱厚熜也是皇帝。别看登基不过三天,但皇位已经非常稳固。该掌握的权力都已经拿下。

跟着朱厚熜进京的那些人,都已经是加官进爵,在重要位置上。

这样的情况之下,杨廷和就选择了自己退居幕后,让其他人上来。因此一大堆的奏章,上面都是弹劾宦官,要求朱厚熜严惩正德朝的那些权阉的。

真的是气势汹汹。

不过朱厚熜都压住了,并没有表态。

朱厚熜当然也想要清理正德朝的权阉。第一是给自己从兴王府带来的内官腾地方,内廷这个地方让自己人负责才会让朱厚熜彻底放心。第二个是把这些有钱的权阉抄家。真要是处理这些权阉,估计几百万两是有的。这些权阉搜刮的钱,不比大明朝一年的财政收入少。

而且这些权阉下面还有他们的家奴,还有权阉的家人封爵的很多,都解决了不知道可以省下多少钱。

但不是现在。

杨廷和这么强势,反而让朱厚熜犹豫。现在杨廷和有宦官这个目标,所以注意力都在宦官身上。如果没有了这些宦官呢?朱厚熜也不想和杨廷和直接对峙。

所以朱厚熜就装傻。

“皇上,臣有本奏。”

“讲。”

终于袁宗皋站了起来。

现在这个时候就是需要袁宗皋的时候。袁宗皋拿出了昨晚的奏章,当面开始说了起来。朱厚熜把其他人的奏章压了下来,却对于袁宗皋的奏章很是重视。

让大家直接进行讨论。

“杨阁老,经筵有什么用?”

等大家讨论之后,朱厚熜问了杨廷和。

杨廷和不认为朱厚熜如此提问,有什么问题。因为朱厚熜是藩王继位,没有接受到过正规的储君教育。明朝的那些储君,从小就会接受储君教育。给那些储君讲课的都是朝廷重臣,或者是学富五车的大学者。但朱厚熜不一样,就是一个藩王世子,完全不需要接受这样的教育。

因此听说过经筵,但不清楚经筵是有可能的。

“皇上,经筵乃发挥经传的精义,以古为鉴。经筵一日不废,则圣学圣德加一日之进;一月不废,则圣学圣德加一月之进。经筵讲学,正人主开广心思,耸励精神。也可以让君王了解古之君王得失,前车之鉴,避免重蹈覆辙。”

“那么经筵主要讲什么?”

“四书五经,也会讲史。”

朱厚熜想了想道:“那就恢复经筵日讲。朕每天早晨在武英殿处理政务之后,就在文华殿接受经筵日讲。至于开经筵大典,朕也同意。杨阁老,经筵之事具体哪个部门负责?”

“礼部负责。”

“礼部?礼部王侍郎。”

“臣在。”

礼部左侍郎王瓒走了出来。

朱厚熜很不喜欢现在的礼部尚书毛澄,不是因为毛澄这个人有问题。而是毛澄作为礼部尚书对于杨廷和是亦步亦趋,杨廷和要什么,他就干什么。这样把朱厚熜这个皇帝放在哪里?

礼部虽然不是六部最有权力的部门,但也是六部最尊贵的部门。

毛澄作为礼部尚书,应该是成为维护礼仪的大佬,而不是成为杨廷和的跟屁虫。在行殿的时候,毛澄为首的礼部给自己下马威,朱厚熜可是一直记得的。朱厚熜要让毛澄,也要让杨廷和知道,自己才是皇帝。

所以陈平叫了王瓒。

王瓒此人有意思,因为此人是历史上嘉靖大礼仪的第一个炮灰,而且是级别最高的炮灰。结果是嘉靖大礼仪获得胜利之后,那些给嘉靖摇旗呐喊的小人物都成为了嘉靖朝重臣,甚至都进入了内阁。张璁更是成为了内阁首辅,一度主导过嘉靖新政。而第一个声援嘉靖的王瓒,作为礼部左侍郎却成为炮灰,没有等到嘉靖获得胜利,就在南京病死了。

虽然现实没有发生,但对于此人朱厚熜真的是报以很大的歉意的。

礼部左侍郎,有段时间还总览礼部事物,也算是一个位高权重的大官。而且嘉靖大礼仪的时候,支持嘉靖的官员当中,王瓒是最早的,也是级别最高的。可惜因为支持嘉靖,被杨廷和贬到了南京。要不然以王瓒的资历,嘉靖大礼仪获胜之后,远比张璁他们更有资格进入内阁。到了南京之后,心情郁闷,最后是憋屈而死。

“这样,经筵之事就交给王侍郎全权负责。等朝会结束之后,给朕好好讲讲经筵的内容和程序。”

“臣遵旨。”

王瓒大喜。

本来经筵之事,早年都是内阁大学士亲自负责。就如最有名的“三杨”,他们都是亲自负责皇帝的经筵事物。只不过后来的明朝皇帝越来越懒,到了正德皇帝的时候,正德皇帝更是贪玩。对于经筵就更加不重视,所以经筵就荒废已久。现在朱厚熜刚刚登基,这些大臣立马是要求朱厚熜恢复经筵。

能够负责经筵事物,这是非常荣耀的事情,也是增加资历的事情。

倒是其他的一些大臣,看毛澄的眼光是怪怪的。因为这个事情,就算不是内阁阁臣负责,也应该是礼部尚书负责。但朱厚熜直接点名让王瓒负责,这是朱厚熜对于毛澄不满的信号。

在大明朝,皇帝不满的内阁阁臣、六部尚书,那可就难熬了。

不过毛澄倒是涵养十足。

丝毫看不出任何情绪的变化。

“杨大人,杨慎现在何处?”

“皇上,犬子目前是翰林院修撰。”

“他好像是状元出身。”

“犬子是正德六年的状元。”

“正德六年,那么到现在已经是十年,怎么还是翰林院修撰?”

朱厚熜的确是比较疑惑。

杨慎这可是大名鼎鼎的才子,而且是少年才子。要不是出现了意外,早在正德三年的时候,杨慎就应该是状元。不过正德六年的状元,也一点都不晚。因为当时的杨慎也不过是虚岁24岁,在整个中国历史上来说,都是非常年轻的状元。

状元入仕就是从六品的翰林院修撰。

十年过去了,以杨廷和在正德朝的权势,怎么还在翰林院修撰的位置上。杨廷和不照顾,翰林院那些人看在杨廷和的面子上,稍微提拔一下,现在的杨慎都不应该还只是从六品的小官。不要说是从六品,就算是正五品也一点都不意外。可是杨慎竟然还是从六品。

“犬子在正德十二年,因病告假,辞官归里。刚刚回到翰林院不久。”

杨廷和解释一下。

不过朱厚熜心中还是颇为意外。甭管是因为什么原因,杨慎还是从六品,的确是不应该。杨慎是杨廷和的嫡长子,而且杨慎才子的名气,加上杨廷和的权势,让杨慎升官是非常容易的事情。也不知道是杨慎不在意功名利禄,还是杨廷和真的是铁面无私。

“可惜了。朕在安陆的时候,就听说过杨慎才子的大名。王侍郎,经筵日讲把杨慎加上吧。我想听听这位才子讲课。”

“臣遵旨。”

王瓒接受命令。

杨廷和立马也是俯身道:“臣替犬子谢皇上。”

本来要给皇上讲课,那么最少应该是翰林院侍读、侍讲。但朱厚熜却点名要一个翰林院修撰杨慎讲课。

“袁尚书提议召回先朝旧臣,朕看了也很是赞成。国家治安在培养士气,培养士气在辨别忠邪,忠臣蒙尘,闭门在家,乃是朕的损失,是朝廷的损失,也是天下万民的损失。朕决定赦免因忠直谏诤及守正被害、去任、降调、充军为民等项,及因为进言忤旨、自陈致仕、养病等官员。吏部对于这些官员进行分辨,附和条件的一律官复原职。召回目前赋闲在家的先朝重臣,官复原职,回朝辅佐朕。”

“皇上圣明。”

这是文官一直想要的东西。

正德朝被罢的官员太多。现在的文官,那都是靠着同乡、同窗、同年,以及家族、师生为名义,经营了密密麻麻的关系。正德朝权阉横行,正德皇帝又是一个喜欢自由自在的人,因此贬斥了不少文官。

他们一直想要平反这些文官。

所以朱厚熜继位诏书上,就有这些内容。现在朱厚熜终于答应这个,这是文官一个巨大的胜利。虽然朱厚熜一直没开口答应惩罚正德朝的权阉,但光是这个他们已经是很高兴。

“此事交给吏部,尽快的拟一份名单交上来。”

“臣领命。”

朱厚熜才没有心情,为那么多的文官平反。有他们没他们朝政都能够运转,起复他们也不见得会让朝廷效率增高。朱厚熜只是要增强吏部的实力,让袁宗皋尽快的能够坐稳吏部的位置。这个事情交给吏部,可以迅速加强袁宗皋在吏部的影响力。因为很多人估计都要拜访袁宗皋,希望袁宗皋先解决他们亲戚朋友的问题。

“皇上,臣有本要奏。”

上一章 第15章规劝 明朝大昏君最新章节 下一章 第17章争执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