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学心理学的人,大部分都是为了自愈,这话说的没错,至少对于李若希来讲是对的。
从小到大身边所有人都说李若希是个很好相处的人,她小时候活泼、开朗,长大了又变的温柔大方,善解人意,大家从没见过她发脾气。
父母还在的时候说她很乖,是个很懂事的孩子,很听话,甚至让人有些心疼。
但对于李若希来说,这些——都不是真正的她。
幼年时期的李若希就发现,自己与其他小孩子似乎有些不同,她不会因为老师那刻意而拙劣的表演开心,也不会因为被收走玩具而大哭。
她好像……不知道什么是开心和伤心……
有次父母接她回家的时候,一个老师告诉他们,“若希好像和其他小朋友不太一样,不爱说话也不爱笑……”
他们带她去看了医生,从医院回来后李若希发现,父母总是用担忧的眼神望着自己,她知道为什么,是因为她和别的小孩子不一样……
因为她不会哭不会笑也不会闹……
她开始认真观察其他孩子,努力地学着他们,父母果然不再那么忧心忡忡了。
只是,她还是不会哭,她只能用力把自己的眼睛揉红,然后一直睁着眼睛,直到蓄满生理泪水为止。
一开始她是抬着头不眨眼,后来改成低头了,因为被别的孩子看见了,对老师说她好奇怪……
她一直都是那么哭的,在父母的葬礼上也是。
小学的时候李若希总是学来学去,今天对父母说不吃这个,喜欢那个,明天又对父母说,讨厌那个,喜欢这个。
父母一直以为她是小孩子心性,直到有一次她把昨天才说喜欢,要吃的东西推到一边,那是她妈妈花了很长时间才做好的……
为什么妈妈会生气?她学的不像吗?那时候她意识到,好像不能总是变来变去的。
那要学谁好呢…学身边的人学的太像会被发现吧……
不过,她好像总是听见学校门口的家长说,“别人家的孩子”。她没见过“别人家的孩子”,那就学她吧。
学习好、听话、懂事、活泼开朗……
再后来,李若希知道要有朋友,要有喜欢的讨厌的。
交朋友对她来说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尤其是和女孩交朋友,只要知道一条对方喜好就足够了。在这个喜欢上建立共同话题,就能“套”出更多的喜恶,建立更多话题……
倾听,适当的关心,一起抄作业,一起犯错被惩罚,这都是让友情升温的好办法。
李若希知道自己不正常的,所以高考后选择了首都大学心理学系。
她在那里认识了陆绵软,因为她需要有一个朋友,所以在知道陆绵软喜欢德云社后,她迅速伪装成也喜欢德云社的样子接近了她。
李若希总觉得陆绵软这个人既通透又笨拙,有时候她会突然说“若希,我总觉得你不是真的开心……”
有时候又会说“我真替你高兴……”
或者是“你不会催眠我吧?”
又或者是“要不你催眠我吧……”
好奇怪的人啊……
还有那个人……
李若希躺在床上慢慢回想着前世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