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以前,民间对六王爷萧珽就有诸多猜测,这次牵连到将军,闹得更不像话。
六王爷领着大将军的闲职,除了去军营练兵,或者与将士们出城射猎,便是每日混迹于门客之中,消磨时光。因为其他王爷都已儿女成群,这六王爷而立之年还未纳妃置妾,有人说六王爷若非有隐疾,便是有龙阳之好。
先皇听说此事后曾召见六王爷,传闻六王爷携剑入殿,与先皇闹得很不愉快。
后来有一天,先皇在麒麟殿摆酒,韩氏兄弟亦在其列,座上,先皇却突然谈及韩中原将军一家满门忠烈,群臣闻之变色。
武将结交近臣,尚能引起帝王猜忌,何况结交的是王室?一直到酒宴散去,一个黄衣内监过来搀扶,将军也是长跪不起。
裴安疑道:“韩家满门忠烈,几代人为朝廷征战沙场,先皇为何如此疑心?”
韩子端和萧珽皆是英雄人物,意气相投,交好亲近也是情理之中,况且韩氏两兄弟和王爷们是自幼熟识的。
先皇如此忌讳,难道真如传言所说,矫诏篡位,帝位来之不正?
老者却问:“你想不想喝酒!”
裴安笑了,接过酒壶大口畅饮。
“这酒不错。”
“这是老妻用山上的野蒲桃酿制的果酒。是不是比女儿红别有一番风味?”
裴安点头看着他问道:“你有很多故事。”
老者道:“我就只有这一个故事。”
裴安不再说什么,接着问,“后来呢?那场叛乱怎么回事?”
秋风飒飒,老者拨了一下琴弦,幽幽的琴音在这荒野之中颤动,“后来的事,你大概比我更清楚吧?”
裴安确实清楚,已去世的兰台令史明确地记载了这段历史。
…………
麒麟殿酒宴之后,一纸诏书,六王爷调离帝都,从此成了边将。
史书记载,北面边地的四王爷造反,六王爷后来以勤王之名集结旧日部下,兵临帝都城外。
此时,先皇把韩子端移到宫中养病,并令数名御医随侍左右,所赐膳药更是无数,先皇隔日便亲临病榻看望,然而将军的病情却日益恶化,前去探望的人都被告知,将军需要静养。
大战在即,朝廷一时无将可派无兵可调,先皇要求谈判。将军挺身而出,只带了一名中郎将策马前去,谁也不知道期间发生了什么事。
史书上仅仅记载,将军是以德行感化了六王爷,使其幡然悔过。后来六王爷自愿废为庶民,从此不再踏进帝都半步。
六王爷退兵之后半个月,将军病弱之躯终于坚持不住,于一天夜里突然离世。
当然,还有史书没有记载的。
韩老夫人因为儿子的英年早逝,一直抑郁不乐,半年后随即去世。
韩子雍本是一个文弱书生,经历了种种变故之后,似是看破了世事,终日琴棋花茶。
而他的夫人明翠郡主有一天抱着儿子出门,却再也没有回来。
几日后,将军府的家丁发现郡主已在一座庵堂里落发为尼,任凭怎样询问,始终不肯说出儿子的下落。
裴安收起了剑, 道:“你为什么要告诉我这些?是因为这把剑?”
老者神色平静, 缓缓道:“是。”
裴安没有再多说什么,再次看向那块无字墓碑,又问:“太皇太后为什么要除掉将军?”
“因为一个秘密。”
老者微微沉吟,“当初太宗皇帝驾崩时, 御前只有三个大臣, 丞相李绾,大将军韩中原, 大司马陆无伤。
而先皇,也就是当年的三皇子萧璟登基没多久, 就以谋反罪名处死了丞相李绾, 陆无伤不久也离奇病重而死,朝中依附六王爷的臣子也是或贬或杀。
按照我朝旧例,传位诏书有三份,皇帝亲笔书写,由三位顾命大臣在登基大典上同时宣读,但是萧璟即位时只是由一位鸿胪寺官宣读,大臣并没有见过诏书。
韩中原死后, 知道诏书秘密的只有韩氏兄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