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气、解毒排脓、利尿消肿
黄芪具有补气的功效,对于气虚乏力、自汗、盗汗、久泻脱肛、失眠多梦等病症有一定的调理效果。黄芪还可以起到解毒排脓、敛疮生肌的作用,适合毛囊化脓性炎症、疮口久不愈合的患者使用。此外,黄芪具有利尿消肿的功效,能够改善小便不利、水肿胀满等症状。现代临床上常用于辅助治疗慢性肾炎、糖尿病等疾病。
注意事项
适宜人群
气虚乏力者、疮口久不愈合的患者、小便不利者
禁忌人群
风热感冒者、阴虚火旺者、湿阻气滞者
不宜同食
龟甲、白鲜皮、降压药物、萝卜
黄芪是一味中药,恶龟甲、白鲜皮,不宜与此类中药同服,否则可影响身体健康。其次,黄芪具有一定降低血压的作用,不宜与降压药物同服,以免导致直立性低血压。此外,黄芪不宜与萝卜同食,黄芪具有补气的作用,而萝卜具有降气的作用,若两者同服,会影响药效的发挥。
食用方法
煎服
取适量黄芪,放入砂锅中,加入适量的清水,煎煮十五分钟左右,即可取汁饮用。
煲汤
准备一只乌骨鸡和适量的黄芪、食盐、葱段、生姜、料酒。将乌骨鸡清洗干净后,切成大小适中的块状,冷水下锅,加入葱段、生姜、料酒去腥,焯水后捞出。锅中重新倒水,放入乌骨鸡块和黄芪,煲一个小时后,加入适量的食盐调味,即可盛出食用。
煮粥
准备适量的黄芪、黄米和山药。将山药去皮,切成小块备用。将黄米清洗干净,放入锅中,加入适量的黄芪,煮半小时后加入山药块,继续煮二十分钟即可盛出食用。
黄芪具有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生津养血、行滞通痹、托毒排脓、敛疮生肌的功效。
黄芪的主要功效和临床应用是什么?
黄芪用于气虚乏力,食少便溏,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表虚自汗,气虚水肿,痈疽难溃,久溃不敛,血虚痿黄,内热消渴;慢性肾炎蛋白尿,糖尿病。
脾虚气陷证
治脾气虚弱,倦怠乏力、食少便溏者,可单用,或与人参相须为用,如参芪片。
治脾虚中气下陷之久泻脱肛、内脏下垂等,每与人参、升麻、柴胡等同用,如补中益气汤。
肺气虚证,表虚自汗
治肺气虚弱,咳嗽无力、气短喘促、咳痰清稀、声低懒言者,常配人参、紫莞、五味子等,如补肺汤。
治卫虚不固,表虚自汗,常与白术、防风为伍,如玉屏风散。
气虚水肿
治气虚不运,水湿停聚之浮肿尿少,常与防己、白术、茯苓等同用,如防己黄芪汤。
血虚萎黄,消渴
治血虚及气血两虚所致的面色萎黄、神倦脉虚等,每与当归为伍,即当归补血汤。
治气津不足之消渴,常与天花粉、葛根等同用,如玉液汤。
半身不遂,痹痛麻木
治中风后遗半身不遂属气虚血瘀者,常与当归、川芎、地龙等同用,如补阳还五汤。
治风寒湿痹、气虚血滞之肢体麻木、疼痛,常与川乌、独活、川芎等同用,如蠲痹汤。
疮疡难溃或溃久不敛
治痈疽气血亏损,脓成难溃者,常与人参、穿山甲、白芷等同用,如托里透脓散。
治气血不足,疮疡溃后,脓水清稀,疮口难敛者,常与人参、 当归、肉桂等同用,如十全大补汤。
黄芪还有什么其他功效?
在我国传统饮食文化中,一些中药材在民间往往作为食材广泛食用,即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的物质(即食药物质)。根据国家卫健委、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文件,黄芪在限定使用范围和剂量内可作为药食两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