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那就是宋府家的小少爷吗?”
“好像就是他,真是名不虚传的漂亮啊...”
“果然是有钱人家呢,看他穿戴就知道不是一般人...”
“那当然,他父亲可是我们这的州长官呢!”屋室里的女孩们窸窸窣窣地讨论着。
正这时,轮到宋亚轩自我介绍,他站起来,圆嘟嘟的小脸泛出小片粉红,像是上了少女的胭脂,很难不惹人怜爱。
“我是宋亚轩,大家叫我阿宋就好了。”说着,他笑了笑,两眼眯成了可爱的月牙形状,露出白白的牙。
“我叫张真源,大家也可以叫我真源。”宋亚轩看着边上的男生 ,他长得很清秀, 却也还未褪去稚气,声音也给人一种清亮的感觉。
课上的宋亚轩探头探脑,眼神总瞟向身边人。
张真源爹妈自己开了家作坊,做的是小本生意,也赚了不少钱。这个私塾来求学的学生,家境都是不会差的。
私塾的先生姓谢,这家私塾在远近也是有些名气的,只不过先生收的学生不多,所以课堂上看不那么拥挤。
三炷香燃尽,先生宣布下课,宋亚轩主动向张真源打招呼。
“真源哥哥,你家在哪的呀?”
“真源哥哥,午后我们一起去玩好不好呀?”
“真源哥哥,我娘做的糕点可好吃啦,明天带给你尝尝好不好呀?”
宋亚轩从小就这么活泼的,跟他见过的小孩子们也都喜欢他。
张真源倒也不嫌他吵,只是耐心地回答他的问题,“我家就在往东两条街,不远。”“那午后你来这找我好不好? ”“我也会做一些糕点,明天也带来给你尝尝吧。”
宋亚轩望着他总是这么温柔的眼睛,愣是出了神,最后还是张真源提醒他,他才回过神来。“那好哦,一言为定!”最后还得拉了钩才满意地跑回家。
回到宋府已经是晌午了,宋亚轩乖乖坐在桌前,和母亲分享第一天的私塾生活。
宋岚十六岁时与宋德成婚,两家算是世家联姻。那时她还叫邵岚。宋岚从小就把宋亚轩捧在手心里,甚至不怎么凶他,倒是他那个严厉的父亲,从小要求他练习书法,还教了他吹笛,为此特地去了他们那一州里最好的作坊给他制了一把玉笛。宋亚轩也从小把玉笛戴在腰间。
太阳过头顶,宋亚轩一溜烟儿跑出家门,一路小跑来到私塾,还不忘赏赏路边的小花。“真源哥哥!我来啦!”
那个身影静静坐在位置上,听到声音回头,眸子里好像含着笑意。
宋亚轩跑到张真源跟前,看着他手底的画,惊叹“哇,这是月季诶. . .我好喜欢月季!这是你画的吗真真哥哥!好漂亮啊...”
不知是因为那句"真真哥哥”还是阿宋太过惊讶的夸赞,张真源愣了愣神,过一会才回过神来。
“啊,是我画的呀,阿宋喜欢,就送给阿宋吧。”说着,又摸了摸宋亚轩的头。
此时,门外传来一阵响动,二人出门一看,什么也没有,只是平常靠在门边的竹竿子倒在了地上。张真源默默扶起,“应该是风吹倒了吧。”他想着。
下午宋亚轩拉着张真源去了集市上。刚过正午的集市总是熙熙攘攘。他们两个虽然长得不像,但起走过时还是偶尔会有人悄悄讨论他们,“那俩人是俩兄弟吗,两个都生得好俊呐...”
他们路过一个小摊,摊主正用心雕刻手中的木头,然后不紧不慢地上色。一切动作好像都丝毫不急,可过了没多久,一个精致小巧的蝴蝶模型就栩栩如生地放在二人面前。
宋亚轩除了些花花草草,最欢的便是蝴蝶了。
每年春天,宋府的后花园总是一派生机,争奇斗艳。宋亚轩几乎每日都会去赏赏花草,逗逗蝴蝶。记得那时他最喜欢的便是纯白色的菜花蝶。几年前的一段时间,大概一两个月吧 ,总有一个和他年龄相仿的男孩出现在花园中,经常为他捉几只白色的菜花蝶放在瓶子里。只可惜当时宋亚轩一直卧病在床, 每天看到的只有放在瓶子里的蝴蝶和宋府之外的他不怎么见过的花。等宋亚轩病好了,蝴蝶和花便也再没有乖乖出现在过他的屋子里,现在唯一的记忆就是有天早晨他刚好醒来,睡眼朦胧得只看到了一眼那个男孩,是他从来没见过的,但也只有那一眼,之后也再没见过。
时间也过去太久,现在在记忆中的也就只有那个模糊的轮廓。
宋亚轩看着小桌上琳琅满目的蝴蝶出了神,不知是否是回忆起了什么,下意识地凑近蝴蝶看了又看。
张真源在他旁边也不打扰他,只是也静静地看着蝴蝶,不知道在想些什么。宋亚轩买下了其中一个纯白色的蝴蝶,轻触它的翅膀,它还会颤动几下。
他们一路走走停停,看到俏皮可爱的面具,宋亚轩戴上逗张真源笑,一下午张真源不知道说了几句“阿宋真可爱”。
他们逛着,看到了花形的玉佩,宋亚轩感叹每一个都好漂亮。他惊叹着向张真源夸着每一 个玉佩。张真源看他喜欢的不行,说“要不阿宋买一个吧。 ”
来亚轩抬头看他,张真源没有收敛嘴角好看的弧度,宋亚轩盯者张真源说“真真哥哥你也买吧, 这多好看啊。”
见张真源笑摇摇头拒绝,宋亚轩又撒了个娇“真真哥哥,你陪我买好不好?我们一人一个嘛,这多好看啊,真真哥哥~”
张真源拗不过来亚轩只好选了个栀子花模样的玉佩。
这做工真是精巧,明明是洁白无環的玉,却好像赋予了手中的栀子花生命的颜色,手中的栀子花好像变得鲜活起来。
宋亚轩毫无悬念地挑了月季模样的玉佩,还不忘给张真源展示展示。
“真真哥哥,你看这像不像你给我画的月季!”
“嗯,很好看。”张真源笑着看他,宋亚轩只觉温柔。
他满意地端详了一会儿手中的玉,把它挂在了腰间的玉笛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