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明朝的正式国号是“大明”,对,两个字。同理,元、清的正式国号是“大元”“大清”。这些都不同于“汉”唐‘“宋”,正式国号就是“汉“唐”“宋”,“大汉””大唐”“大宋”中的“大”是修饰语。
图片
2、明朝作为礼仪之邦,极其注重伦理道德,例如明朝烈女节妇加在一起总共35829人,人数是元朝的48.3倍,是宋朝的130倍。
3、朱元璋曾经编了一本书叫做《御制纪非录》,里面详细记载了当时各藩王的各种荒唐罪行,并劝谕其改过自新。此书当时在明朝是皇家机密,除被下赐藩王们外,其他人无从得知。
4、《明太祖实录》里记载老朱家祖先是。。。什么?老朱家的祖宗是颛顼!
5、郑和是回民,祖父和父亲曾去麦加朝圣,郑和自己也是穆斯林,但他同时信仰佛教,还捐钱修了道家的妈祖庙。
6、洪武四年第一次开科举,有三位外国友人,金涛、朴实、柳伯儒,千里迢迢从高丽跑来我国参加考试。这其中叫金涛的那位还真考中了,被授予安丘县县丞一职。不过三人表示不会说中国话,要回家。朝廷给三人赏了一大笔钱,然后还特地派船给送回去了。
7、洪武年间的科举考试,不仅明朝的人能考,高丽、安南、占城等地的学子都能考。并且一旦考上了大明进士,回国之后可比如今的什么哈佛剑桥的博士吃香多了。
8、明初老朱在位的时候规定,军中子弟袭父职的也不是白给的官随便当,也得考试。年满二十参加考试(不是科举,是比武),第一次考不中,允许袭职,但只能领一半的工资。两年后再考,如果还不中,就不是扣工资的事了,不止夺官,还要充军。
9、在明初,做个军二代也不容易,也得有点真本事才行。不过也就明初那几十年管得严,永乐之后,因为分了“新官”、“旧官”,制度有所改革,加之贿赂成风,基本这规矩就被下面那帮办事的当个屁给放了,只要给钱,没有考不过的。
10、明英宗朱祁镇是个大头儿子,“龙颅魁硕,迥异常伦”,因此他戴的帽子都是特制的。不过他父亲朱瞻基可不是小头爸爸,至少从画像看,也是个大脸盘子。
11、毛伯温饭量酒量都很惊人,曾主持湖广鹿鸣宴,七十五个人,他每个人陪喝两大碗酒,一圈下来,不醉。什么?你说不认识毛伯温?就是嘉靖皇帝的好基友啊,嘉靖还给他写诗的。朕与将军解战袍,芙蓉帐暖度春宵。
12、文臣谥号以“文正”为最,明朝第一个获得文正谥号的是李东阳。
13、明朝一共有四个人获得文正谥号,分别是:李东阳、谢迁、倪元璐和南明福王时追谥的方孝孺。
14、大明黄观被叫做“六首状元”,只因创造了一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记录,当时有一句话形容“三元天下有,六首世间无”。他从第一次参加考试,就从来都是第一名,从未间断,一直到殿试第一,成为状元,他成为历史上第一个“六首状元”的时候,只有27岁!
15、明朝法律规定骂人是犯法的,明朝刑律有专门的“骂詈”罪名,不过也不是所有人都不能骂人。没有功名的人骂人是犯法的,读书人才可以骂。所谓“秀才口骂遍四方,和尚口吃遍四方,媒婆口传遍四方。”
16、嘉靖二十三年有个状元因名字被皇帝给降了。殿试结束已定吴情第一。金殿传胪官唱名:“第一甲第一名,吴情,赐进士及第时。嘉靖帝十分不悦,说:“无情岂能居榜首。”又说自己祈雨,夜里梦见雷声阵阵,宜找一个名字中带“雷”的当状元。考官们只好唯命是从,从进士中找到二百多名之后一位叫秦鸣雷的,选作状元。吴情降为一甲第三(探花)。
17、明朝弘治十二年会试,有四个人参加了同一场,王守仁、唐寅、徐经、伦文叙。徐经有个后代叫徐霞客,唐寅就是唐伯虎,王守仁是王阳明,伦文叙是状元,传说他小时候穷,总是去饭店佘粥,后来他中状元了,所以这种粥被称为状元及第粥。
18、万历年间就有世界地图《坤舆万国全图》,标注了新大陆,已经基本有了如今世界地图的样子。
19、明朝除了海禁之外,还有隆庆开关,走向开放,全世界的白银大量涌入,后来诱发了白银危机。
20、明成祖朱棣的谥号是孝文帝,明英宗的皇后钱氏,死后谥号为“孝庄”。
21、“永乐”这个年号不止朱棣用,之前也有人用过。十六国时期的前凉桓王张重华用过,南汉时候的农民起义军领袖张遇贤用过,还有北宋的方腊也用过。
22、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宰相是胡惟庸。洪武十二年,朱元璋将胡惟庸下狱论罪。此后,朱元璋为加强中央集权,将百官之首——宰相这个职位废除。
23、明朝有后宫嫔妃殉葬的惯例,皇帝驾崩后,除了皇后和怀有皇子的嫔妃,其他都得陪葬。这一习俗直到明英宗时才被废除。
24、明朝共有16位皇帝,但北京的明代皇陵只有十三位君主。朱元璋葬在旧都南京,建文帝离奇失踪。还有一位就是朱祁钰,被他哥朱祁镇葬在玉泉山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