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月英“着了!终于着了!”
我兴奋的叫嚷着,拿着手里燃烧着的纸卷就往诸葛亮那边晃,
黄月英“你看!你看!着了!”
诸葛亮被我忽如其来的举动吓得连连后退:
诸葛亮“火……”
我被他这么提醒着,才意识到手里还拿着火苗窜的老高的纸卷,若刚刚他没有提醒我,一时兴奋的我大概现在把他的衣服都给点着了。
黄月英“啊,抱、抱歉!”
我一边说着,一边连忙把燃烧着的纸卷吹息。
诸葛亮“这是……”
此时的我却并没有时间理会诸葛亮的疑惑,反而是回忆着刚刚的技巧和手法,又快速的对着熄灭的纸卷吹了口气。
原本看上去已经熄灭的纸卷,如我所愿,又重新燃烧起来,火苗蹭的一下便窜了出来。
我知道,我彻底成功了。
诸葛亮因为我刚刚的一系列操作,很快明白了我刚刚到底在干什么:
诸葛亮“这是……”
黄月英“火折子!很神奇吧!”
我开心地回答着,一边又将火苗熄掉,一边把纸卷递给他:
黄月英“来试试看!”
可看他却是一脸不知所措的样子,我只好又演示了几次,吹燃,熄灭,再吹燃,再熄灭。
之后便将纸卷向他伸过去,也不断示意他学着我的样子试试看。
诸葛亮见我如此,虽然有些无奈,但也还是终究好奇压过了一切,他伸手握着我的手,将纸卷调到了他吹起来会比较舒服的角度,也学着我的样子,吹了一下。
刚开始果然并没有燃起来,这倒也在我的意料之中,毕竟我先前可是吹到眼睛都冒金星了。
我垫着脚尖,把头探过去,又用另一只手指了指纸卷中心的那个将熄未熄的暗红色亮点:
黄月英“冲着这个点,猛地吹口气再试试看。”
他低头看了看我,又看了看那个纸卷,随后冲我点点头。
紧接着他就着我举着纸芯的姿势,很认真的吹了一下。
火苗果然一下子就燃了起来。
黄月英“很神奇吧!”我侧过头对他说道。
诸葛亮的脸上也先露出一瞬的惊喜:
诸葛亮“此物当真非同寻常!”
接着,他又转过头来问我:
诸葛亮“你是如何想到这样方便的引火之法的?”
这倒把我给问住了,我就只能如同敷衍徐庶一般敷衍道:
黄月英“就忽然灵光一闪吧……”
诸葛亮“灵光一闪……”
诸葛亮默默重复了一遍我的话,
诸葛亮“这词虽然新奇,倒也形象。”
不过很显然,诸葛亮对于火折子这个物件更加好奇,很快也就不再纠结我到底是怎么想到的,而是全部的注意力都放在我是怎么做到的了。
我也没有一点保留,将刚刚实验出来的所有步骤,以及用的材料,卷纸的方式,如何点火和判断火焰的状态这一些,全部都告诉了他。
不过最重要的是,这也只是火折子的内芯而已,并非完全状态。
黄月英“如果将这个纸卷做的粗一点长一点,外面在套上有盖的竹筒保存起来的话,就是一个能够随时取用的完整的火折子了。”
我这样说着,同时用平常就放在几案上准备好的细炭条,草草的在一张黄纸上画着火折子的外观样子,
黄月英“而且如果将纸卷芯用更加耐燃干燥的材质改良的话,应该会更好用吧……”
毕竟刚刚我也只是用了身边方便取用的材料尝试制作方式,原理是那个原理,可功用上,还是改良的更符合取用习惯比较好。
诸葛亮看着我画的草稿,听的十分认真,还不时点点头:
诸葛亮“难怪元直说若是你有什么奇怪的想法,也不必多问,只随你心思,全力配合就好。”
哎?
徐庶这么交代过吗?
我听诸葛亮这么说,心底对徐庶暗暗产生了一股感激之情。
毕竟一直以来,我为了复刻现代人能够用到,但古代却不一定能生产出来的东西,经常折腾到全家人仰马翻,还总不见成效这件事情,我自己其实多少也是很清楚的。
而且我一直很担心跟这些毫无关系的徐庶,会因为我反复要求他做这做那而产生厌烦抵触的情绪。
可他不但没有在我面前表现过,竟然还特地如此嘱托诸葛亮。
这样的举动,怎么可能不让我心生感触呢?
想着在这个举目无亲又完全不知道如何生活和习惯的时代,能有这样一个人一直默默地照顾自己。
不知怎么得,我的眼泪忽然就从眼眶中落了下来……
-T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