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学名:Lycopersicon esculentum Miller)是茄科、番茄属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体高0.6-2米,全体生粘质腺毛,有强烈气味,茎易倒伏,叶羽状复叶或羽状深裂,花序总梗长2-5厘米,常3-7朵花,花萼辐状,花冠辐状,浆果扁球状或近球状,肉质而多汁液,种子黄色,花果期夏秋季。[2]
番茄原产南美洲,中国南北方广泛栽培。喜温性,对土壤条件要求不太严苛,在土层深厚,排水良好,富含有机质的肥沃壤土生长良好。[3]
番茄的果实营养丰富,具特殊风味。可以生食、煮食、加工番茄酱、汁或整果罐藏。[1][2]
(概述图参考来源[3])
中文名
番茄
拉丁学名
Lycopersicon esculentum Miller
别名
番柿、西红柿、蕃柿、小番茄、小西红柿、狼茄、洋柿子[8]
界
植物界
门
被子植物门
纲
双子叶植物纲
亚纲
合瓣花亚纲
目
管状花目
科
茄科
属
番茄属
种
番茄
分布区域
原产南美洲,全世界广泛栽培
命名者及年代
Mill.,1768
植物学史
番茄起源中心是南美洲的安第斯山地带。在秘鲁、厄瓜多尔、玻利维亚等地仍有大面积野生种的分布。番茄属分为有色番茄亚种和绿色番茄亚种。前者果实成熟时有多种颜色,后者果实成熟时为绿色。番茄属由普通栽培种番茄及与栽培种番茄有密切关系的几个种组成,大体上又分为普通番茄和秘鲁番茄两个复合体种群。普通番茄群中包括:普通番茄、细叶番茄、奇士曼尼番茄、小花番茄和奇美留斯凯番茄、多毛番茄;秘鲁番茄群中包括智利番茄和秘鲁番茄。
栽培番茄的祖先是樱桃番茄。墨西哥较早驯化栽培,1523年,番茄由墨西哥传到西班牙、葡萄牙,1550年前后传到意大利,1575年相继传到英国和中欧各国,当时作为观赏植物。18世纪中叶开始作食用栽培。1768年米勒首次作出植物学描述,进行分类和定名。17世纪传入菲律宾,后传到其他亚洲国家。中国栽培的番茄从欧洲或东南亚传入。清代汪灏在《广群芳谱》的果谱附录中有“番柿”:“一名六月柿,茎似蒿。高四五尺,叶似艾,花似榴,一枝结五实或三四实。.......草本也,来自西番,故名”。由于番茄果实有特殊味道,当时仅作观赏栽培。到20世纪初,城市郊区始有栽培食用。中国栽培番茄是从50年代初迅速发展,成为主要果菜之一。[1]
共6张
食品 西红柿 实拍
形态特征
番茄是茄科一年生草本植物,株高0.6-2米,全体生粘质腺毛,有强烈气味。茎易倒伏。叶羽状复叶或羽状深裂,长10-40厘米,小叶极不规则,大小不等,常5-9枚,卵形或矩圆形,长5-7厘米,边缘有不规则锯齿或裂片。
花序总梗长2-5厘米,常3-7朵花;花梗长1-1.5厘米;花萼辐状,裂片披针形,果时宿存;花冠辐状,直径约2厘米,黄色。
浆果扁球状或近球状,肉质而多汁液,桔黄色或鲜红色,光滑;种子黄色。花果期夏秋季。[2]
分布范围
番茄原产自南美洲,中国南北方广泛栽培。[2]
生长习性
番茄是一种喜温性的蔬菜,在正常条件下,同化作用最适温度为20-25℃,根系生长最适土温为20-22℃。喜光,光饱和点为70000lx,适宜光照强度为30000-50000lx。也是短日照植物,番茄喜水,一般以土壤湿度60%-80%、空气湿度45%-50%为宜。
番茄对土壤条件要求不太严苛,在土层深厚,排水良好,富含有机质的肥沃壤土生长良好。土壤酸碱度以pH6-7为宜。[3]
繁殖方法
土壤配制
按一定比例配制营养土,要求营养土的孔隙度约60%,pH6-7,含速效磷100毫克/千克以上,速效钾100毫克/千克以上,速效氮150毫克/千克,疏松、保肥、保水,营养完全。将配制好的营养土均匀铺于播种床(厚度10厘米),或者育苗盘里。
种子处理
番茄种子
温汤浸种,即称用清水浸泡种子1-2小时,然后捞出把种子放入55摄氏度热水,维持水温均匀浸泡15分钟,之后再继续浸种3-4小时。温汤浸种时,一般是一份种子,二份水;要不断、迅速地搅拌,使种子均匀受热,以防烫伤种子;三是要不断加热水,保持55摄氏度水温。可以预防叶霉病、溃疡病、早疫病等病害发生。
磷酸三钠浸种,即先用清水浸种3-4小时,捞出沥干后,再放入10%的磷酸三钠溶液中浸泡20分钟,捞出洗净。这种方法对番茄病毒病有比较明显的效果。
种子经过处理后可以直接播种,但最好还是要进行催芽播种。进行催芽时,通常未经药剂处理的种子,需先用温水浸泡6-8小时,使种子充分膨胀,然后放置在25-28摄氏度温度条件下芽2-3天。而用药剂浸种的种子,只需用清水将种子冲洗干净后即可直接催芽。催芽过程中,需提供适宜的温度、水分和空气,为此要经常检查和翻动种子,使种子处于松散状态,每天还需要用清水淘洗1-2次,以更新空气和保持湿度。催芽最好采用恒温箱。经过催芽的种子,播种后出苗快而整齐,有利于培育健壮的幼苗。
缓冻催芽:将土豆块茎冷冻后再缓缓解冻,然后榨汁,把番茄种子在土豆汁中解冻一夜,次日,将一块没有绒毛的厚布蘸上汁,把浸泡过的种子松散地放在上面,使种子相互不接触,再用聚乙烯薄膜盖上以免干燥,但需保持透气,然后把它们放在温暖的地方(不能加温),种子发芽后,插入土壤进行育苗,采用这种催芽法可比普通发芽的番茄提早成熟2-3周。
播种方式
播种量:一般番茄种子每克含有300粒左右,根据定植密度,一般每667平方米大田用种量20-30克。每平方米播种床可以播种10-15克。如果种子发芽率低于85%,播种量还应该适当增加些。
播种期:根据种植季节、气候条件、栽培方式、育苗设施等因素综合考虑,以确定适宜的播种期。例如,春季露地栽培,北京地区通常在2月中旬至3月初播种育苗。秋季露地栽培,长江以南如上海、南京等地以7月下旬至8月初播种,效果最好;而四川东部以7月上旬播种的产量较高。产量也较高。一些番茄病害发生严重的地区,把播种期适当推迟1-2月,然后通过密植、早摘心、增加肥水等措施,也能获得较高的产量。
播种方法:通常有撒播、条播和点播。播种后应立即覆土,覆土要用过筛的细土。覆土的厚度约0.8-1.0厘米,薄厚要一致。播种后每平方米苗床再用8克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拌上细土均匀薄撒于床面上,可以防止幼苗猝倒病发生。冬春季育苗床床面上还需覆盖地膜。夏秋季育苗床床面上需覆盖遮阳网或稻草,待有70%幼苗顶土时撤除覆盖物。[3]
栽培技术
温度
从播种到第一片真叶出现(破心)。在正常温度条件下这一时期为7-9天;幼苗期是指从第一片真叶出现至第一花序现蕾。此期适宜昼温为25-28℃,夜温为13-17℃。此期地温对幼苗生育有较大的影响,适宜的地温应保持在22-23℃;始花座果期是指从第一花序现蕾至座果。这个阶段是番茄从以营养生长为主过渡到生殖生长与营养生长同等发展的转折时期,直接关系到产品器官的形成及产量;
选时
黔东南地区早熟栽培在11月中下旬播种育苗,其他地方正季栽培在12月中下旬播种育苗,作秋延晚栽培5月中下旬播种育苗。
土壤
番茄能耐旱,但不耐涝,对土壤要求不十分严格,为了获得高产,需选择土层深厚、疏松肥沃、保水保肥力强的土壤。
施肥
深耕耙细后开成宽80厘米,高16-24厘米的厢,厢沟宽33厘米,每厢栽2行。在施肥时氮、磷、钾合理的配合比例为1:1:2,亩施腐熟有机肥3000-5000公斤,配合施入过磷酸钙25公斤,钾肥20公斤(或草木灰80公斤)。
番茄生长期适当追肥,不可偏施氮肥,须配合磷钾肥。一般于定植缓苗后施催苗肥,促茎叶生长。第一穗果开始膨大后进行第二次追肥,促果实膨大,中、晚熟品种还需在第一、二穗果采收后进行3-4次追肥。在果实生长期间用1.5%过磷酸钙或0.3%磷酸二氢钾溶液进行叶面追肥,有利于果实成熟,提高产量。定植缓苗后需中耕保墒,第一花序开花期间应控制灌水,防止因茎叶生长过旺引起落花落果。第一穗果座果后,植株需水较多,应及时灌溉。雨季注意排水。
定植
适时定植,合理密植:春季保护地早熟栽培于2月下旬至3月初抢冷尾暖头天气定植;露地地膜覆盖栽培于3月20日左右抢冷尾暖头天气定植。定植密度为早熟品种多干整枝行株距50×30厘米,每亩3000株左右;中晚熟品种采用单干整枝每亩3500株左右;采用双干整枝时每亩2000株左右。
整枝
整枝、达架、绑蔓:在第一穗果座果后搭“人字”形架。整枝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只留主干,侧枝全部摘除(侧枝长到4-7厘米时摘除为宜)称为单干式整枝;另一种是除留主干外再留第一花序下的侧枝,其余侧枝全部摘除,称为双干整枝。不管采用那种整枝方式,都要注意及时绑蔓。
保花
为防止落花落果可于花期用10-20ppm2,4-D药液浸花或涂花,或用20-30ppm的番茄灵喷花。植株生长中后期,下部的老叶也可适当摘除,以减少养分消耗,改善通风透光;无限生长型品种在4-5台果后要及时打顶,提高坐果率,促进果实成熟。[4]
采收
适时采果。番茄成熟有绿熟、变色、成熟、完熟4个时期。贮存保鲜可在绿熟期采收。运输出售可在变色期(果实的1/3变红)采摘。就地出售或自食应在成熟期即果实1/3以上变红时采摘。采收时应轻摘轻放,摘时最好不带果蒂,以防装运中果实相互被刺伤。
共3张
番茄
初霜前,如还有熟不了的青果,应采下后贮藏在温室内,待果实变熟后再上市,这样既延长了供应期,又增加了经济效益。在果实后熟期不宜用激素刺激果实着色,经精选后装箱销售,它的好处在于既降低了生产成本,改善了果品品质,又保障了消费者的食用安全。[3]
病虫防治
晚疫病
症状识别:番茄晚疫病又名番茄疫病,是番茄上发生最普遍、危害最重的病害。该病害是由真菌引起的,主要为害叶片和果实,也能为害茎和叶柄。苗期至成株期均可染病。苗期染病,病斑由叶片的主茎蔓延,嫩茎部缢缩腐烂,病部以上枝叶死亡,湿度大时病部表面产生白色霉层。
发病规律:该病喜欢高温高湿的环境,最适发温度18-25℃,相对湿度在95%以上。最适感病生育期为成株期至座果期,发病的潜育期3-5天。多连阴雨的年份发病重,地势低洼,排水不良的田块发病重,种植过密,通风透光差,肥水管理不当的田块发病重
防治方法:
①轮作:与非茄科作物实行3年以上的轮作;
②清除病残体,发病季节及时摘除病叶病果深埋,收获后及时清除病残体;
③栽培防治:加强田间管理,提高植物抗病性,浇水易在晴天进行,防止大水漫灌。保护地栽培灌水后应适时放风排湿,合理密植,及时整枝打叉,摘除植株下部老叶,改善通风透光条件,在保证湿度的前提下增加放风量;
④药剂防治:在发病初期开始用72%霜霉疫净可湿性粉剂稀释800-1000倍喷雾,每隔7-10天喷1次,连续3-4次。
病毒病
症状识别:该病是病毒引起的病害,在田间主要表现的症状是:花叶、蕨叶、条纹、丛生、卷叶、黄顶。该病害在秋播番茄生长中发生较为严重。
发病规律:该病喜欢高温干旱环境,夜温和地温偏高,少雨,蚜虫多的时候发生较为严重。肥水不匀,偏施氮肥的田块发生较为严重。最适发病环境温度为20-35℃。相对湿度在80%以下,最适感病生育期为五叶期至座果中后期,发病潜育期10-15天。一般持续高温干旱天气,有利于该病的发生与流行。
防治方法:
①选择抗病杂交品种;
②选用无病种子,播种前进行种子消毒;
③科学管理,培育壮苗,增施磷钾肥,促进植株生长健壮,以提高抗病能力;
④防蚜、治蚜。防止蚜虫传播病毒,可选用2.5%中保蚜无踪乳油1000-1500倍液,或4%剑诛乳油1000-1500倍液等喷杀;
⑤化学防治,在发病前或发病始见期,可选用40%克毒宝可溶性粉剂1000倍液,每隔7-10天喷1次,连续2-3次。
青枯病
症状识别:该病是由细菌引起的,是细菌性维管束组织病害。叶片表现为,初始顶部新叶萎蔫下垂,后下部叶片发展产生凋萎,接下来才是中部叶片产生凋萎,发病后叶片色泽较淡,呈青枯状。发病初始期植株叶片白天出现萎蔫,傍晚后恢复正常,后很快扩展至整株萎蔫,并不再恢复而死亡;茎表现为,初期为水渍状斑点扩大后呈褐色,病茎下部表皮粗糙,常产生不定根,剖开病茎,维管束变褐色,横切后用于挤压可见乳白色黏液渗出。
发病规律:该病喜欢高温高湿,发病最适温度范围20-38℃,最适感病生育期,是番茄结果中后期,发病潜育期5-20天。地势低洼排水不良,土壤偏酸的田块发病较重秋季高温多雨的年份发病较重,引发病症表现的天气条件为大雨或连续阴雨后骤然放晴,气温迅速升高,田间湿度大,发病现象会成片出现。
防治方法:在对番茄青枯病尚无理想的防治药剂情况下,防治上应抓好下述环节:
①因地制宜地选育和换种抗耐病高产良种;
②重病地区和重病田实行轮作,最好与水稻进行水旱轮作;
③加强肥水管理。整治排灌系统,高畦深沟栽培,防止漫灌串灌;
④初果期开始加强巡查,一旦发现病株随即拔除,收集烧毁,病穴及附近植株淋灌77%可杀得悬浮剂800倍液,或扫细800倍液,2次以上,隔7-10天1次,前密后疏,淋透淋足(200-500毫升/株或更多)。
灰霉病
症状识别:主要危害花和果实,叶片和茎亦可受害。患部呈现水渍状或黄褐色湿腐状,表面长满灰色至灰褐色浓密霉层。
发病规律:病菌依靠气流传播,从寄主伤口或衰老器官侵入致病。病菌为弱寄生菌,可在有机物上营腐生生活,发育适温为20-23℃。适温(20℃左右)、相对湿度在90%以上时有利于发病。寄主生长衰弱的,易诱发本病。
防治方法:
①注意选育抗耐病高产良种;
②清洁田园,摘除病老叶,妥善处理,切勿随意丢弃;
③防止番茄沾花传病。在沾花时,在番茄灵或2,4-D中加入0.1%的40%施灰乐悬浮剂,使花器沾药,以后在坐果时用浓度为0.1%的40%施灰乐悬浮剂溶液喷果2次,隔7天1次,可预防病害发生;
④发病初期抓紧连续喷药控病,用40%施灰乐悬浮剂1000倍液,和其他防治灰霉病的药及轮换交替或混合喷施2-3次,隔7-10天1次。[5]
绵腐病
症状识别番茄绵腐病主要为害果实。果实染病生水浸状黄褐色或褐色大斑,致整个果实腐烂,但被害果外表一般不变形,有时果皮破裂。其病果一般不脱落,上密生大量绵絮状白色霉层,而别于绵疫病。苗期感染上该病可引起猝倒。
病原该病多同Pythiuma phanider matum(Eds.) Fitzp(瓜果腐霉)引起,病菌属于鞭毛菌亚门真菌。形态特征同番茄猝倒病中的该菌。此外有报道,Pythium myriotylum Drechser(结群腐霉)也可引起此病。
发生规律同番苗茄猝倒病。本病主要发生在雨季,仅不别个果实染病或积水处受害重。
防治方法一般不需要单独防治,可结合防治番茄疫病等进行兼治。
棉铃虫
棉铃虫是番茄的大害虫,一年发生多代,四季都有为害,以幼虫蛀食番茄植株的花、果,并且食害嫩茎、叶和芽。花蕾受害后,苞叶张开,变成黄绿色,2-3天后脱落,幼果常被吃空引起腐烂而脱落,成果期受害引起落果造成减产。番茄棉铃虫防治方法,棉铃虫卵产在嫩芽上,结合整枝,及时打杈打顶可有效地减少卵量,同时要注意及时摘除虫果,压低虫口基数。药剂防治在幼虫孵化盛期,可选用30%的触倒乳油、15%阿维毒乳油1000-1500倍液于晴天下午4时以后或阴天喷雾,隔5天再喷一次。
白粉虱
该虫在植株上吸食汁液,使叶片卷曲变黄,影响生长,最主要的危害是传播病毒病,除采用上述治蚜药剂外,可用2.5%中保蚜无踪乳油1000-1500倍液,或4%剑诛乳油1000-1500倍液等喷杀。[5]
肥药减施之番茄生理性病害际及防治方法
人民资讯
赞1
阅读259
主要品种
番茄品种繁多,主要栽培的品种有毛粉802、渝抗4号、渝抗5号、秦粉二号、西粉二号、西粉三号、红宝石、超级早丰、早魁、强丰、台湾红、中蔬4号等。在品种选择上应注意作春提早或秋延晚栽培时,应选择早熟品种,正季栽培选择中晚熟品种。
栽培的番茄,属普通番茄。有5个变种:①栽培番茄,多数栽培品种均属此变种;②樱桃番茄,果实圆球形,果径约2厘米,2室,红、橙或黄色;③大叶番茄,叶缘光滑,形似薯叶;④梨形番茄,果实梨形,红色或橙黄色;⑤直立番茄,茎直立,果实扁圆球形。
栽培番茄的品种有三大系统:①意大利系统:果实卵形或椭圆形。适于干燥地区作无支架栽培和加工用。代表品种有罗城一号和罗马;②英国系统:果型小,深红色,低温短日照条件下结实性强。代表品种有创财和最佳;③美国系统:果实中型至大型,适应性强。中国栽培的番茄品种来自北美或欧洲,经过多年的栽培和选育,已有一批适于中国气候和栽培要求的品种。[1]
主要价值
食用
番茄果实营养丰富,具特殊风味。可以生食、煮食、加工制成番茄酱、汁或整果罐藏。[6]
番茄
番茄的食用部位为多汁的浆果。它的品种极多,按果的形状可分为圆形的、扁圆形的、长圆形的、尖圆形的;按果皮的颜色分,有大红的、粉红的、橙红的和黄色的。
红色番茄,果色火红,一般呈微扁圆球形,脐小,肉厚,味道沙甜,汁多爽口,风味佳,生食、熟食可,还可加工成番茄酱、番茄汁;粉红番茄,果粉红色,近圆球形,脐小,果面光滑,味酸甜适度,品质较佳,黄色番茄,果桔黄色果大,圆球形,果肉厚,肉质又面又沙、生食味淡,宜熟食。
番茄的品质要求:一般以果形周正,无裂口、无虫咬,成熟适度,酸甜适口,肉肥厚,心室小者。宜选择成熟适度的番茄,不仅口味好,而且营养价值高。
据营养学家研究测定:每人每天食用50克-100克鲜番茄,即可满足人体对几种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需要。番茄含的“番茄素”,有抑制细菌的作用;含的苹果酸、柠檬酸和糖类,有助消化的功能。番茄含有丰富的营养,又有多种功用被称为神奇的菜中之果。番茄内的苹果酸和柠檬酸等有机酸,还有增加胃液酸度,帮助消化,调整胃肠功能的作用。番茄中含有果酸,能降低胆固醇的含量,对高血脂症很有益处。番茄富含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B1,维生素B2以及胡萝卜素和钙、磷、钾、镁、铁、锌、铜和碘等多种元素,还含有蛋白质、糖类、有机酸、纤维素。
番茄挑选
挑选番茄时,不要挑选有棱角的那种,也不要挑选拿着感觉分量很轻的,都是催红剂作的怪。要买这种表面有一层淡淡的粉一样的感觉,而且蒂的部位一定要圆润,如果蒂部再带着淡淡的青色,就是最沙最甜的了。不要买带尖和底很高的,要那种整体看起来都比较光滑的,带尖的都是春天抹快速催熟的东西抹多了。选番茄要选颜色粉红、浑圆,表皮有白色的小点点的。
番茄
生吃与煮熟的营养区别
吃生的能补充维生素C,吃煮熟的能补充抗氧化剂。
注意事项
一、不宜生吃,尤其是脾胃虚寒及月经期间的妇女。如果只把番茄当成水果吃补充维生素C,或盛夏清暑热,则以生吃为佳。
二、不宜空腹吃,空腹时胃酸分泌量增多,因番茄所含的某种化学物质与胃酸结合易形成不溶于水的块状物,食之往往引起腹痛,造成胃不适、胃胀痛。
三、不宜吃未成熟的青色番茄,因含有毒的龙葵碱。食用未成熟的青色番茄,会感到苦涩,多吃了,严重的可导致中毒,出现头晕、恶心、周身不适、呕吐及全身疲乏等症状,严重的还会发生生命危险。[3]
药用
西红柿有生津止渴、健胃消食、清热消暑、补肾利尿等功能,可治热病伤津口渴、食欲不振、暑热内盛等病症。它有显著止血、降压、降低胆固醇作用,对治疗血友病和癞皮病有特殊功效。
番茄
多吃西红柿护心脏,美国科学家的一项研究表明,用农家肥种植出的有机西红柿具有保护心脏的作用。有机西红柿中的抗氧化剂类黄酮的含量,是普通西红柿含量的两倍。类黄酮具有降血压、降血脂、增加冠脉血流量等功能。
西红柿越红,营养越高,做熟后比生吃更有利于营养吸收。
西红柿中主要的营养就是维生素,其中,最重要、含量最多的就是胡萝卜素中的一种——番茄红素。科学家们对番茄红素健康作用的研究有了很多新的突破,已经证明的包括:具有独特的抗氧化能力,可以清除人体内导致衰老和疾病的自由基;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阻止前列腺的癌变进程,并有效地减少胰腺癌、直肠癌、喉癌、口腔癌、乳腺癌等癌症的发病危险。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癌症病人对维生素C的需要量显著增加,而西红柿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是防癌抗癌的首选果蔬。
西红柿是维生素C的天然食物来源,每天食用1-2个西红柿,可以增强血管柔韧性,制止牙龈出血,增强抗癌能力,对高血压、心脏病患者非常有益。同时,西红柿中还含有一种特殊成分――番茄素,而番茄素具有止渴生津、健胃消食的作用,可防治胃热口苦、发热烦渴、中暑等症,是益气生津、健脾和胃的佳品。
餐前吃西红柿容易使胃酸增高,食用者会产生烧心、腹痛等不适症状。而餐后吃西红柿,由于胃酸已经与食物混合,胃内酸度会降低,就能避免出现这些症状。
番茄红素具有很强的抗氧化能力,可以清除危害人体的自由基。自由基是一种带多余电子的氧分子或氧原子,好比人体中破坏力和杀伤力极强的寄生虫,它们以侵蚀支持人体健康的细胞、蛋白质为生,有时还攻击人体各部分功能控制中心(如免疫调节中心、血糖控制中心、癌症抑制中心等),并通过血液在体内四处流窜,成为人体极其可怕的健康杀手。通过清除自由基,番茄红素能防止癌症和一些慢性疾病的作用。[7]
有保护肝脏、营养心肌、降低血压的作用,它含糖量适度(为葡萄糖和果糖),维生素P,有类似阿斯匹林的作用,可降低血液粘稠度,保护血管,能防治高血压。常食番茄对冠心病和肝脏病人有辅助治疗的作用。含有一种叫氯化铜的物质,对肝病有辅助治疗作用。
有清热解毒、利尿通便、帮助消化的功效。苹果酸和柠檬酸可帮助胃液对脂肪物质进行消化,吃了油腻食物,吃点番茄不但助消化,且可防消化不良。番茄亦有利尿作用,吃番茄对肾病有益。热天还可以将番茄片熬汤当茶喝,有清热防暑作用。所含纤维质能使粪便中水分增多,还能转换成容易软便的物质,达到通便作用。
保护皮肤健康,含维生素PP,维持胃液的正常分泌,促进红血球的形成,维生素C的含量高,可保持皮肤的弹性。将番茄切碎加少许蜂蜜外用可以滋润肌肤,治疗癞皮病。
防止小儿佝偻病、夜盲症、眼干燥症。富含维生素A,能促进骨骼钙化,对牙齿组织的形成起重要作用,牙根炎、牙病、流鼻血和患出血性疾病的病人多吃番茄,有助于治疗。[6]
植物文化
番茄最早生长于南美洲的秘鲁和墨西哥,是一种生长在森林里的野生浆果。因为色彩娇艳,当地人把它当作有毒的果子,视为“狐狸的果实”,称之为“狼桃”,只用来观赏,无人敢食,只是把它作为一种观赏植物来对待。
番茄
据记载,16世纪,英国有位名叫俄罗达拉的公爵在南美洲旅游,很喜欢番茄这种观赏植物,于是如获至宝一般将之带回英国,作为爱情的礼物献给了情人伊丽莎白女王以表达爱意,从此,“爱情果”、“情人果”之名就广为流传了。但人们都把番茄种在庄园里,并作为象征爱情的礼品赠送给爱人。
过了一代又一代,仍没有人敢吃番茄。到了17世纪,有一位法国画家曾多次描绘番茄,面对番茄这样美丽可爱而“有毒”的浆果,实在抵挡不住它的诱惑,于是产生了亲口尝一尝它是什么味道的念头。他冒着生命危险吃了一个,觉得甜甜的、酸酸的、酸中又有甜。然而,躺到床上等死的他居然没事,于是“番茄无毒可以吃”的消息迅速传遍了世界。
从那以后,上亿人均安心享受了这位“敢为天下先”的勇士冒死而带来的口福。到了18世纪,意大利厨师用番茄做成佳肴,色艳、味美,客人赞不绝口。番茄终于登上了餐桌。从此,番茄博得众人之爱,被誉为红色果、金苹果、红宝石、爱情果。
花语:敢于尝试,虽然平凡弱小,但却富有勇气,只要有理想和耐心,小小的力量也可变成大大的光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