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历史军事小说 > 千古一帝:秦始皇
本书标签: 历史军事 

无题

千古一帝:秦始皇

赵王一想也是,如果秦、燕两国联合作战,河间是肯定保不住的。

与其这样还不如以献河间5城来求得安宁。于是,他便将河间5城交给甘罗带回了秦国。

甘罗回到秦国将在赵国得到5城奉到秦王面前,秦王高兴地说:“你的智慧比你的年龄要高出很多啊!既然这样就不要让张唐去燕国了,我们与燕国绝交,派兵攻打燕国。”这样燕国的30座城又落到秦国手里。赵国又把11座城池献给了秦国。

此后,秦王拜甘罗为上卿。秦王的善于用人,固然与秦王的远大抱负和魄力有关,但也不无吕不韦的关系。如果没有吕不韦的信任和推荐,甘罗纵使有千般能耐也无法脱颖而出。吕不韦用人不避年少,使得秦国家家望子少有所成。其他国家的人才看到吕不韦这样慧眼识珠,也纷纷前来投靠,这进一步壮大了秦国的人才队伍,为秦国的强大作出了贡献。

也是由于吕不韦广纳人才,秦国宫中与吕不韦有裙带关系的人数众多,吕不韦形成了庞大的势力。这庞大的势力严重威胁到嬴政的统治,造成了嬴政沉重的心理负担,再加上吕不韦得意忘形,编写了《吕氏春秋》为自己歌颂功德。

全书贯彻了吕不韦的思想文化观念及政治主张。《吕氏春秋》综合了各家学说之长,指导秦国统治阶级兼并六国,建立大一统的封建王朝,并实现长治久安。

它对各家学说实际上是有所吸收,有所扬弃,主要是吸收其中比较合理、进步和有利于实现上述目的的内容。因而它是“杂而不杂”,宗旨明确。《用众》篇说:

天下无粹白之狐,而有粹白之裘,取之众白也。……故以众勇无畏乎孟贲矣,以众力无畏乎乌获矣,以众视无畏乎离娄矣,以众知无畏乎尧舜矣。夫以众者,此君人之大宝也。

《吕氏春秋》对先秦各家各派着重审视其优长,偏重于汲取其精粹,力图超出门户之见,它说:老耽贵柔,孔子贵仁,墨翟贵兼,关尹贵清,列子贵虚,陈骈贵齐,阳生责己,孙膑贵势,王廖贵先,儿良贵后,此十入者,皆天下之豪士也。

由于《吕氏春秋》有这种兼容并包的眼光,所以能取精用宏,融汇百家,以道贯之。

《吕氏春秋》继承发扬了道家齐万物思想,认为“一则治,异则乱;一则安,异则危”。思想统一后,才能“齐万不同,愚智工拙,皆尽力竭能,如出一穴”。统一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批判吸收的过程。

所以,《吕氏春秋》对各家思想都进行了改造、发展与摒弃。例如,儒家主张维护君权,这种思想被《吕氏春秋》吸收了,但它是以独特的面貌出现的:主张拥护新“天子”,即建立封建集权国家。

《吕氏春秋》主张的是兴“义兵”,“义兵至,则邻国之民,归之著流水,诛国之民望之若父母,行地滋远,得民滋众,兵不接刃,而民服若化。”

《吕氏春秋》中认为,一味地反对战争是没有意义的,并且也是不对的。正义的战争,也就是“攻无道而伐不义”的战争,不仅可以除暴安良,而且还可以得到人民的衷心拥护。这实际是为秦国统一中国的战争进行辩护。

《吕氏春秋》的问世令嬴政内心的妒意与担忧越发深重了。找到机会清除吕不韦在秦国的势力是嬴政一直在探求的。因此,两个人开始在暗地里较量。

有一次,吕不韦向秦王嬴政上奏道:“王既已掌天下,应当大赦天下罪人,使万姓欢悦。”

嬴政摇头一笑,回吕不韦说:“相国,罪人只能坐牢,不能赦!”秦王坐上王位后,凡事皆亲政。吕不韦觉得秦王年幼,又自恃是前辈,事事都要发表自己的高见,可是这样让嬴政很不愉快,他下定决心给吕不韦一点儿警告。

有一天,朝贺过后,嬴政命黄门摆酒,邀请吕不韦进宫坐饮,说道:“相国,你是本王的仲父,本王敬相国如敬父母。仲父年纪大了,应好好地在府中享乐,朝堂之事,少操些心。”吕不韦自然不情愿退居,于是便慷慨地说:“大王,我今年才39岁,正是少壮为国出力的年纪啊。待我王到了15岁以后,我自然什么也不闻不问了。”

嬴政嘻嘻地笑着,端着酒杯,说道:“相国,我和你猜枚,输一次,饮3斗。”

吕不韦说道:“哎呀!我的大王,你可不能过多饮酒。饮酒过多,戕害贵体。”嬴政不以为然道:“我8岁那年就饮酒,我母后教我的。父王在时,也教我饮酒。”

吕不韦听到嬴政这样说,觉得嬴政现如今和往日不同,便不敢再多言。从此,在他心中便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危机感。因为他与赵太后保持着非同一般的关系,日子虽然过得快活,但终究是见不得光的。这样偷偷摸摸的日子,吕不韦是不想再过下去了。

嬴政一天天地长大,吕不嬴政一天天地长大,吕不韦唯恐自己和太后赵姬的事情败露,那样后果将不堪设想,从而灾祸将会降临在自己头上。况且赵太后一天天年老色衰,吕不韦也厌倦了。但是,这也不是一件好办的事情,弄不好赵太后就会怀疑。

上一章 无题 千古一帝:秦始皇最新章节 下一章 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