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儿子也曾想过。”他恭谨开口,脑子里琢磨着该如何措辞达意,“儿子认为,但凡为了国家,都会有牺牲,只不过是谁去牺牲的问题。”
“父亲也在朝为官多年,知道其中险恶。稍一不留神说错了什么话,便可能让别人寻了错处,轻则罚俸,重则丧命。我们虽然看着光鲜,个中苦楚缺只有自己知道。如若真的犯了错,自己为国捐躯也就罢了,可怜的是妻子,一律末为官奴。”他声音嘶哑,“更不用提边关的将士们,他们也是日日提着脑袋,过着刀尖舔血的生活。那才真正是朝、不、保、夕。”他平复了一下心情,“即使是寻常人家,也要微生计发愁,每日过着食不果腹的生活。纵使侥幸有了一点家业,却也须防地痞流氓、苛捐杂税甚至徭役兵役。”
“父亲,”他抬起头来,看着年迈的父亲,“儿懂得您的心思,儿又何尝不想还她们清白。可是现在国家已经这样了,每个人都难以独善其身。如果不是她们,也会有其他的子民,被迫失去自己的贞洁。”
“既然有些东西是注定失去的,不妨,失去的更有价值吧。”沈钧之一语言毕,不敢抬头看父亲。父亲是一个宽大为怀的人,任何时候都下不了牺牲少数换取多数的决心。让他去拿女孩子的一生换取国家岌岌可危的富强,他觉得太过于残忍。
果然,沈丞相没有多说什么,只是叹气。顾老爷见状,出言打破了僵局。
“我觉得则远说的很好,”他将头转向沈丞相,“维艰,你要知道,现在的明耕不是以前的明耕了。我们有很多不得不考虑的东西。大丈夫因势而动,因时而变,这很好。”
沈丞相自然也知道沈钧之这话在理,因此也没有反驳。他只是淡淡的说,“和观,把你的观点同我们讲一讲吧。”
顾景愈基本赞同沈钧之的观点,但还是有一些要补充。他大踏步上前,拱手行礼。
“和观认为则远所言句句恳切,我没有要补充的。只是我想从结果入手分析。”
“如果真的拆了青楼,散了女史,那她们该何去何从?仆听闻,入烟花之地的女子无外乎是这几种,一,父亲获罪,女儿因此末为官妓;二,家中生活困苦,将女儿卖给老鸨,签了终身的死契。父母拿着钱一走了之,孩子也无处寻亲,也无人与她讲公道;三,家中自愿把女儿送入,只为了靠女儿卖身的钱维持生计。”他望向父亲与沈伯父,“和观从这点来想,如若真的散了她们的住处,那她们又该何去何从?父母双亡的无处去,被父母买卖的无处寻,便是那有家的也不敢回——世人多重男轻女,女儿一旦没有了补贴家用的作用,焉知等待她的将是何种命运?或许没有了青楼,还可以把女子卖给他人做小妾。一辈子只能是一个“立母”,终身为奴,看着自己的孩子管别人叫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