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在生活中都有这样的体验;如果不小心摔了一跤,或者被硬的
东西撞了一下,皮肤上就会出现一大块青紫色斑,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鸟
青块”,要很长时间才会慢慢褪去。
那么“乌青块”究竟是什么?又是怎么产生的呢?答案就在皮肤下
面的血管里面。全身各组织器官到处都有血管,它们起着为身体供给营
养的重要作用。皮肤由浅到深,分为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三部分,在
真皮中就有大量的血管,皮下组织中也不少。在正常情况下,血管的管
壁是很牢固的,尽管血液在血管里每时每刻不停地流淌,但都不会漏
到血管外。一般而言,大的血管管壁厚,更加牢固;小的血管管壁比较
薄,就比较脆弱。当皮肤受到猛烈撞击时,皮肤中的一些小血管和毛
细血管的管壁就会破损,血管里的血液就会漏出来,在皮肤下面聚积,
从而形成肉眼可见的“乌青块”。可见,“乌青块”实质上就是一种皮下
瘀血斑。
“乌青块”会随时间慢慢消退,因为皮下瘀血会被分解,分解的产
物被逐渐吸收,这个过程一般是比较长的。在清除吸收“乌青块”的
过程中,瘀血里的主要成分——血红蛋白,会被分解成为另一种物质
含铁血黄素,所以“乌青块”会逐渐转为淡标黄色,然后再恢复成正常
肤色。
出现“乌青块”该怎么办呢?一般是不需要特别处理的。如果想让
“乌青块”褪得快一些,可以在外伤引起的急性炎症反应消退后,经常
用热毛巾外敷患处“乌青块”。此外,服用维生素C和维生素E也有一定的效果。
本文来自《实用文摘》作者:吴昀/文
本人求生欲很高,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如有错别字,请见谅
.
古代“八百里加急”有多快
“八百里加急”常被用来表示紧急情况下的信息传递。古时候的文
件传递靠的是驿站,一般每隔20里有一个驿站。注明“马上飞递”字
样的公文,必须按规定以每天300里的速度传递。如遇紧急情况,可
以每天400里、600里,最快达800里的速度传递。传递紧急文件时,
每个驿站都用快马。
诗人岑参在《初过院山途中呈宇文判官》一诗中写道:“一驿过一骄,
驿骑如星流。平明发成阳,暮及院山头。”在诗中,他把驿骑比作流星。
唐政府官方规定,普通驿马要求一天行180里左右,最快的则要
求日验600里。安禄山在范阳起兵叛乱时,当时唐玄宗正在华清宫。两
地相隔3000里,6日之内唐玄宗就知道了这一消息,可见当时的传递
速度就达到每天500里。
唐代的1尺合现在0.306米,1里合459米,800里也就合
367200米。在古代,“八百里加急”再快也需要将近2天的时间来传送。
而以现代普通轿车时速60公里的速度来看,现代人开车送“八百里加
急”,只需要6个多小时。
本文来自《实用文摘》
本人求生欲很高,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如有错别字,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