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长宁走进废弃己久的老宅,见围墙半榻,门窗古旧,满目的残垣断壁,一院荒草,处处凄凉。
宋长宁站在院门望着里面的景观,久久不言语,想开口,但嘴像被捂住了一样,想开口却怎么都开不了口。
这个地方她再熟悉不过,这是自已恩师沈文君的故居,乐道堂。
往事的回忆,像波涛汹涌的洪水一样涌入脑内,揪着心口一阵阵的疼。
昭立八年,郊外。
十岁的小姑娘看着马夫们,麻溜的卸下沉重的行箱,手脚利索的把行箱抬进府去,撑着的脑袋不解看着,随后问道。
[阿师,为何不在京都内设置府邸,却跑来这离京都三里多的郊外设府邸。]
[阿师,您也不想想,以后要是上朝,做事要去京都,行便起来得多麻烦。]
沈文君叹息,摸了摸宋长宁的脑袋。
[阿师身居高位,已经碍着一些人眼了,学聪明点,咱们就不要上赶着给别人留把柄。]
宋长宁小脸立刻皱在一起道[阿师,你碍谁的眼了?设个府邸就会留把柄?真奇怪。]
沈文君不语,只是疲惫的摇了摇头。
宋长宁 见阿师不答,转头看着门匾上的字又问道。
[阿师,那这门匾上的题字为何是“乐道堂”这三个字设在一起,真奇怪,可有解意。]
沈文君顺着我的话望向门匾,略一迟疑,半带轻笑道。
[世人总是求权势名利,吾虽拥有,但不是心之所求,吾想求的不过简单的四字“乐道安贫”。所以就题上了乐道堂三字。]
宋长宁小脸皱得更紧了,询问道[四字何解?]
沈文君挑眉,转头看着天快落山的夕阳,轻声道。
[不管身处何处境,都要乐于坚持自己的心之所道,]
[……]
[阿师,长宁还是不懂。]
[长宁…,你会有懂得的一天。]
[那是什么时候我才会懂?]
[嗯?应该快了。]
……
可还没等到自己懂的一天,阿师却走了,自己没有阿师了,失去了教她如何知书识礼的人…
昭立十二年,正一品帝师沈文君,因涉及通敌卖国,和贪墨黄金千两,惹龙颜大惹,被罚下狱,翌日及家眷在城外斩首示众。
此消息一出,令城中百姓唏嘘不已,实在不敢相信清风仰月的沈文君,会做出此等通奸卖国的事。
那夜是宋长宁最难熬的一个夜晚,她在朝阳宫久跪不起,连她最敬重的帝父来劝自己,但也还是要跪,她不相信自己的阿师是这种人。
此事一定有冤屈,可是后半夜母皇听闻我还在跪,不耐烦的命人点灯,唤我进殿。
宋长宁一进去就跪在地上,母皇见此,更加气不打一处,直接抓起案板上的密封扔在自己脸上。
我颤颤巍巍的捡起掉在地上的密封,打开,温热涌上双眸,一滴晶莹陨落,怎…么会呢!
上面的内容无一字,都是在提醒的我,自己一向尊重敬佩的恩师,确实是做了通敌卖国之事,旁边还夹着一封信,是阿师写给敌国的…
不用细辨,母皇那时候很忙,因四处战事不断,母皇和父帝自幼就把我送到了沈文君的身边。自幼就在沈文君的书房里习字…
这字迹,我在书房里不知见过多少一样的书字,一眼就能认出,应当不是别人仿的,可…我不信!我不信!阿师绝不会做出那种事来。
宋长宁失魂落魄的出神,任由手上的密封从手上掉落,见我如此,母皇眼神越发不悦的盯着自己。
“宋长宁,这就是你一向清风仰月的阿师所做之事,还有何言替她辩解,你为小时候一点师儒之情,就敢跪在朝阳宫替她求情。”
“礼仪全忘,行事鲁莽。”
母皇的一言一句,像一把匕首,狠狠的刺向我的心,自己不知该说些什么来,只是失魂落魄的跪在地上。
母皇不耐烦的摆了摆手,唤人来把我架回自己的宫殿去,自己像是一个没有灵魂的傀儡,任由他人摆布。
宋长宁被送回宫殿,不喜不悲的趴在床边,眼睛放空,不知在想着些什么。
白风翻窗而进,见此场景,抿了抿唇,想开口安慰,但宋长宁看见白风,叹息,缓缓的闭上了眼睛。
白风“……”
翌日,清晨
宋长宁张开眼睛,无喜无悲的站了起来,往前走几步,瞥见昨天夜里没走的白风,现在抱着个柱子睡得正香。
昨夜思考了一夜,宋长宁只是觉得眼皮沉重的厉害,晃了晃脑袋,一瘸一拐的跨出殿内。
她必须要去见阿师一趟,不管事情怎么样,这一路畅通无阻挡的,从皇宫走到刑场,好像是刻意安排一样,在路上,宋长宁几乎没怎么见到人。
刑场上,曾经高高在上的帝师,双手被捆,曾经爱戴他的百姓纷纷往身上淹秽之物。
宋长宁双目通红,想冲上去,阻止他们,让他们不要再扔了,但是她不能这么做。
她比任何人都痛恨通敌卖国之人,当年,那些人不相信女子能安邦定国,治理天下,就通敌卖国。
将北漠百姓陷入危险之中,那场战争的爆发,阿弟走了,祖母一家整整几十口人全部上了战场,没有一个活着回来。
可一边又是从小教导我大人阿师,阿师你为什么要这么做!你分明知道我最痛恨通敌卖国之人,宋长宁忍着情绪,死死咬住牙口,不想让自己哭出来。
一身狱衣的沈文君,似乎感受到了什么,缓缓抬起的头,在人群之中,她一眼就看见隐忍的我。
她有些诧异,但似乎想到了什么,笑了笑又低下了头。
“行刑。”坐在高位上的判官,沉声说道。
此话一出,周围喧闹不堪,宋长宁却听不见什么了,脑里一直都是行刑那两个字,浑身冰冷起来,眼泪这一次不受控制的流得下。
……
本以为会随着时间,记忆会忘却,从未想过再次记起,心口还是疼着,李长宁睁开了眼睛。
宋长宁泪水早濡湿了眼眶,望着门匾快已经模糊不清的字,直直挺挺的跪了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