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着在部队里练习的速度,两人在上课铃打响的一瞬间冲进了教室
“报告”
好巧不巧,正好是班主任的数学课
班主任微微皱了皱眉,有些不悦地问“李顺溜,尚誉,你们怎么才进教室?刚刚干嘛去了?”
“老师,我和尚誉是新来的,于是趁着中午时间,去熟悉一下校园环境”顺溜脸上带着笑,扬了扬手中的地图
“这家伙现在找借口的能力还是那么强……”尚誉默默地想
班主任看了看顺溜那“相信我”的样子,又看看尚誉那面无表情的冰山脸,终于选择相信他们
“逛逛校园是好事,可是也要休息时间,可以放学再逛,另外,你们是初三的,一定要把精力放在学习上先坐下吧”
“好,谢谢老师”
这节课,(不要问我为什么班主任有两节课,问就是因为人家是班主任,谢谢)班主任也在分析试卷,顺溜和尚誉也顺便听了一节课的三角函数
下节课是历史,尚誉无聊得快睡着了,顺溜但是听得津津有味
尚誉:……
真·学霸
【直接跳到下午放学】
说下午放学有些不太精准,毕竟两人结束了一天的课程从教学楼走出来时,太阳已经落山了
他们向图书馆走去,才发现图书馆……已经关门了
随后,两人又惊喜地发现,图书馆开门的时间正好是他们上课的时候
。。。。。。
就……挺无语的(#-.-)
看来,只能在晚上偷偷潜入图书馆“窃取”资料了
不过,在那之前还是要先找成天把监控看完
————我是可爱的分割线⚈₃⚈————
此诗是诗人夜泊秦淮时触景感怀之作,前半段写秦淮夜景,后半段抒发感慨,借陈后主(陈叔宝)因追求荒淫享乐终至亡国的历史,讽刺那些不从中汲取教训而醉生梦死的晚唐统治者,表现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无比关怀和深切忧虑的情怀。
这首诗中的第一句就是不同凡响的,那两个“笼”字就很引人注目。烟、水、月、沙四者,被两个“笼”字和谐地溶合在一起,绘成一幅极其淡雅的水边夜色。它是那么柔和幽静,而又隐含着微微浮动流走的意态,笔墨是那样轻淡,可那迷蒙冷寂的气氛又是那么浓。首句中的“月、水”,和第二句的“夜泊秦淮”是相关联的,所以读完第一句,再读“夜泊秦淮近酒家”,就显得很自然。但如果就诗人的活动来讲,该是先有“夜泊秦淮”,方能见到“烟笼寒水月笼沙”的景色,不过要真的掉过来一读,反而会觉得平板无味了。诗中这种写法的好处是:首先它创造出一个很具有特色的环境气氛,给人以强烈的吸引力,造成先声夺人的艺术效果,这是很符合艺术表现的要求的。其次,一、二句这么处理,就很像一幅画的画面和题字的关系。平常人们欣赏一幅画,往往是先注目于那精彩的画面,然后再去看那边角的题字。所以诗人这样写也是颇合人们艺术欣赏的习惯。
“夜泊秦淮近酒家”,看似平平,却很值得玩味。这句诗内里的逻辑关系是很强的。由于“夜泊秦淮”才“近酒家”。然而,前四个字又为上一句的景色点出时间、地点,使之更具有个性,更具有典型意义,同时也照应了诗题;后三个字又为下文打开了道路,由于“近酒家”,才引出“商女”、“亡国恨”和“后庭花”,也由此才触动了诗人的情怀。因此,从诗的发展和情感的抒发来看,这“近酒家”三个字,就像启动了闸门,那江河之水便汩汩而出,滔滔不绝。这七个字承上启下,网络全篇,诗人构思的细密、精巧,于此可见。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夜泊秦淮,诗人听到隔江传来亡国之音《玉树后庭花》。表面上,诗人似乎是在斥责“商女”无知,但是诗人的矛头所向,却是那些身负天下安危,但醉生梦死的权势显达。在距陈朝覆灭已有两个半世纪之遥的晚唐衰世,竟又有人不以国事为怀,用亡国之音,麻醉自己,令人陡生历史悲剧又将重演的预感。“不知”实为“商女”开脱之词,唱者无心,而听者有意。“犹唱”二字上溯历史,说明沉缅酒色的挥霍者古已有之;下照现实,揭示了当今的达官贵人像陈后主一样,如此下去,也将亡国;如不改弦更张,将要自蹈覆辙,不堪设想。抒发了诗人的振聋发聩的警示。
此诗构思奇巧,情景交融,用典恰当,寓意含蓄,语言凝炼,诗评家沈德潜盛赞此诗为“绝唱”,确实是名不虚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