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作霖的压力,不只是来自***的军事打击,还有日本的趁机胁迫。“济南惨案”以后,日本眼见张作霖半壁江山愈缩愈小,战火即将波及京津,影响东北,对其利益构成严重威胁,便加紧实施逼张及早放弃京津,退回关外,保境安民的策略。5月18日,日本驻华公使芳泽谦吉奉田中义一首相“训令”,警告张作霖:“战乱进展,将及东三省时,日本政府为维持东三省治安起见,或不得不采取适当且有效之措置”。而日本公使馆武官建川美次、华北驻屯军参谋浦江澄则在同一天奔赴京汉前线,请张学良、杨宇霆出面“劝告张作霖出关”。张作霖在答复中表示“东三省及京、津为中国领土,主权所在,不容漠视”,反对日本政府公然干涉中国内政。值此,日本看到张作霖这个工具不能完全为它所用,遂决意除掉他。。5月30日,张作霖在军事失利和日本的压力下,在北京召集军事紧急会议,经与会者权衡利弊得失,决定以陆海军大元帅名义,命令各路安国军全面撤退。6月2日,正式发表“出关通电”,声称在救国志愿未偿之时,决不忍穷兵黩武,祸延中外。6月3日凌晨,张作霖乘京奉专列离京返奉。6月8日,阎锡山第三集团军商震部进入北京,受到各界代表的热烈欢迎。四天之后,阎锡山所辖傅作义部和平接收天津,布告安民。北京安国军政府至此宣告结束,长达16年的北洋军阀统治也最后落下了帷幕,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京津易帜”。
东北易帜的起因有以下几点:一是皇姑屯事件。1928年6月3日凌晨,张作霖乘京奉专列离京返回奉天。关东军司令村冈长太郎打算派人刺杀张作霖,但这一行动不易掩盖罪责,遂由高级参谋河本大佐策划炸车,调动工兵在张作霖归奉的列车经过地点──沈阳皇姑屯车站南满路与京奉路交叉处预埋炸药。6月4日清晨5时30分,张作霖所乘列车驶至皇姑屯车站时被炸,黑龙江督军吴俊升当场死亡,张作霖受重伤,急救回沈阳,于上午9时30分不治而亡,这就是历史上的“皇姑屯事件”。 二是全国人民一致希望国家统一的历史潮流和民意。北伐战争爆发后,国民革命军一路攻势凌厉,进展迅速,很快就消灭了孙传芳和吴佩孚主力,虽然之后国民党发动了‘’四•一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但是毕竟和之前腐败无能的北洋军阀有很大的不同,使一般民众看到了一举改变民国成立后军阀混战、割据、军令政令不一、苛捐杂税多于牛毛局面的希望,全国统一已成为人心所向、大势所趋。东北民众也不例外,虽然说在张作霖的领导下东北保持了相对的稳定,但是为了争权夺利,爆发了两次直奉战争,使东北物价飞涨、满目疮痍。东北人民和全国人民一样也强烈渴望和平,要求统一。三是张学良的因素。东北易帜虽然说是民心所向、大势所趋,但是这也是和东北军最高统帅张学良的个人努力分不开的。因为虽然不排除张学良在谈判初期有希望通过东北易帜交涉延缓国民政府进攻,避免两线作战、稳定东北局势的打算。但是东北易帜最终的完成是和张学良舍弃个人利益顾全大局的爱国情怀分不开的。因为作为当时的东北最高统帅,张学良也完全可以采取自保的拖延战略来对付国民政府的统一战略,因为时值***、冯玉祥、阎锡山、白崇禧正因为裁军矛盾日益激烈,东北三省又一直比较独立,虽然***等意欲统一东北,但是慑于日本的压力也不敢轻举妄动。从易帜延期的几次交涉来看,纵然***极为希望东北马上易帜,并极力游说张学良,但是当张学良告之需要延缓易帜,***也是鞭长莫及,除了继续游说之外,也无其他更好的办法。由此可见,张学良是完全可以暂时采取只顾东北地方利益的自保做法,东北军内部如杨宇霆等就是持这种看法的人,但是张学良希望中国统一,为此,他毅然决然地实行东北易帜,这充分体现了他作为爱国军人在东北易帜中的重要作用。四是东北军的问题。张学良此时领导的东北集团已失去了昔日的强悍。在战场上,被南军所败,士气低落;首领被炸,整个东北都笼罩在悲愤无奈的情绪之中;集团内部,暗潮涌动,杨宇霆等高层人物各怀心腹事;东北虽为富庶之区,但连年的战争已将库存掏空。地盘本为支撑军阀生存的命根子,张作霖战败出关,原本为东北集团提供资源保障的黄河中下游和长江北岸诸省均为南军所占,财政断流,军饷都难以为继,这样一个集团,实难维系与发展壮大。 五是***的因素。东北易帜和以***为首的国民政府特别是***的努力分不开。因为在当时国民政府内部以冯玉祥、阎锡山等为首的强硬派,特别是冯玉祥和奉系矛盾很深,他们认为张作霖死后东北已失领导中心,士气涣散,力主乘胜出击,出兵关外,彻底消灭奉军,以绝后患。***一方面也希望尽快统一中国,乘战胜之威一鼓而下,但之前爆发的济南事件还历历在目,武力解决东北很可能会引起日本出兵干涉,引发和日本人的冲突。因此,***更倾向于政治解决。六是当时的国际局势有利于东北易帜。随着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及逐渐稳固,英美等大国为了保护其在中国的利益,反对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纷纷承认南京国民政府并和它建立关系,同时对国民政府的改订新约和裁撤领事裁判权等运动也给予了积极支持,希望能改善对华关系,扩大在华利益。但是日本首相田中义一在1927年上台以后推行了一系列比较强硬,激进的侵华政策,如济南惨案、满蒙自治、皇姑屯事件,这不但使中日关系急剧恶化,更激起中国人民的强烈愤慨,特别是济南惨案,引起了全国性的反日运动,使日本激进派不得不稍作收敛。同时,日本政府这些过于激烈的举动,特别是在东北的急速扩张,也引起了英美等西方大国的担优,害怕日本会独霸中国进而影响他们在中国的利益,于是英美等国对日本势力的扩张进行了干涉和牵制。如1928年8月,美国驻华公使马泰瑞特地访问东北,与东北军将领杨宇霆等交谈,表示东北易帜是中国的内政,美国方面支持东北易帜。英国方面也表示了对东北易帜的支持。这种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也使田中内阁受到了日本国内舆论的强烈攻击,包括枢密院、贵族院等日本保守势力,都认为皇姑屯事件炸死张作霖是极其错误的作法。在野党则利用皇姑屯事件攻击田中内阁,要求追究该事件的具体责任。这都对田中内阁形成了极大压力,田中政府自顾不暇,从而使它对东北易帜的实现不能有太过激烈的反应和举动。
1928年6月4日,张作霖被炸身亡。同一天,张学良、杨宇霆在北京与国民政府代表孔繁蔚举行会谈,孔繁蔚提出了解决东北问题的三个条件:(一)东北三省须悬青天白日旗;(二)奉军中的孙传芳、张宗昌、褚玉璞所部须受改编;(三)东三省须服从国民政府命令。正式提出了东北易帜问题。此时,张学良接到了张作霖被炸身亡的消息后,于6月17日化装潜回奉天。6月19日,张学良通电全国就任奉天军务督办之职。7月1日,张学良致电***,表示绝不妨碍统一,已令前方军队撤退,并派代表转致敬意。7月3日,张学良出任东三省保安总司令。7月8日,张学良派邢士廉、王树翰、米春霖、徐祖贻等4人前往北京,7月10日到达,随即对新闻界说:“张学良早求统一。皇姑屯之变,益增爱国之热度,而赞成统一志愿,尤觉须急速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