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只不过是想吹吹风。
他登临高台,游历云梦,也只不过是想暂时忘记那背弃联姻之好,大肆攻城略地的秦国,忘记国运衰败,民不聊生带来的心烦。
和宋玉却非要说破这一切,把那些说不清的忧患摆在他的面前。
他想把宋玉斥责一番,却找不到反驳的理由。
他想把宋玉也放逐出去,却又一丝不舍。
宋雨从陪着他游高唐,赏巫山宋玉写下的《高唐赋》和《神女赋》是他的心头挚爱。
除了宋玉,谁还能那样气息生动的描绘出神女那美艳动人的姿态?谁还能满足他梦中对美人与权势的向往?
“大王臣想问一句,这是第几次了?”
宋玉淡淡的语声,将楚襄王的思绪拉回了现实。
楚襄王困惑地反问“什么第几次?”
宋玉的态度仍是不卑不亢:“臣不过是大王身边一个小小的文书侍臣,却因为相貌俊美,能言善辩,一再被人中伤诽谤,每次有人跑来向大王说臣的不是,大王都会来责问臣,陈已经不记得这是第几次了。”
楚襄王默然半响,面色已经沉了下来。
宋玉问:“大王还记得那个在郢都里游荡的歌者吗?”
楚襄王说:“寡人记得,寡人已经明白你的意思了。”
宋玉却仿佛听不出他的意思,径自说:“郢都的歌者唱《下里》《巴人》这种通俗的歌曲时,城里跟着他唱的走几千人。当他唱《阳春》《白雪》这种高雅的歌曲时,跟随他唱的不过几十人。曲高和寡,就如同燕雀不知道凤凰的志向,鲵鱼不通晓鲲鹏的胸怀。那些鼠目寸光的小人,不会理解我的信仰和追求。”
楚襄王点了点头,已经不想再和他讲话,挥挥手让他离开。
宋玉行礼退下,表情中带着一丝若有若无的讥讽。
楚襄王望着宋玉的背影,喉头一痒,爆发出一阵剧烈的咳嗽。
他从宋玉腰间雪亮的佩剑上,看到自己垂垂老矣、带着病容的脸。
无论想不想承认,他和他的楚国都已经无奈的步入了衰落。宋玉则风华正茂,正迎来他人生中最美好、最有力量的青年时期。
正如那日渐强盛的秦国,正张开它巨大的羽翼,将阴影覆盖在整个荆楚大地之上。
楚襄王十九年,秦将司马错攻打楚国,楚国不敌,被迫割让上庸、汉北地。
楚襄王二十年,秦将白起攻打楚国,取邪、邓、西陵。
楚襄王二十一年,秦将白起攻陷楚都,襄王迁都于陈城。
当楚国在秦国强悍的攻势下节节败退,王上于贵族们都忙着慌不择路的逃亡时,宋玉却独自站在汨罗江畔,焚烧着一篇悼词。
他最敬爱的老师屈原,在被放逐了多年之后,终于从忧愤走向绝望,跳入了汨罗江中自尽。
没有人愿意为屈原作悼词,他的不容于世,早已不是一天两天。楚襄王的冷落于迫害,让世人只敢发出附和之声,肆意非议屈原的为人。
但宋玉从不在意世俗的眼光,在这个如斯险恶的世道,他的全部信仰和力量,几乎都来自这位亦师亦友的尊长。
他看着手中灰飞烟灭的悼文,轻生对着江水说:“从前我不明白老师的执念,还劝老师要韬光养晦,不要犯颜值谏。给自己招来灾祸。那时候,老师训斥我说,做官一定要秉持忠信,坚持自己的道,虽死犹生,否则就虽生犹死。老师终于为了自己的道而身死,而我宋玉,会用宋玉的方式,延续老师的志向与信仰。”
他大步离开江岸,唱起老师屈原的辞赋: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青云衣兮白霓裳,举长矢兮射天狼。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作者下期盘点宋玉的老师屈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