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短篇小说 > 高三写作文录
本书标签: 轻小说 

天上谪仙,人间史圣

高三写作文录

天上谪仙 人间史圣

太白斗酒诗百首,子美历难序千言。谪仙只因天上有,史圣独为人间留。唐诗,是中国古典诗歌大花园中最为灿烂的一朵奇葩。而盛唐诗歌可谓是这朵奇葩的花蕊中心。在此,我特别想与大家侃侃盛唐之音的两位天才歌手——李太白和杜子美。

豪放如酒,飘逸若仙

罗永浩说过:“彪悍的人生不需要解释。”在我看来,李白是中国古代诗人中最为彪悍,最豪放,最爷们的一位。自古以来,便有许多诗人精益求精,追求吟唱一首每一句都完美的诗。“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这是贾岛的苦吟;“吟成五字句,用破一生心”这是方千的苦吟;“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这是卢延让的苦吟……而李白的诗则洋溢出满满的豪放“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洲”。不仅如此,李白的诗中意象也不是什么“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而是“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李白平时一言不合就“托身白刃里,杀人红尘中”,随心所欲起来就“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就连喝个小酒都要“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可见,李白的豪放就如那醇醇烈酒一般,热烈奔放,豪放不羁。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诗人,他的诗还十分飘逸浪漫“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只是如此的空灵飘渺,如此的让人遐想无限。兴致所至就“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醉入酒帐就“落花踏尽游何处,笑入胡姬酒肆中”。临别赠言就“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出去游山玩水也是饮一壶浊酒“歌遍山河八万里”,驾一叶轻舟“唯见长江天际流”。这叠波旷宇,极目远眺之景,这飘飘欲仙,虚无缥缈之象将那超旷豁达,依依惜别之情表现得酣畅淋漓,真正做到了含吐不露而馀味无穷。你能想象一位“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的诗人却带着另外两位诗人仗剑去国,辞亲远游,从南方到北方一路上走南闯北,求仙问道。结果成了“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不可一世的放浪不羁,超以象外的想象夸张,朦胧连翩的浪漫飘逸,这便是贺知章口中的“天上谪仙人”。

心怀社稷,腹有黎元

在《素履以往》中,木心这样写到:所谓无底深渊,下去,也是前程万里。在婆娑世界中,杜甫面对那无尽的未知黑暗,毅然踏上漫漫红尘路。让杜甫义无反顾这样做的原因不仅仅是因为他以“儒生”等自命,更重要的还在于他内心之中常常激荡着悲天悯人的人道主义精神。这种精神是十载长安的“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的屈辱和辛酸,是“三年饥走荒山道”和人民共同饱尝的战乱、饥饿之苦,是“田父要皆去,邻家问不违”和人民亲密无间的生活。杜甫在早年的时候便有了雄心壮志“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正是这种难以磨灭的信念支撑着他度过了整个安史之乱,他一路上见过了太多“朱门酒肉臭 路有冻死骨”,心中始终有着“忧端齐终南,澒洞不可掇”,就这样,到了晚年也会说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忧国忧民之言。这一路上的风霜和沧桑,成就了杜甫赋诗之道的沉郁顿挫。

汪国真曾说: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杜甫在早年立下志向“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到了人之将死之时还有“战血流依旧,军声动至今”可见,从不惑之年到年近花甲,杜甫那颗拳拳报国,寸寸忧民的赤子之心陪伴了他整个后半生。在杜甫的《壮游》中,自“河朔风尘起,岷山行幸长”到“上感九庙焚,下悯万民疮”,再由“哭庙灰烬中,鼻酸朝未央”到“群凶逆未定,侧伫英俊翔”可以想象,如果让“艰难苦恨繁霜鬓”的杜甫再一次遇到已经“仙人殊恍惚,未若醉中真”的李白时,会说上一声:“兄弟,我有故事,你有酒吗?”也许,李白是贺知章口中的“天上谪仙人”,那杜甫便是这莽莽瀛寰的“凡中红尘客”。

日月共世,曙光永昼

你曾知晓,新月诗人闻一多曾说道:“青天里的太阳和月亮碰了头”。天宝三载,已是诗歌界一方巨擎的李白在洛阳遇到了刚从一隅之地出来独自闯荡的杜甫。这时,两个诗人之间已经形成了某种羁绊。在我看来:子美不能为太白之飘逸,太白不能为子美之沉郁。这两人的相遇好似宇宙洪荒,鸿蒙混沌中乍现的那一束破灭一切虚妄和魑魅魍魉的曙光,永昼于世间。世人一直在思考:是因为李白和杜甫才有了这一盛世诗唐;还是因为有了盛世诗唐才出现的李白和杜甫。我想,他们应该是有幸遇见那样的时代,但时代更有幸,遇见这样的他们。李杜是这盛唐歌手群体中最出色的代表,是姹紫嫣红,春风桃李中最鲜艳的百花奇葩;是崇山秀岭,层林叠波中最亮眼的参天大树;花钿翠翘,珠箔银屏中最夺目的璀璨明珠!

当今社会早已是“李杜诗篇万口传”,作为新时代的新青年,学习他们的诗篇可以培养爱国精神,提高人生自信,增强笑对挫折的能力。“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面对国家危难要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信念;“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面对人生磨难,要始终心向阳光,无惧风雨;“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告诉我们人生在世,岂能为五斗米而折腰;“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和“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又告诉我们面对一切的起起落落都要有文化自信,有民族自信,有国家自信。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是的,李杜二人壮丽诗篇中的精神感悟,便是留给后世的极为重要的财富。

茅屋旧景今犹在,蜀道故人迹难寻。如今时过境迁,物是人非,天上谪仙早已驾鹤西去,人间史圣也已落花成泥。但“豪放飘逸,沉郁顿挫”是他们留下的丰碑;“生当赋诗百首,死亦万口流传”是他们留下的丰碑;“盛唐气象,诗国春天”是他们留下的丰碑……正是他们的一座又一座丰碑筑成了诗歌史上的“万里长城”,为这悠久、伟大而又灿烂的文明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们独属于这旭日东升,龙腾万里的泱泱华夏,是这片神州大地里绝世而独立的天上谪仙和人间史圣。

上一章 船 高三写作文录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