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现代小说 > 渣渣子图鉴
本书标签: 现代 

再宿武关

渣渣子图鉴

  我必须向各位声明,除了陈小甜这个名字和她的性别,本故事并非纯属虚构,欢迎大家对号入座,具体情况可以去百度查询。

  我与陈小甜认识是在大半年前,我当时是某家小报记者,所跑的条线是社会新闻。我们原来有一个通讯员姓支,刚刚从看守所退休,心态里闲得发慌,就从老单位打听一些内部消息,专门给我报报料,对于有价值的线索,报社会支付他一点线索费,供他成天去喝喝咖啡。有一天下午,老支急急地打电话给我,说陈记者啊,你快点过来吧。我说,有大新闻了吗?老支说,你过来再说吧,在桃浦镇柳园路,我们看守所的门口。

  我已经在下班回家的公交车上,就提前下车拐了过去。老支见到我,指了指不远处的一个女人说,我给你介绍一个老乡。老支贴着耳朵悄悄地告诉我,看守所里的老同事告诉他,这女人应该是一条大鱼。我说,这明明是个男人,怎么可能是女人啊。老支说,你就放心吧,我已经检验过了,绝对是个闷骚型的假小子。我说,你怎么检验的?老支说,你不要想歪了,我用的是眼睛,我们警察出身的人眼睛都是长着倒钩的。老支转身离开的时候向我眨了眨眼睛,说你们接上了头,就好好聊聊吧。

  我就这么遇到了陈小甜。她个头不高,不胖不瘦,皮肤比较白,最引人注目的是后脑勺上,像大公鸡一样扎着一根高高翘起的马尾巴,如果不仔细看,尤其从背后看身材,很容易误会成青春版的刘欢,如果朝着脸上多盯几眼,粉嘟嘟的还是颇有几分姿色。当时正是夏末秋初,不过依然十分炎热,陈小甜上身穿着一件黑色短袖,上边两颗扣子开着。她的脖子上挂着一根吊坠,不是什么玉佛,也不是金银首饰,而是一把锁,指头蛋子大小,青铜的,锈蚀得十分厉害,像在古墓里埋了几千年刚刚挖出来似的。从那以后,见到她的次数不多,但是都能看到这根吊坠形影不离地跟着她,有着某种意味很浓的象征,似乎紧紧地锁着她的心事。

  陈小甜见到我,低头看了一眼胸前的青铜锁,像征求了它的允许似的,才笑眯眯地开了口说,我们是老乡?我说,应该是的吧。她说,你是记者?我说,是呀。她说,你姓陈?我说,对呀。她说,我的妈呀,我们说不定还是亲戚呢。我对于她的攀扯并不反感,因为在上海我也挺孤独的,来上海这么多年了,没有一个亲戚不说,从来没有遇到过一个真正的老乡,何况还是一个女的。我说,这完全有可能,起码三百年前是一家。她说,那我叫你叔叔吧。我说,免了,我也大不了你几岁。她说,那我叫你大哥行吗?我说,行啊,怎么不行。她说,陈大哥,你能帮我一个忙吗?我说,什么忙,你说吧。她说,在里边待了好多天,奶奶的,瘾犯了。

  陈小甜回过头指了指背后,我顺着她指着的方向看了看,那边有两扇黑色的大铁门,门边挂了一块牌子,上边写着“看守所”几个大字。此时大铁门发出哐当一声,又有人被放了出来。我有些怀疑地说,你不会吸毒吧?如果是这样,我可帮不了你。她又笑了笑说,不是吸毒,不过,瘾来了,比吸毒难受多了。我说,你就痛快点吧。她说,前边不远有一家面馆,你请我吃碗面就行。我说,就这?她说,对呀,那是一家陕西面馆,油泼面呀羊肉泡馍呀,还是比较地道的。

  我是理解陈小甜的,记得自己刚来上海那阵子,兰州拉面呀,上海葱油拌面呀,江南阳春面呀,要么一股子碱味,要么放了太多酱油,要么放了糖甜不拉叽的,根本吃不到纯正的面条,所以心里空落落的。我笑了笑说,如果没有别的非分之想,你就跟我走吧。

  陈小甜把我带到了陕西面馆,低头看了一眼青铜锁,选择靠窗的位置坐了下来,给自己点了一碗羊肉泡馍、一个肉夹馍和一份凉皮,还要了一瓶陕西绸酒。她有些羞涩地说,我的饭量大。我说,你应该饿了。她粗枝大叶地掰着烧饼,把烧饼掰得像狗啃了似的,低着头一边掰一边和我聊了起来。

  陈小甜说,你是陕西哪里人?我根据她的口音和隐隐约约的感受可以确定,她是我秦岭山区的老乡。我说,你是丹凤县的吧?她非常吃惊地说,对呀对呀,你怎么知道的?我笑了笑说,我猜的。她说,上海几千万人,我以为没有人知道地球上还有个丹凤县呢。我说,我也是丹凤县的,我家是庾家河镇的,具体一点叫大庙村。她说,我的妈呀,我是武关镇的,你们晚上倒掉的一盆洗脚水,第二天天亮就流到我家门口了,我小时候说不定还喝过你们的洗脚水呢。我说,哪有这么夸张啊,水走百步为净,差不多有一百里吧。她说,我就是一个比喻,我是吃武关河的水长大的。

  我不得不承认,她让我顿时感觉亲切了起来。那个“关门不锁寒溪水,一夜潺湲送客愁”的小镇,像一条冬眠的蛇一样,随着一阵春天的惊雷慢慢就苏醒了,从我内心深处爬了出来。

  我在学校里学的是畜牧兽医专业,劁猪骟牛呀,养鸡养鸭呀,看病下药呀,自然都不在话下。四年后,我从学校毕业,按照当时的情况,要么被分配到乡镇的畜牧兽医站,要么进入国营养鸡场或者养猪场,结果因为我写诗,就被神奇地分配到了武关镇文化站,当了一名文化干事。

  武关镇有一条不宽的弯曲的老街,铺着油光发亮的青石板。镇政府在街道的西头,而文化站在街道的东头。镇政府分管后勤的米主任,看了看人事局的分配通知书,从墙上取下一串钥匙,然后穿过窄窄长长的小镇,把我带到了文化站的门前。文化站是刚刚新盖的,只有三间红砖大瓦房,和周围的民居没有什么两样,唯一不同的是四扇大门被漆成了赭红色,而民居多是两扇,漆成了绿色。

  米主任捅开了大门上的锁,把钥匙塞到我的手中。我走进去才发现,文化站除了一张木板床、一张书桌、三条长凳,还有直接堆在地上的几百本书,书上蒙着一层厚厚的灰尘,之外就空空荡荡的了。我不惑地问,就这么简陋?米主任说,对呀,你以为是皇宫大院吗?我说,文化站就我一个人?米主任说,对啊,你既是站长,又是员工。

  文化站背后就是静静流淌的武关河。第一天晚上,我茫然地坐在河边,看着太阳慢慢落山,看着天慢慢变黑,一直坐到了半夜,也没有感受到大诗人李涉在《再宿武关》里描写过的那种美妙。

上一章 一层淡雾 渣渣子图鉴最新章节 下一章 银行卡衣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