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历史军事小说 > 大周王朝编年史
本书标签: 历史军事  帝王  权臣   

第一章 西周编年史

大周王朝编年史

姬冼以持夏雀剑开拓大魏江山,至天统二年已三百八十九年

熙宁十三年,秋

魏帝姬蘅崩于万寿宫,谥号魏愍帝

太子姬晏以孩龄继承大统,改元天统

天统元年,夏

太尉李长生借以辅政遗诏,排除异己,总揽大魏政权

天统元年,冬末

李长生晋周公位,权倾朝野,殊以皇帝年幼为由,入主安乐殿,总批事物

天统二年,春

黄河岸掘出一碑,上书「魏运乃终,当兴子负木头」

天统二年,夏

有言官上表,以皇帝寡德,不明世事,数以罪行而谏周公晋皇帝位,被压下否决

天统二年,是月

二十八名朝臣再联合上表,劝谏周公李长生晋皇帝位,并送以奏折于麒麟殿深居的皇帝姬晏

天统二年,秋

魏帝姬晏,周公李长生行三辞三让礼节,并于洛水畔筑禅让台

天统二年,秋末

文武百官至洛水,姬晏禅让帝位予周公李长生

天统二年,冬

李长生登帝位,册封逊帝姬晏为魏阳公,次年更改国号为周,并改元建和

魏运终传,周运始衔

建和皇帝李长生以三十八岁之龄高居辅政之职,受天命所幸,开创李家天下

建和元年

周帝颁布十章十法以定民心,下旨减少赋税一年

建和三年

周帝颁布军政集权令,兵权收揽统一由皇帝调配,同月开始了选举士族子弟,建立官员候补机制

建和五年

山东大范围丰收粟米,东北狐越国派遣使臣上贡,表书愿尊天朝为父母,己为儿臣,两国建立附庸关系

建和七年,春

北方匈奴举兵八万南下打草谷,掠民十数万,钱财无数。同月,周帝李长生点兵十万亲征北地,起用士族子弟陈骞为前锋将军

建和七年,春末

周军行至北地阳邑与匈奴先锋骑兵遭遇,首战大捷,周军并于当日就地驻扎

建和七年,夏

匈奴军以骑兵迂回,击穿周军左翼,袭击中军大帐,周帝李长生左肩中箭,匈奴使周损兵一千二

建和七年,夏中

李长生下令分散兵力埋伏于肠阳道,打破匈奴的首尾相连,斩首敌军八千,史称肠阳大捷

建和七年,夏末

又经过几次相互输赢,胜利的天平向周倾斜,匈奴单于上表乞降书,归还所掠周民以及财物,并承诺年贡两万牛羊,战事方罢

建和八年

北地战事而受伤的李长生因疾使伤口复发,同月册立太子

建和八年,夏

李长生病重昏迷,太子监国,总摄朝政

建和九年,春

李长生崩于麒麟殿,享寿四十七,谥号高皇帝

太子李襄继承大统,次年改元修德

修德二年

李襄以陈骞为主将攻伐河西走廊,历经三年打通了往西域各国的通道

修德五年

李襄大朝议中采纳大儒文仲之谏,遂以其为首推行新政,是谓寒门子弟之前程,创立各郡考才举荐制度,与士族举荐共存

修德六年

经由朝议确定建新都事宜,李襄派遣筑郎官百相方于长安扩展城池,修建帝宫

修德八年

东南有八百人高举复魏旗帜,招揽各路兵马,攻陷江阳,李襄遂派宗室李晔领军征讨

修德八年,夏

魏阳公姬晏薨于封地,享寿二十二,李襄赐予谥号怀字

修德九年

李晔围剿叛军于东湖路,彻底平定了东南事宜,同月凯旋

修德十三年

西域各国使臣抵达洛阳朝拜,纷纷上表附庸,与周开始贸易往来

修德十四年

洛阳城中有方士言称海外仙岛归来,见与周帝李襄,有长生丹进贡

修德十四年,秋

周帝昏迷,罢朝一月,终不见好转,献丹方士被腰斩西市

修德十四年,秋末

周帝李襄步入病危,日日咳血不止,同月赐死医官十三名

修德十五年,春初

李襄崩于麒麟殿,享寿三十五,以遗诏由太子继位,谥号为文皇帝

太子李易承大统

修德十五年,夏中

太子李易未及改元年号,在先帝驾崩数月后,突发急症,崩于麒麟殿暖阁,享寿十六,谥号悼皇帝

李易无子,以文皇帝次子,悼皇帝之弟李忪继位,次年改元永平

永平二年

大儒文仲病逝,周帝赐予谥号文正

永平三年

周帝李忪大赦天下,除死囚外一律释放,并在同月颁布治粟令,选举粮官派遣于各地教学

永平四年

李忪接待各国使者,次季巡视京畿各郡

永平五年

河北三郡蝗虫席卷,粟米收效甚微,李忪遂派少府携粮赈灾,并免去三郡赋税

永平七年

长安皇宫修建完毕,李忪特令准备迁都事宜,并先遣部分官员前往治理

永平八年

大周诏令天下迁都长安,同时,长安往洛阳,西域各国,匈奴以及狐越的商贸路线牵定

永平十年

西北鬼方举兵侵略大周边境,李忪遂派寒门将领谢宣领兵御敌

永平十一年

李忪任用治水官员,于蜀地开拓水渠,得沃土千里

永平十二年,夏

谢宣大破鬼方,俘虏敌军三千,斩首一万,获封商侯

永平十三年

鬼方来降,恰逢各郡粟米丰收,李忪遂下令减少赋税,并自高皇帝使至今,开始了第二次整肃军事政策

永平十五年

李忪召见万国使臣,并于长安未央宫城头检阅大周京畿卫队,以军事之威,震慑天下

永平十六年

皇帝李忪巡视河北,归程途中获神玉和氏璧,遂令丞相师勋篆刻「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字,世代奉为传国玉玺,弃用帝王私章公用化

永平十八年

太子薨世东宫,享寿十四,李忪罢朝三日,令太子丧葬事宜一切从简

永平十九年

李忪任谢宣为军事指政使,田长荪为丞相,并提拔新一批寒门子弟,无形中打压了士族

永平十九年,秋

以御史中丞常山为首的士族官员联名上表,以求李忪对士族放宽选举,制衡寒门派系,李忪不允,驳回诉求

永平二十二年,春

李忪领百官东至泰山,开始了第一次祭告天地

永平二十三年

永平朝迎来第二次全国范围的粟米丰收,并在同月,由山东粮官发现可食用高产作物,取名薯豆

永平二十四年

经由朝议,李忪令全国大面积种植薯豆

永平二十四年,冬

旧都洛阳宫失火,伤亡上百,李忪下令修葺

永平二十六年

李忪令丞相建立旧都防备廷衙,复刻长安朝廷三公丞相以下的文职,以做备用

永平二十八年

薯豆的大面积收获,使得大周百姓家家户户有余粮,恰逢李忪的宽松政策,大周迎来了第一个盛世,史称永平治世

永平二十九年,冬

时年帝星辉煌且伴子星,李忪令观天院解意,得「宫闱三公子气运昌盛,可旺大周二十年」一说,李忪遂册封李炽为太子

永平三十三年

丞相田长荪暴毙,同月,军事指政使谢宣病逝,有人进言乃后宫巫蛊所至,李忪不以为然,压下此事

永平三十三年,冬

皇帝李忪第七子,第八子先后夭折,巫蛊之事再次被提及

永平三十四年

经由朝廷重臣,帝国公子的相继逝世,李忪派遣廷尉陈思会彻查巫蛊之事

永平三十四年,秋

历经三个月的探查,巫蛊矛头指向皇后南佩樾,案件交付大理寺后,最终定案,李忪盛怒之下将皇后打入西宫,其南氏族皆被下狱

永平三十七年

李忪崩于未央宫广明殿,享寿五十一,谥号为仁孝帝

太子李炽承继大统,次年改元世昌

世昌二年

皇帝李炽恩旨年老官员告老还乡,并提拔了新一批才干能臣,并于军中选举出新代将领谢文忠,乃商侯之孙

世昌三年

李炽继仁孝帝后第二次于未央宫城头检阅京畿卫队

世昌三年,夏

经由李炽下诏,建立都察院,于全国范围大力打压腐败现象

世昌五年

李炽由长安出发,开始大周立国以来第一次大规模巡视

世昌六年

西南贵霜郡大旱千里,颗粒无收,李炽遂下令减免其赋税,并以国库调拨银钱采买粮食赈灾

世昌七年

南中羌彝治卫所将领突兀邪起蛮兵作乱,攻陷南中全地,自称羌王

世昌七年,秋末

自羌王起兵以来已有数月,蛮地各部族纷纷响应,彻底脱离与周的附庸关系,李炽遂派谢文忠为主帅,宗室李白辅助,龙骧将军窦德从军,起兵十六万南下平叛

世昌八年

李炽查证仁孝帝朝巫蛊之祸乃错案,下诏赦免囚禁十一年之久的南氏族人,并册封先废后南佩樾为太后,安居万寿宫

世昌十年

谢文忠于乎老河歼灭蛮王主力,斩首三万,俘敌四万,消息传与长安,李炽册封谢文忠为南乡侯

世昌十年,冬

在蛮王突兀邪逃亡半年后,最终被龙骧将军窦德活捉,同年大军凯旋

世昌十一年

突兀邪被腰斩于西市,李炽大封征讨南中有功之臣

世昌十三年

李炽下诏建立军部,创立蓝田大营,并由谢文忠为主,启用在职军队相互模拟战阵政策

世昌十三年,夏

朝廷中书府文告各郡,以备用军队开辟军田,作军粮战备,实施军农一体

世昌十五年

西南农田得以改善,尤以蜀中巴地为甚,就此得名巴蜀天府之国

世昌十六年

万国使臣共聚长安,带来无数异国良种,奇珍异宝,东南水乡商贸繁荣,大周官方通告存粮可供国人食用十年

世昌十八年

政治清明,国家繁荣下,大周迎来第二次盛世,史称世昌之治

世昌二十年

李炽领百官至泰山,举行祭告天地大典,旋即南巡

世昌二十一年

大周军队得到模拟训练后,李炽下诏于谢文忠,领二十万军南攻闽越

世昌二十二年

李炽北巡至北地,上郡,云中等诸郡

世昌二十三年

谢文忠气如破竹一路攻伐至南国奚水,丛林遭遇闽越主力袭击,以损兵一万五的代价赢得了战争

世昌二十三年,夏

周军主力于马阳受毒瘴所扰,伤亡上千,谢文忠以西边迂回战术穿插到闽越后方,兵临闽越国都城

世昌二十四年,秋

经过一年的攻城略地,副帅窦德攻陷闽越北域大部,谢文忠攻下闽越都城,俘获闽越王室两千余人北归

世昌二十四年,冬初

李炽骤然崩于未央宫安康殿,享寿四十四,谥号明皇帝,其开创的世昌之治,仁孝帝的永平治世被后人通常并称为仁明盛世

太子李昶继位,次年改元大地

大地元年,春

谢文忠所率领的南征军队抵达长安,皇帝李昶破格出城相迎,同月赐谢文忠南乡侯爵位世袭罔替,封爵阴平侯于副帅窦德,大赏有功之者

大地三年

李昶起用宗室规训令,建立文武府,宗室诸子弟须入府习治国,军事等事

大地四年

西域大月国发生内乱,国师以重兵攻取首都,杀死大月国国王,自号称王,消息传自长安,李昶令宗室李真领军征讨

大地五年

东海有船舶停留,一众异国使团去到长安拜谒皇帝李昶,称自海岛倭穷国而来,以求上朝天子赐送国号,李昶表国号日赠送,并留使团于长安学习

大地六年,冬

李真平定大月国国师之乱,因国王绝嗣,周帝遂在其地建立安西都护府,并以李真为首任都护,全权执掌都护府军政要事

大地八年

倭穷国使团带着一众书籍以及获封国号返回母国

大地九年

阴平侯窦德病故,李昶赐予谥号忠,并让其世袭罔替,其子窦宪承继阴平侯爵位

大地十三年

南乡侯谢文忠病逝,李昶赐予谥号勇武,特诏其孙谢和入文武府学习

大地十四年

李昶骤然崩于未央宫广明殿,享寿三十四,谥号为昭皇帝

太子李叔继位,因年幼而以太后听政,均以辅政大臣处理国中事物,次年改元建德

建德二年

南中复叛,十七部族号称五十万兵马大举进攻南中

建德二年,秋

叛乱的消息传至长安,经由太后以及辅政大臣商议,派遣阴平侯窦宪领军,胶成侯陈然督军南下平叛

建德三年,春

黄河鱼腹曲一带决堤,黄河之水倒灌淹没农地数千里,伤亡百姓,官员,军士高达二十余万,乃是大周立国以来最大的天灾

建德三年,春中

黄河决堤的消息传至长安,遂由中书府文告鱼腹曲附近四郡起赈灾物资,朝廷也派出少府,治水令,军尉使携粮赈灾

建德四年

阴平侯窦宪击败部族联军,上表朝廷请求使陈然驻守南中,防止复叛。黄河水灾情况减缓

建德四年

长安收到窦宪表书,未做答复,于蜀中停留的十万周军发生内变,督军胶成侯陈然领亲卫包围大帐,杀死主帅窦宪并自立

建德四年,冬

太后薨世万寿宫,陈然于蜀中叛乱信息随即传至长安,由辅臣赵仙道上奏此事

建德五年,夏

陈然攻占蜀中大部,称蜀王,自封南中于各部族换取支持,朝廷遂派遣骠骑将军王丛领军征讨

建德五年,秋

陈然封闭剑阁道,切断周军粮道,围困王丛于得胜山,王丛派左翼突围失败

建德六年

被围半年之久的王丛投降,同月被陈然斩首澜江畔,消息传至长安,满朝震惊

建德六年,冬

由于黄河赈灾,几次的征战使得大周国库锐减,朝廷不得不遣使入蜀,答应陈然的一切条件,册封陈然为蜀王,送还陈然所有族人,承认其合法性

建德七年

十四岁的皇帝李叔准奏丞相赵仙道的上表,于天下各郡下罪己诏书,并册封赵仙道为长信侯,总管朝廷事物

建德八年

赵仙道孙女赵幼薇入宫,被册立为皇后

建德九年

皇后诞下公子李丹,丞相赵仙道联合众臣上表册立太子,李叔允准,遂立李丹为太子

建德十一年

蜀王陈然薨于成都王宫,执政五年,其子陈熙继位,陈然谥号建武王

建德十二年

赵仙道上表中书府集权制度,收揽蓝田大营兵权,提拔族人赵成为蓝田统领

建德十四年

还政于帝的时间逾期一年,丞相赵仙道归还朝廷商部决议大权,其余权力依旧掌握手中

建德十五年

丞相赵仙道病逝,李叔赐予谥号忠正,其子赵卫承接领丞相一职,承袭长信侯爵位,总揽军政大权

建德十七年

由昭皇帝李昶册封国号的日国再派遣周使,同年夏初抵达长安,于未央宫广明殿与皇帝李叔相见

建德十八年

皇帝李叔下诏蓝田主帅赵成,令其领军攻伐蜀中,得到丞相赵卫承同意

建德十八年,春末

周军与蜀军于汉中交战,周军首战败退于祁山道

建德十八年,夏中

李叔召遣周使入广明殿赴宴,赐予财宝五箱,特令遣周首使田中俊入文武府学习

建德十九年

赵成击败蜀军,攻陷汉中,上表朝廷特准军队于汉中休整

建德十九年,冬初

时至寅时初,遣周首使田中俊领未央宫卫戍军包围丞相府,持皇帝诏书以贪污罪抓获丞相赵卫承,交付大理寺。皇后以及太子李丹被废,囚禁于西宫

建德十九年,冬中

朝臣联名上表皇帝,请求释放赵卫承,李叔不允,次日腰斩赵卫承于西市,斩首赵氏族人一千八百余人于王侯山下,并以雷霆手段收回所有军政事宜

建德十九年,冬末

李叔下诏至汉中,独召赵成回至长安封爵

建德二十年,春初

主帅赵成回至长安城外,方知赵氏一族皆被处死,其也被城卫所擒,反抗未果,被就地斩杀

建德二十年,春中

李叔派遣谢文忠之孙,南乡侯谢和前往汉中接管蓝田军权,镇守汉中以防蜀军反扑

建德二十一年

李叔革去大部朝臣,调拨洛阳防备廷衙官员充实中央,并下诏于窦宪孙子窦圭承继阴平侯爵位

建德二十二年

陈熙派大将张让领五万蜀军攻打汉中,以失败告终,蜀军损兵一万三,谢和遂南下攻陷十二县,夺得剑阁关

建德二十三年

北方匈奴吞并鬼方,李叔派遣窦圭驻守长城,以防匈奴南下

建德二十五年

皇帝李叔创立虎符制度,调兵以及攻伐需用虎符调令,使得将领即使作乱也不得攻取大周疆土

建德二十六年

时隔七十九年,大周迎来第三次全国范围丰收,国库再次充足,民生各有所乐兮

建德二十七年

李叔领百官至泰山祭告天地,举行封禅大典,遂下诏减免全国赋税三成一年

建德三十年

李叔令谢和率军攻打蜀国,蜀王陈熙薨于成都王宫,执政十九年,其子陈末继位,陈熙谥号为孝恭王

建德三十年,夏

谢和击败蜀国迎战军队,攻陷梓潼及阆中等数十县

建德三十一年

皇帝李叔开启大规模东巡,谢和势如破竹兵临成都,蜀王陈末弃城逃亡南昌,欲联和南中部族共抗周军,南中部族拒绝,以乞郎部为首上表归顺大周,谢和抓获蜀国王室三千余人

建德三十一年,冬

谢和攻陷蜀地,陈末孤守南昌一城,遂上表降书,被谢和否决

建德三十二年

陈末再弃南昌,西逃入藏,率四千兵马依附川巴国,谢和领军驻守蜀中,上表皇帝旨意,李叔令军待命

建德三十三年

蜀国王室于成都皆被斩首,万国使臣齐聚长安进贡

建德三十三年,夏

日国遣周使航海归国

建德三十四年

皇帝李叔令谢和攻川巴国,并于南中建立镇南都护府,由宗室李纯担任都护使,绝部族叛乱祸根

建德三十五年

谢和率领周军登上高原,攻陷川巴国数十镇,川巴国国王杀死陈末及其家人,将首级献与谢和

建德三十五年,夏

李叔令谢和不做停留,继续攻打川巴国,川巴随即迎战

建德三十六年

北方云中郡通往匈奴贸易重镇遭受匈奴骑兵洗劫,窦圭领兵迎战,活捉匈奴千骑长,匈奴于大周正式开战

建德三十六年,秋

皇帝李叔令窦圭率军寻找匈奴主力,并让宗室李石带三万兵马北上辅助

建德三十七年

谢和攻占川巴国全境,川巴国国王战死,其家眷被就地斩首,大军凯旋。窦圭寻找匈奴主力未果,遂返长城驻地,途中受到匈奴骑兵袭击,损兵四千

建德三十七年,秋末

蓝田大军回归至子午道,主帅谢和病逝军中,享寿六十二,全军素缟至长安,李叔领百官相迎,追封谢和为五原侯,赐予谥号武穆,令其子谢琮继承爵位

建德三十八年

匈奴再次大规模南下,屠尽云中范围十余县,消息传至长安,皇帝李叔大怒,遂派遣宗室李石,车骑将军白负,平北将军郭师,定北将军马三奇,阴平侯窦圭率领共计四十万兵马北上,推进式击战匈奴,为大周立国一百多年来首次大规模用兵

建德三十九年

长安刘氏一族与匈奴来往被都察院所抓获,李叔下令将刘氏全族处以绞刑,经由南氏族,赵氏族,刘氏族事件,士族于朝堂彻底失去皇帝的信任

建德四十年

大周马三奇部于乌云河遭遇匈奴主力,全军覆没,主将马三奇自刎,得到消息的白负部,李石部旋即包围匈奴主力,以弩箭阻拦匈奴骑兵突围,斩首敌军七万,俘敌三万,史称乌云大捷

建德四十一年

匈奴单于收拢部众,于白水同周军决战,凭借弓骑的优势,得以小胜,却在当夜被窦圭部夜袭,匈奴左贤王被抓

建德四十一年,夏

李叔于长安未央宫接待匈奴使者,允准匈奴的降书,签订匈奴每年上贡八万头牛羊,一万马匹的协议,大周并获得赔款二十万银,六万金

建德四十五年

皇帝李叔再次大规模南巡,经由蜀中乘船至东南,转向淮北

建德四十七年

李叔创立内侍堂,挑选宦者入堂习字,设立寺人官职制度,由掌印宦官管理玉玺,杜绝臣子利用玉玺假传诏书之事,消除威胁帝位的隐患

建德五十年

皇帝李叔令筑郎官兴建建业台

建德五十一年

日国再派遣周使,李叔念昔日田中俊之情,特令治粟令教授种植之道,准遣周首使,田中俊之子田中雄入蓝田大营学习军事

建德五十三年

西域宛国使团抵达长安,进献宛国公主,财宝二十箱,良驹十匹,以此请求周国出兵阻止楼兰的侵略军队,李叔允准,遂派安西都护府都护使,宗室李英领都护兵马前往谈判

建德五十三年,夏

经过周军的介入,楼兰答应退兵,却在李英撤退路上发动袭击,周军伤亡五千,李英下令反攻

建德五十三年,夏中

李英亲率三千骑兵穿插楼兰方阵,直捣楼兰营地,凭个人骁勇,杀敌三十余人,活捉楼兰副帅,骑兵回程再次击败已经混乱的楼兰军队,共计斩首两万八,获得战利品无数,史称西域战事大捷

建德五十四年

西域的胜利传至长安,皇帝李叔大喜,遂下诏册封李英为谯侯

建德五十四年,秋

李英所领都护军攻至楼兰城下,楼兰国王出城递交降书,割地四城,六十五镇于大周,大周在这一时期的疆土达到顶峰

建德五十五年

皇帝召都护使李英入长安听用,让其担任骠骑将军一职,安西都护府交于李英之弟李武全权管理

建德

建德六十年

建业台修筑完毕,高有二十余丈,恢宏至极,皇帝李叔召入百官,各郡官员代表于建业台赴宴,尤以谢琮之孙谢文才华横溢,李叔召其入士,封为御史,入中书府从事

建德六十二年

西南兴起神说教,教主韩明拥徒众数十万,被奉天使,意为上天派入凡拯救世人的使者

建德六十二年,秋

神说教天使一事传入长安,李叔愤而下诏,令蜀中守军抓捕韩明,韩明拒绝躲藏,前往官府自首,次日被押送入长安

建德六十三年

李叔下诏处死韩明,遭到部分朝臣阻拦,遂罢黜此事件的二十一名官员,巴蜀两地的神说教徒众起兵造反,攻下府衙,杀死郡守

建德六十三年,夏

五原侯谢琮病逝,李叔赐予谥号武襄,令其长子继承爵位。遂派李英领军征讨蜀中叛军

建德六十三年,冬

李英以两万兵马击溃神说教徒众十二万,再次一战成名

建德六十四年

李英领亲兵与地方军合围神说教徒众,斩首八万,俘敌无数,起兵一年的神说教被大周平息,李叔加封李英为冠军侯

建德六十八年

御史谢文上表谏书制度,于各地设立百姓谏书系统,开放民众有言论可表的先例,李叔特升谢文为御史大夫,辅助丞相管理中书府

建德七十年

黄河鱼腹曲又一次决堤,受损农地千里,死伤民众数万,谢文上表亲往鱼腹曲治难

建德七十一年

日国遣周使航海归国

建德七十三年

谢文用以麻袋盛沙堵绝黄河水流,并开掘河道数百里,释放决堤口后,得到可灌溉农地数千里,彻底解决了鱼腹曲决堤之患

建德七十三年,秋末

因谢文治水得以大功,皇帝李叔特封谢文为中书府令,赋予副相之位

建德七十四年,春

皇帝李叔崩于长安城外建业台,享寿八十一,谥号为武皇帝,其波澜壮阔的一生直到如今也被人们津津乐道,周武皇帝立下的功劳,奠定了如今的疆土

太子李承继位,次年改元隆盛

隆盛三年

皇帝李承病逝未央宫广明殿,享寿六十二,谥号怀皇帝,在位四年未做出功绩

原定太子因早逝于皇帝,尊怀皇帝遗诏,立太孙李象为帝,次年改元丰和

丰和元年

皇帝李象册封谢文为丞相,并朝议追封皇帝先父,殇太子李黎为成皇帝,入庙受万世朝拜

丰和二年

因先朝征战,天灾频繁,李象提全国赋税两成一年,以充实国库

丰和四年

丞相谢文首建内阁制度,取消中书府编制,负责地方事宜的批复,减轻皇帝的负担

丰和五年

李象颁布国铸铜制钱,平衡黄金,银子的市场价值,大幅度提升民众财富

丰和六年

大周市面流通出大量恶钱,使得刚颁布的铜制钱遭受贬值,黄金,银子的价值飞速增长,朝廷信用受损

丰和六年,夏

经内阁拟文平复百姓,开始大规模彻查恶钱来源,并加大力度收购民间恶钱

丰和七年

内阁查证恶钱来源于各地残余神说教徒众,遂全国下抓捕令,抓获徒众十多万

丰和八年

恶钱流通得到遏制,谢文以内阁颁布公文,特令铜山国有化,私人禁止拥有五两以上铜石,违者就地格杀,一时间全国商贾,民众开始上交私藏铜石

丰和九年

因谢文颁布的制度,恶钱被有效杜绝,朝廷信用回升,铜制钱得到流通空间

丰和十三年

寅时末,寺人发现丞相谢文猝死于内阁案台,享寿四十七,周身存三箩已批复奏折,京畿百姓齐聚送殡,哭声震天,经李象与内阁商议,为其上谥号为文穆,追封爵位文信侯,由其子继承爵位

丰和十四年

骠骑将军,冠军侯李英病逝,享寿六十二,李象赐予谥号忠毅

丰和十六年

皇帝李象崩于未央宫广明殿,享寿三十五,谥号恭皇帝

皇帝未有子嗣继位,内阁共举宗室江陵王李皓登帝位,次年改元元休

元休二年

李皓恩准一批朝臣告老还乡,并提拔新一批官员进入中央

元休三年

李皓取消朝臣之女入宫事宜,并下诏,征召全国范围秀女,虽遭到内阁阻拦,但李皓实施独裁

元休五年

李皓派遣筑郎官十人往蜀中挑选木料,选址渭水畔兴建甘泉宫

元休六年

因窦圭之子窦靖劝谏,皇帝李皓大怒下将其斩首,并取消窦氏阴平侯爵位,此举引发大量官员下野,其中便包括谢文之子,文信侯谢苘

元休八年

李皓再令筑郎官选址长安城二十里外,兴建长乐宫,朝廷没了忠臣的存在,李皓愈发肆无忌惮,内阁沦为皇帝附庸,无人再敢劝谏李皓

元休九年

因大肆修建宫殿,国库锐减,李皓遂下诏增加赋税五成,并在全国征召徭役三十万

元休十一年

东南百姓不堪重负,以当地士族子弟刘望为首造反,举兵二十万,攻占淮南

元休十一年,夏末

李皓下诏,令宗室李禹领兵征讨东南,并征收河北半年粮赋

元休十一年,冬

周军与淮南叛军遭遇,首战于虎头山小胜,李禹遂派先锋追击逃亡叛军

元休十二年

李禹的深入,使得先锋八千兵马全军覆没,加上后面粮草不济,军心有所动摇

元休十二年,夏

皇帝李皓听从宠妃建议,于洛阳兴建承天宫,永乐宫,再征召徭役二十万

元休十三年

刘望以包围之势困住周军左翼,李禹派右翼救援,却遭受伏击,宣告救援失败

元休十三年,秋

淮南东部会江郡,吴郡投降刘望,周军东线粮道被切断

元休十三年,冬

周军左翼军放弃抵抗,投降刘望,刘望遂称王,于淮南寿阳郡建立吴国

元休十四年

蜀中发生叛乱,贼首关昃号称神说教天使韩明转世,聚众十数万,攻陷蜀中半壁

元休十四年,夏

刘望以兵力优势击败李禹主力,李禹率残部逃入深林,与朝廷失去联系

元休十四年,秋

皇帝李皓派遣使者入蜀,承认关昃的行为,并封其为蜀王,将剩余半壁蜀地一同册封给关昃

元休十四年,冬

李皓得知东南战事溃败,遂令外戚黄卯领军二十万,再一次征讨刘望

元休十五年

吴王刘望派遣密使与蜀国结盟,并搜山抓住躲藏的李禹,押送至寿阳郡公开腰斩示众

元休十五年,夏

李皓得知李禹被腰斩后,急派快马下诏,令黄卯率军回师,并派遣使者入吴,承认刘望的合法性。至此,大周疆土上出现三个政权

元休二十年

没有了军事上的纷扰,李皓开始专注玩乐,五年间再建兴庆宫,骊山林园,百戏苑,上林苑,徭役高达百万,死伤者数十万计

元休二十二年

皇帝李皓时隔七年,终于召开朝议,第一道命令便是让全国进行捐款政策,官户不得低于五两银,民户不得低于两千钱,此费用则被用于兴建大明宫

元休二十二年,秋

大明宫图纸经由内阁筛选,敲定最为宏伟的方案,初步拟定地基一千九百公顷,单是前殿混元殿便设百丈高台,更有皇室林园,温泉宫,露昭宫,万福宫等数十座宫殿,房间数以万计间,为大周立国两百年来第一次巨大工程

元休二十二年,冬

因修建大明宫,大周再征召徭役,路途中冻死,饿死者不计其数,一时间全国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元休二十三年

匈奴单方面撕毁附庸协议,举兵二十万攻陷云中郡,屠杀民众十余万,皇帝李皓搁置未处理

元休二十三年,冬

李皓令内阁处理匈奴事宜,内阁派遣蓝田大营军队北上抗击

元休二十四年

日国派遣周使抵达长安,受到李皓高规格接待,并荒唐使后宫嫔妃相迎

元休二十六年

宗室李群所率蓝田军队于乌云河全军覆没,匈奴铁骑逼近夏阳,消息传至长安,举国哗然

元休二十六年,夏

皇帝李皓与匈奴签订协议,赔偿匈奴金十万,银五十万,美女一百,并承诺每年向匈奴输送银钱二十万,匈奴掠二十万周民退兵

元休三十年

皇帝李皓骤然崩于甘泉宫,享寿五十七,谥号为厉皇帝,在位期间大兴土木,丢失大片国土,签订不平等协议,横征暴敛,使得民生凋敝,于后世将其放进暴君行列

太子李尚继位,次年改元安民

安民元年

皇帝李尚释放所有徭役,停止对大明宫以及所有未完成的宫殿修筑工程

安民元年,秋

李尚颁下罪己诏,代先帝向天下承认错误,并清理一众谄媚之臣

安民二年

李尚亲临窦府,以天子身份向窦氏族人赔罪,并再次启用谢家

安民三年

李尚重建蓝田大营,任窦匡为其统领,任谢安为丞相,总领内阁事宜

安民三年,夏

李尚减免全国赋税四成两年,与民修养生息,百姓纷纷感恩戴德。蜀国蜀王关昃薨于王宫,执政十九年,谥号明王,其子关勋继位

安民四年

李尚以内阁颁布朝堂谏使,创立谏言大夫一职,赋予帝王不得罢黜的权力,以此遏制后世皇帝的行为

安民六年

经皇帝李尚与丞相谢安商议,遂以内阁名义,拟定爵位名单,册封安西都护府,宗室李士为邺王,世代镇守西域。册封镇南都护府,宗室李平为襄王,世代镇守南中。另册封了宗室四人为王,皆赐予封地,令其就藩

安民七年

经过四年的休整训练,时隔十一年之久,大周再次军备充足,蓝田大营恢复往日荣光

安民七年,秋

山东大范围丰收,此前的国家阴霾被一扫而空

安民八年

国库得以充足,皇帝李尚下诏窦匡,令其起兵十万南征蜀国,蜀王关勋派兵御敌

安民八年,夏

周军与蜀军于剑阁交战,窦匡派遣三千兵马以山道迂回形成夹击之势,击败蜀军主力,斩首五万,俘敌两万

安民九年

经过大半年的攻略,窦匡攻陷梓潼等数十县,再于江油交战蜀军,蜀王关勋遂派使臣往吴国求援,却恰逢吴王刘望薨世,其执政二十四年,谥号武王,其子刘志继位。由此,吴国救援行动搁置

安民九年,冬

仅一年,窦匡攻陷成都,抓住关勋及数千王室,一战成名,皇帝李尚遂下诏册封其为陈侯

安民十年

蜀国的灭亡让吴国感到危险,吴王刘志随即撕毁协议,起兵攻打桂郡

安民十年,夏

皇帝李尚令尚在蜀中的窦匡东进攻吴,窦匡得到诏令后,乘船以长江之流东进,三日便达章县,距离桂郡仅一百里

安民十年,秋

周军与吴军在河源渡交战,周军大获全胜,窦匡令士卒以火箭攻击吴军船只,激战一天一夜后,十万吴军全军覆没,史称河源大捷

安民十年,冬

窦匡领军攻陷吴国安凤,并就地驻扎,等待朝廷使者入吴劝降

安民十一年

经过数月的谈判,吴王刘志率领百官出城投降,其执政两年,遂被李尚册封为夏阳侯,幽禁蜀中

安民十二年

窦匡率领大军抵达长安,关勋被腰斩于西市,皇帝李尚令内阁拟定大封名册

安民十二年,夏

天下重新统一,帝国回归至正轨,李尚于建业台宴请群臣,追忆武皇帝之荣威

安民十七年

又经过五年的休整,皇帝李尚开始着手准备北攻匈奴,一血耻辱之战,却在同月病倒

安民十七年,夏

因皇帝病倒,重至无法上朝,丞相谢安暂领朝政,批复朝臣诸事宜

安民十七年,秋

太子李匮骤然薨世东宫,丞相谢安经由内阁商议,害怕皇帝得知后病情加重,于是决定压下不报

安民十七年,冬

以文信侯谢安同陈侯窦匡商议,决定起兵北上,得到病危的李尚肯定

安民十八年,春

日国遣周使在拜谒皇帝李尚后,航海归国

安民十八年,夏

周军主力斡旋匈奴主力于乌云河,但窦匡出奇兵,五日奔驰三千里,以两千弓骑夺取匈奴王庭,抓获匈奴王室数千人,随即只俘王子金乌禅归返

安民十八年,秋

匈奴大败的消息传至长安,皇帝李尚闻讯,安详的闭上双目,崩于未央宫广明殿,享寿四十八,内阁共同拟定谥号为睿皇帝。其登位之初颁布罪己诏,与民修养生息,收复蜀地,淮南,使得大周再次一统,外任窦匡,内命谢安等贤臣良将,让朝廷政治清明,各郡百姓无不穿素缟相送,史称安民中兴之治

因太子李匮先逝,李尚病重而未立太子,遂由内阁拥立李尚第四子李恒继位,次年改元玄明

玄明元年

先帝大丧事宜完毕,皇帝李恒接见匈奴使臣,与内阁商议战后协议签订之事

玄明元年,夏

大周与匈奴协议签订,匈奴附庸大周,另赔款金十五万,银五十万,牛羊各十万,并需每年进贡牛羊五万,马匹三万,其匈奴王子金乌禅作为人质,大周朝廷有权派遣驻匈奴军队于王庭,至此战事毕

玄明二年

有人持旧魏高祖所用夏雀剑入宫进献皇帝李恒,经由鉴定无误,李恒遂册封持剑者季童为献侯,领太史一职

玄明四年

东北辽郡八百里加急,缘由为辽郡生出大规模瘟疫天灾,相近冀郡也遭受部分感染

玄明四年,秋

以太医院组建的治疫队伍浩浩荡荡往东北出发

玄明五年

皇帝李恒大规模巡视蜀地,淮南等地

玄明六年

东北瘟疫得到遏制,不再继续传播

玄明六年,夏

蓝田大营统领,陈侯窦匡病逝军中,享寿五十,李恒赐予谥号忠武

玄明八年

东北瘟疫大部被治愈,太医院队伍返回长安,同月遣周使再次入周

玄明九年

皇帝李恒突发急症,骤然崩逝于未央宫大政殿朝堂上,享寿三十七,谥号为文端皇帝

因太子李珏年幼,以丞相谢安摄政为宜,次年改元武狩

武狩二年

丞相谢安于内阁颁布新政变革,于蜀中,巴中,荆北,荆南,东南,淮北,淮南,山东,河北,东北,河西十一地域设立军事都指挥使职位,集中地域性军队,建立十一军事大营,防止建德朝,元休朝所发生的举兵建国事,并再创立十一政所府,创立政要都查使,用以制衡,防卫地域军事都指挥使做大

武狩三年

东北狐越国更替政权,享国祚两百五十四年,新王陈卫改国号为朝鲜,并继续附庸大周,后世称其为陈氏朝鲜

武狩五年

西域使团抵达长安,带来新物种葡萄,哈密瓜以及新型酿酒法

武狩六年

元休朝所未建完的百戏苑遭受大火,毁之一炬

武狩八年

日国再派遣周使入大周学习,由丞相谢安设宴款待

武狩十年

全国迎来第四次大范围丰收,经过元休朝的黑暗时期,时隔三十七年后的如今,终于恢复民力,颇有仁明盛世之时的前兆

武狩十一年

皇帝李珏及冠,丞相谢安窸窣归还军政大权,同月谢安病倒

武狩十一年,夏

丞相谢安经李珏允准,以内阁名义在各郡建立子仓,子仓做屯粮用,与京畿十大母仓形成独立通道,确保日后再有战事,军队不会再为粮草所困

武狩十一年,秋中

病倒的丞相谢安依旧进行着朝廷方针制定,于秋季中旬病情加重,病逝于内阁外,享寿六十五,并留下天朝百年方针演论一册,皇帝李珏亲为谢安上谥号为文孝,将其未贪念权力,如期还政,辅佐睿皇帝,文端皇帝稳固大周的佳话篆刻于石碑上,立于泰山之巅。并称有其先祖谢文之风

武狩十二年

因献治国论有功的季童被升为御史大夫,入内阁行事,兼帝师一职,得到李珏首肯,恰逢文信侯谢安的离世,丞相位置空缺,皇帝李珏遂下诏任命季童为丞相,册封其为渭侯

武狩十三年

丞相季童进献淮女入宫,因淮女柔美,得到李珏的宠爱

武狩十五年

皇帝李珏开启大规模巡视,并令筑郎官于东海之滨修筑行乐宫

武狩十六年

在得到内阁商议后,大周开始在十一地域修建直道互通

武狩十八年

直道竣工,各地商贸路程减少,使得大周繁荣度增加,国库日渐充盈

武狩十九年

丞相季童颁布内阁选拔政令,以内阁名义从下臣中选拔进入候补

武狩二十年

行乐宫修筑完毕,皇帝李珏大规模东巡,以丞相都军政事,暂代朝政

武狩二十一年

丞相季童更替蓝田大营统领,以侄子季白统领京畿卫戍军队

武狩二十二年

季童领未央宫虎贲军东往行乐宫,拜谒皇帝李珏,称汇报两年军政事

武狩二十二年,秋

日国遣周使东往辞行皇帝李珏,率使团航海归国

武狩二十二年,冬

朝臣联名上表抵达行乐宫,请求皇帝册封季童洛阳侯,领洛阳地域军政事,李珏应允

武狩二十三年,夏

丞相季童领八百虎贲军进入行乐宫林园,上表皇帝李珏册立第九子李桐为太子,李珏大怒未准并下诏虎贲军抓捕季童未果,反被季童禁足,第二日被刺客杀死,刺客实为季童所指使的虎贲军都俭使安福越

武狩二十三年,冬

丞相季童领军护送皇帝李珏的尸体抵达长安,举行葬礼,享寿三十二,由内阁拟定谥号为灵皇帝

太子李桐继位,次年改元皇泰

皇泰元年

丞相季童以辅政大臣之职进行摄政,遂提拔亲信替换中央所有职位

皇泰二年

季童上表,册封自己的长子季闲为长信侯,次子季毅为东乡侯,侄子季白为骠骑将军,总揽蓝田大营军事

皇泰三年

时年十二岁的皇帝李桐以衣带诏诏令与宗室李浮,李良,命二人召集地方军队入京勤王,后被季童所知,只有李良一人逃离长安,宗室李浮被腰斩于西市

皇泰四年

丞相季童以内阁拟定皇帝李桐十三条罪状,使用摄政之权,废皇帝李桐为平原公,另立灵皇帝第十一子李言为帝,次年改元中泰

中泰元年

以朝臣联名上表,皇帝李言册封丞相季童为赵公,赋予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之荣

中泰三年

赵公季童以六十二岁之龄退于幕后,上表天子奏请其长子季闲继任丞相之位,摄政朝廷,次子季毅加封大将军之职,兼领大司马,蓝田大营统帅

中泰四年

北地夏阳由已故陈侯窦匡之孙,窦建率领起兵,打出亲君侧,诛杀权臣季氏的旗帜,消息传至长安,大将军季毅领蓝田精锐北上

中泰四年,秋

匈奴西南地域,沃泉得到当地部族支持,成功恢复已灭亡一百五十八年的鬼方国,并第一时间臣服于匈奴,免于刀兵之祸

中泰五年

窦建勤王军丢失夏阳,仅剩三千兵马退守茉县,季毅遂领大军形成合围之势

中泰六年

坚守一年的茉县被攻破,窦建于军中战死,皇帝李言册封季毅为文信侯,赐夏雀剑

中泰七年

皇帝李言晋赵公季童为赵王,封地河北,出行乘天子銮舆,佩十梳王冕

中泰八年

赵王季童病逝于长安府邸,享寿六十七,谥号为赵庄文王,长子季闲继承爵位

中泰九年

赵王季闲召朝臣于内阁议事,次日朝堂上以御史大夫为首,请求皇帝李言下罪己诏,并禅让帝位于赵王,皇帝不允

中泰九年,夏

骠骑将军季白领虎贲军包围未央宫广明殿,以护卫皇帝安全为由,公然幽禁皇帝李言

中泰九年,秋

御史大夫再领朝臣入广明殿请求皇帝禅让,僵持十日后,皇帝李言无奈应允

中泰九年,秋末

在进行三辞三让礼仪后,赵王季闲接受李言禅让,并于建业台上行禅让大典,册封逊帝李言为沛公,依旧可循天子礼节,西周灭亡,享国运两百八十六年

大周王朝编年史最新章节 下一章 第二章 西周帝王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