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艺术(1)
工作勿太紧张,连语文在内,不必急在一时,主要还是消化得好,否则随记随忘,亦是空的。
读俄文别太快,太快了记不牢,将来又要从头来过,犯不上。一开头必须从容不迫,位与格均须要记忆,像应付考试般临时强记是没用的。
目前贪多务得,实际也不会如何得益,切记切记!
一个艺术家必须能把自己的感情“升华”,才能于人有益。
一个半月之间念完文法,这是强记,绝不能消化,而且过了一晌大半会忘了的。
看了《夏倍上校》没有?你喜欢哪一篇?对我的译文有意见吗?我自己愈来愈觉得肠子枯索至极,文句都有些公式化,色彩不够变化,用字也不够广。人民文学社要我译服尔德,看来看去,觉得风格难以传达,畏缩得很。
你车上的信写得很有趣,可见只要有实情、实事,不会写不好信。
你说到李、杜的分别,的确如此。写实正如其他的宗派一样,有长处也有短处
短处就是雕琢太甚,缺少天然和灵动的韵致。但杜也有极浑成的诗,例如“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还有《梦李白》《天末怀李白》几首,也是缠绵悱恻,至情至性,非常动人的。但比起苏、李的离别诗来,似乎还缺少一些浑厚古朴。
汉魏人的胸怀比较更近原始,味道浓,苍茫一片,千古之下,犹令人缅想不已。
杜甫有许多田园诗,虽然受渊明影响,但比较之下,似乎也“隔”(王国维语)了一层。
回过来说:写实可学,浪漫不可学;故杜可学,李不可学。
国人谈诗的尊杜的多于尊李的,也是这个缘故。
而且究竟像太白那样的天纵之才不多,共鸣的人也少。
所谓曲高和寡也。同时,积雪的高峰也令人有“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之感,平常人也不敢随便瞻仰。
苏的词颇有些咏田园的,那就比杜的田园诗洒脱自然了。
此外,欧阳永叔的温厚蕴藉也极可喜,五代的冯延巳也极多佳句
讲《长恨歌》与《琵琶行》,觉得大有妙处。白居易对音节与情绪的关系悟得很深。凡是转到伤感的地方,必定改用仄声韵。
《琵琶行》中“大弦嘈嘈”“小弦切切”一段,好比staccato[断奏]像琵琶的声音急切;而“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几句,等于一个长的pause[暂停]。“银瓶……水浆迸”两句,又是突然的attack[进攻],声势雄壮。
《长恨歌》,那气息的超脱,写情的不落凡俗,处处不脱帝皇的nobleness[高贵],更是千古奇笔。
看的时候可以有几种不同的方法:一是分出段落看叙事的起伏转折
二是看情绪的忽悲忽喜,忽而沉潜,忽而飘逸;三是体会全诗音节与韵的变化。
再从总的方面看,把悲剧送到仙界上去,更显得那段罗曼史的奇丽清新,而仍富于人间味(如太真对道士说的一番话)。
白居易写动作的手腕也是了不起:“侍儿扶起娇无力”“君王掩面救不得”
“九华帐里梦魂惊”几段,都是何等生动!“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
写帝王逃难自有帝王的气概。“翠华摇摇行复止”,又是多鲜明的图画!
一一
源《傅雷家书》,将其做了几个方面的分类:谈艺术,讲道理,关于环境描写,谈教育,如何省钱,谈礼仪等
注:
体谅下,因自己总结分类,花费若干小时。如若转载到网络等,需说一下。
(自己用于摘抄,读书笔记,或某段的等不用说明)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