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曾出现过两位贤相:一位是早在春秋时期,帮助齐桓公中兴霸业的贤相,名叫管仲。另一位就是大名鼎鼎,妇孺皆知的诸葛亮。他们二人相同的地方就是他们的人品和才能都是一流的。
在历史上,管仲之名,似乎远远不及诸葛亮。这大概是受三国故事及随后风靡海内外的文学名著《三演义》的影响吧。诸葛亮未出茅庐之时,在卧龙岗躬耕,就自比管仲.乐毅,由此可见,他对管仲是如何地推崇备至。进而,从侧面反衬出管仲的才能在诸葛亮之上。
一个人,无论你多么地才能出众,如果没有人发现你,赏识你,提拔你,社会没有为你提供一个展示个人才能的舞台,那么,你的才能和名声终将寂寂无闻,湮没于历史的长河之中了。
管仲是幸运的,他遇到了生命中的贵人和知音~鲍叔
早先,管仲与鲍叔合作做生意,鲍叔出的本钱多,管仲出的本钱少。营利分红时,管仲总是拿得多,鲍叔总是拿得少。鲍叔还常对外人说,不是管仲贪心,而是他实在贫穷,况且还要赡养八十岁的老母亲。
打仗的时候,冲锋时,管仲表现得很消极,撤退时,闪得很快。鲍叔说,不是管仲不够勇敢,只因他牵挂着家中八旬的老母亲。他若是战死了,谁来奉养母亲?
管仲多次做官,又多次被罢免。鲍叔知道,这不是管仲缺乏才能,而是没有遇到赏识他的人。
想当初,管仲和鲍叔并不是一个阵营里的人。他们各为其主全力效命。齐国国君死了,两个公子,小白与纠展开了一场生死搏斗的权力之争。鲍叔保的是长子小白,也就是后来的齐桓公。管仲保的是公子纠。
小白在逃亡途中,被管仲射了一箭,伤中脚部。小白忍着剧痛,佯装身亡,总算是逃过了一劫。
历史往往会发生巨大的逆转。小白在逃亡数年之后,终于等来了转机,他重返故国,当上了齐国的国君。这就是后来在历史上大名鼎鼎的齐桓公。
公子纠失败了,管仲也失败了。等待管仲的将是身败名裂,死无葬身之地的悲惨命运。
就在这紧急关头,管仲生命中的贵人出现了。小白的胜利,鲍叔就成了新主身边的有功之臣了。鲍叔在齐桓公面前极力推荐管仲。
管仲可是他齐桓公的仇敌,他日夜都在想着有朝一日,捉住他,以最惨烈的方式报复他,以解心头之恨。今日仇人见面,分外眼红。恨不得食其肉,寝其皮而后快。他的态度是強硬的,坚定的。现在,定然还想赦免他,而且还要重用他,没门!
鲍叔以退为进,假意顺着齐桓公的意思说,管仲罪恶深重,应当重刑。况且,他现在像一只小蚂蚁攥在您的手心里,弄死他还不容易。待到齐桓公怒气平息了些,他才悉陈利弊得失,说管仲是不可多得的奇才,如果好如利用他,可成就千秋霸业。
齐桓也不是等闲之辈,这从他对挨那一箭的机敏反映上可见一斑。在那种群雄争霸称雄的时代,他也是素有大志,雄心勃勃。他最终还是采纳了鲍叔的建议。
管仲得到了齐桓公的重用。鲍叔成全了管仲,却甘居其下,这种美德亘古鲜有,令人敬佩。
管仲是他那个时代的幸运儿。如果没有鲍叔,也就没有名垂青史的管仲。如果没有遇到一代明主,那么,管仲也就没有展示自己的平台。没有一个好老板,也就难有一个好员工。
一个人要想成就一番事业,离不了特殊的时代,也就是时代造就英雄,也离不了伯乐的赏识和提拔,更离不了一个善于利用人才的好老板。三者缺一不可。特别是处于那种闭塞的社会,更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