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存宝重新找回自己的坐骑,拍马来到张明面前,冲着张明竖了个大拇指,道:“小伙子干的不错!”
张明面带谄媚的说道:“我皇宋天兵到此,我等小人皆是被迫从贼,听说天兵到来,个个单食壶浆,以迎王师!”
王大队长和韩存宝都听的满意,接下来要解决的,就是那个勾结匪寇的眉州知府了。
昏暗的地牢内,几人围桌而坐,这里是眉州大牢的最底层,里面关押的无一不是穷凶极恶之辈。
如果郑魁还活着的话,那他大概率会被关在这里。
自从苏轼回来后,就迫不及待的和贺凛说了眉州知府勾结马匪的事情,此人不除更待何时?
整个眉州最有权势的几人此时都在这里了,苏轼的父亲苏洵,程家老爷子,头发胡子全都花白,满脸褶皱的程仁霸,以及任伯雨的父亲任孜。
稍微次一点的,则是典狱长李泰和捕快队长王顺,以及一众年轻小辈。
苏洵年纪不大,今年47岁,但已经略显老迈,一头黑发间夹着几根银丝,虽然没有程仁霸那种垂垂老矣的迟暮之感,但也是夕阳浙沉了。
苏洵与同在四川为官的张方平、雷简夫都有不浅的交情,张方平更是曾经向朝廷推荐过苏轼,只可惜朝廷没有答复。
若是能发动这两个人,这眉州知府的好日子也快到头了。
整场会议下来,都是三位大佬在商议,轮不到他们这些小辈插嘴,有资格插嘴的,也就只有李泰、王顺两人。
最终结果敲定下来,众人打算派贺凛、苏轼、巢谷一同前往一益州拜访张方平,由张方平上书揭发眉州知州勾结贼寇一事。
为了防止杀人灭口,苏洵等人还拜托李泰、王顺、韩存宝三人继续训练这些招募来的乡勇,就算对抗不了知州的官兵,起码自保的余力还是有的。
天还没亮,贺凛、巢谷、苏轼三人就各骑一匹快马,星夜兼程奔赴益州,拜访张方平。
这个张方平苏轼不是第一次见了,早在两年前,张方平曾经主动上门拜访苏洵,苏轼正是在那天见到过张方平,张方平十分欣赏苏轼的才华,对他赞赏有加。
四川多是盆地、山地之类的地形,十分崎岖难行,哪怕苏洵给他们三人选的都是百里挑一的千里马,在这种地形下也很难发挥出很快的速度。
原本不算远的距离,三人硬是走了两天,直到第二天傍晚才看见益州城的城郭。
可城门已经关闭,三人只好等到次日再入城拜访张方平。
第二天清早城门一开,三人便迫不及待的入城,其实三人心里焦急的很,因为他们也算不准,这个眉州知州会不会心里一横就对苏洵他们动手,反正最后来个死无对证,谁也不能拿他如何。
检举揭发这种事情,还是越早越好,而且事已至此,郑魁都已经被斩杀,眉州知州肯定是不会留他们的,能做出勾结匪寇这种事情的,能是什么好东西?
三人心底清楚的很,眉州知州这两天肯定小动作不断,时间拖的越久对他们越不利,哪怕有韩存宝他们带领的乡勇,谁知道眉州知州会不会到打一耙?
这些人又不是合法招募来的,依律规定郑魁被灭之后这些人就该解散了,这是个把柄,但苏洵他们又不得不露出这个把柄,陷入了两难的境地。
苏轼三人拜访张方平,并没有遇到什么阻碍,向守门人通报了自己的名字后,很快就得到了接见。
进入府衙,端坐在堂上的是一名与苏洵年纪相仿的中年男子,但气色明显好了不少,并不是苏洵那么虚弱。
张方平见来客进门,也从位子上站了起来,露出了一抹笑容,冲着苏轼抱了抱拳,道:“小友来寻我何事?”
苏轼苦笑了一声,道:“既然是与伯父说话,那我也便不拐弯抹角了,说来话长,前日我等剿杀了一伙横行乡里匪寇,却偶然发现那匪寇与眉州知州暗地里有来往,在寨子里甚至发现了交谈的书信,证据确凿!我等剿灭匪寇,想必眉州知州必然按耐不住,要对家父下手,家父无奈,这才命余来找张伯父。”
张方平听了苏轼的话,露出一副恍然大悟的神情,道:“我当初从陕西来此上任,途经眉州,与那知州相会时便觉得此人有些鬼祟,没想到此人居然是一个勾结匪寇,横行乡里的狗官,子瞻,我一面上疏朝廷,揭发其恶行,一面派人送你们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