尝读六国《世家》1,窃2怪天下之诸侯,以五倍之地,十倍之众3,发愤西向,以攻山西4千里之秦,而不免于灭亡。常为之深思远虑,以为必有可以自安之计,盖未尝不咎5其当时之士虑患之疏6,而见利之浅,且不知天下之势7也。
夫秦之所以与诸侯争天下者,不在齐、楚、燕、赵8也,而在韩、魏之郊9;诸侯之所与秦争天下者,不在齐、楚、燕、赵也,而在韩、魏之野。秦之有韩、魏,譬如人之有腹心之疾也。韩、魏塞10秦之冲11,而弊山东之诸侯12,故夫天下之所重者,莫如韩、魏也。昔者范雎13用于秦而收韩,商鞅14用于秦而收魏,昭王未得韩、魏之心,而出兵以攻齐之刚、寿,而范雎以为忧15。然则秦之所忌者可以见矣。
秦之用兵于燕、赵,秦之危事也。越韩过魏,而攻人之国都,燕、赵拒之于前,而韩、魏乘16之于后,此危道也。而秦之攻燕、赵,未尝有韩、魏之忧,则韩、魏之附17秦故也。夫韩、魏诸侯之障18,而使秦人得出入于其间,此岂知天下之势邪!委19区区20之韩、魏,以当21强虎狼之秦,彼安得不折22而入于秦哉?韩、魏折而入于秦,然后秦人得通其兵于东诸侯23,而使天下偏受其祸。
夫韩、魏不能独当秦,而天下之诸侯,藉之以蔽其西,故莫如厚韩亲魏以摈24秦。秦人不敢逾韩、魏以窥齐、楚、燕、赵之国,而齐、楚、燕、赵之国,因得以自完25于其间矣。以四无事之国,佐当寇26之韩、魏,使韩、魏无东顾之忧,而为天下出身27以当秦兵;以二国委秦,而四国休息于内,以阴助其急28,若此,可以应夫无穷,彼秦者将何为哉!不知出此,而乃贪疆埸29尺寸之利,背盟败约30,以自相屠灭31,秦兵未出,而天下诸侯已自困矣。至于秦人得伺其隙32以取其国,可不悲哉!
《六国论》是北宋文学家苏辙所写的一篇论,着重探讨了六国当时应采取的自安之计,全文抓住一个“势”字,站得高、看得远,从大处着笔,高谈阔论、说短论长,颇具战国策士纵横捭阖之风。
作品名称
六国论
作者
苏辙
创作年代
北宋
作品出处
《栾城集》
文学体裁
论
搜词条
作品原文注释译文作品鉴赏作者简介TA说
一分钟了解六国论00:49
六国论
苏辙作品
本词条是多义词,共4个义项
特色词条 | 本词条按照特色词条指南编辑并维护
贡献维护者 DK熙11、赢百科
《六国论》是北宋文学家苏辙所写的一篇论,着重探讨了六国当时应采取的自安之计,全文抓住一个“势”字,站得高、看得远,从大处着笔,高谈阔论、说短论长,颇具战国策士纵横捭阖之风。
作品名称
六国论
作者
苏辙
创作年代
北宋
作品出处
《栾城集》
文学体裁
论
名家评价
茅坤《唐宋八大家文钞》卷一百五十引唐顺之:“此文甚得天下之势。”[1]
茅坤《唐宋八大家文钞》卷一百五十:“识见大而行文亦妙。”[1]
爱新觉罗·玄烨《古文渊鉴》:“洞彻当时形势,故立论行文爽健乃尔。”[1]
金圣叹《天下才子必读书》卷十五:“看得透,写得快。笔如骏马下坂,云腾风卷而下,只为留足不住故也。此文在阿兄手中,扰是得意之作。‘三苏’之称,岂曰虚语?”[2]
储欣《唐未十大家全集录·东坡先生全集录》卷五:“老泉论六国之异在路秦,盖借以规宋也。故言激切而淋漓。颖滨论天下之势在韩魏,直设身处地为六国谋矣,故其言笃实而明著。两作未易议优劣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