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者信徒作者年少轻狂,文笔烂如稀泥,剧情硬如基岩,人物凡如白纸。但我也不会放弃写作的初心,因为这是爱好。该文为末世对话小说,望读者会喜爱。
观察者信徒第一章节基本都是议论文,类似于散文,读者可直接跳过。
清风与花香所混淆,形成浓醇且幽香的气味,时刻在凤溪镇中飘荡着。大人们、孩子们,以及数不胜数的商人都车水马龙,来来往往。
早在清朝,凤溪镇已成远近闻名的物资运输口。成都离金堂至少70公里,单凭人驮马扛来运输一些物资极为困难,甚至是挑战。金堂是出了名的盆地,四周都是凭空凸起的山脊,整座城市如同一番木制的水盆。
为图两地物质的交换及民生有联系,上级决定将凤溪镇这个拥有决定性地理优势的乡镇作为两市区的物资交换口。只因凤溪镇四面环山,也被五条溪流围绕着,根本不需要马车作为交通工具,因为拥有方便的水运系统及轻捷的帆船。
民国时期,四川人口大量流失,导致人均占土地面积不等,地主们都猖狂了,毫无忌惮占夺弱势人群的耕地。没有土地就代表没有农作物可种,没有农作物可种就代表没有食物可得,这些没有土地的人也惨遭饿死。四川人口出生率与死亡率完全不成正比,每分秒钟都会流失3个生命,好几年都没有得到延缓。
也就这样,华夏造就了‘东人西调’的伟大决策及辉煌历史,山东、山西、河南等多省贫民都不远万里来到巴蜀,将原来一些荒废的土地重新运用起来。终于,四川的人均占土面积稍些好转,地主也得到了国家领导人的管治,犹如一摊篝火被熄灭,但遗留一些火星。
各省风俗异同,俗话说得好‘56个民族,个个出状元’,凤溪镇保留了大量的他省习俗,甚至是苗族的泼水节,但也无法忘记本地的人土风情。
每年栀子花盛开的时候,多少痴情儿女为爱狂?
现代,凤溪镇的人们已脱离水运的习惯,汽车、电瓶车、甚至是摩托车都成为了人们的依靠,已经没有人再去使用帆船渡水,已经没有人再使用牛马拉人。
学校、医院、电影院、政府、大量的公共场所是人们眼中的陌生人。这些都是西方人留给世界的礼物,但没有一件是跟华人有关的。
也就这样,凤溪镇总会诞生一些思想迥异并且志向出众的奇才,只不过会被一些封建式的习俗所埋没,永远也飞不出这间鸟笼。
尽管一些普通的知识分子诞生,他们也都会远走高飞,毕竟人是向往美好的,没有谁是愿意在凤溪镇这个小破地方呆着,荒废人生的。
但他的出现,彻底给凤溪镇书写了一篇永恒的历史,甚至是打破了人们对自然的认知。好比如扬帆起航在太平洋,突然升起的一大片乌云,本性反应应是意识到即将下雨,或者是马不停蹄而来的风暴。但出乎意料,那些乌云,只是远处火山爆发形成的一些石灰,飘洒在空中形成的火山灰罢了。
55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