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时辰对照表:
子时(23时至01时):夜半,又名子夜、中夜。 丑时(01时至03时):鸡鸣,又名荒鸡。
寅时(03时至05时):平旦,又称黎明、早晨、日旦等。
卯时(05时至07时):日出,又名日始、破晓、旭日等。
辰时(07时至09时):食时,又名早食等。
巳时(09时至11时):隅中,又名日禺等。
午时(11时至13时):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
未时(13时至15时):日昳,又名日跌、日央等。
申时(15时至17时):哺时,又名日铺、夕食等。
酉时(17时至19时):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
戌时(19时至21时):黄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
亥时(21时至23时):人定,又名定昏等定,又名定昏等。
十二时辰的介绍:
一时辰等于两小时。
时辰是古代计时单位,古代人把一天划分为十二个时辰,一个时辰有八刻,一刻有十五分钟。十二个时辰分别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相传古代是根据十二生肖中的动物的出没时间来命名各个时辰。
十二时辰制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开始将历法上的12月名称应用到天文方位上。北方为子位,南方为午位,东方为卯位,西方为酉位,一昼夜太阳运行12个方位回到原处,这样便产生了太阳位于一个辰位为一个时辰的概念,一昼夜为12个时辰,人们便可以用太阳在天空所处的方位来确定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