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盛紘升迁至泉州六品
长枫七岁参加县试并获得案首。
❅
长枫和长柏两兄弟早己正式开蒙,盛紘忙着官场与人周旋教导他们有力不足,经过盛紘几番严选,为他们兄弟二人请了两位塾师--严夫子和陈夫子。
严夫子人如其名是个严肃的小老头,年将六十,是个老童生,数十载,未能中举,才回到家乡当了夫子。但写得一手好字,书写姿势,指腕用力,笔尖技法,皆有自己的一套心得,他仿得颜氏、柳氏两派笔法,已有七八成相像,写的极好。注:~1
虽说只是仿,但教怀金两兄弟写字的确是够了。
相比之下,陈夫子的性子要温和很多,是一个和蔼的小老头,教过许多富贵人家的孩童,在当地也是小有名气。
每日两位夫子轮换着来教学,严夫子教识字写字,陈夫子教读书习文。
请这两位夫子也不是说盛紘没有钱,恰恰相反,盛家有钱。祖辈做生意起家,算得上一个商贾之家,自盛老太爷读书科举起盛家就改换门庭,成了书香世家。但科举之后为官者不得经商,但盛家不只有这一房,远在宥阳老家还有二房。
大房家主盛维善经商,又有圣维这个兄弟在朝为官,赚得盆满钵满,富贵流油。
而三房有点不是东西,说话办事还处处不知好歹,开销全靠大房支援。
但大房处处忍让,实时贴补三房不说,每逢过节还要摆宴席邀请三房。
因“待己以严,待人以宽”,这样全宥阳都知道大房的好,都晓得三房不好,若有什么事,人人都会以为是三房的错。
因古代经商人家多有不忠不义名,盛家大房,如果盛家大房只顾着自己赚得盆满钵满,却对贫穷的兄弟不管不问。那些嘴碎或者仇富的人定会到处评价盛家大房嫌贫爱富。
而盛家大房这样子做,在宥阳却是人见人夸,反正只是给三房多花一点银,又没倾家荡产,又博得了好名声不说,还能给子孙后代留个金钟罩,岂不美哉?
要知道,不管在什么年代,名声可是一等一重要的东西啊!
盛紘有钱,但也不舍得家中两个孩子千里迢迢到京城读书。若出了什么意外,他也承受不起。毕竟大儿子长柏是当继承人来培养,小儿子长枫是他爱情的结晶。
俗话说:“有儿贫不久,无子富不长”。人们对生子这件事上尤为看重,因女性的整体地位不高,往往需要男子来撑门面,若这一家没有男子便会人人可欺。注:~1
☆
两位夫子已经教导长枫长柏几年,但盛紘在这地方任职期限己满三年,调任文书已下来。升至泉州当六品官。
盛紘本身极其会做人,每日忙着各种宴席,家里全有王大娘子忙活。
泉州,令很多达官贵族都向往之地,虽说不及江南富庶,但也是民财颇丰,且鱼盐之利船务之便。
盛紘考虑到家中两个儿子,百忙中也抽空和王大娘子说买大一点房子,好让家中两个读书有点清静之地,方可安心读书识字。
长枫到了泉州看到有属于自己的院子后,顿时间有点小感动。因长枫有保护林小娘和墨兰的情感,早早地表现出自己爱读书的兴趣。但这长枫表现出来的兴趣却让盛紘欣喜不已。
长枫三岁便被盛紘抱去了前院。刚开始由盛紘自己教导,但是越教越觉得长枫是块读书的料子,一点就透,聪明伶俐,教导一遍基本就记得完整,悟性又高。让盛紘感叹天下曲文星下凡,喜的盛紘眉开眼笑恨不得回宥阳老家告诉祖宗一番。盛家出状元这一个梦有戏。
但盛紘不敢把长枫忘不过目的事说出去,连枕边人和盛老太太都不想告诉,怕说出去折了长枫这个孩子。
但长枫学的太快了,盛紘只能让他和大儿子长柏一起读书。但每次做功课往往都会超过长柏一大截,两个都是自己的孩子,手心手背都是肉,哪有不疼的道理。而且本身盛紘把长柏当做继承人培养。长枫有出息,对盛家的发展也好,一笔写不出两个盛字。
自长柏读书认字起,目标明确知道自己要往哪个方向努力。
☆
长枫从林栖阁顽一个时晨回到自己的院子,站在院子里练字,前世作为非遗世家继承人,说白了非遗传承就是手工活,绘画和书法手艺完全可以以假乱真。但在这里书法和绘画不方便展现出来,只能慢慢控制自己的学习进度。
其实长枫完全可以不用去林栖阁,但长枫本身就有比别人多一世的记忆,去林栖阁也完全是为了安抚林小娘的心,顺带和小墨兰交流感情。
根据前世的记忆,小墨兰和林小娘完全都是反派代表人物之一。
女主明兰痛失母亲决定隐忍等有能力了再向林小娘复仇,长枫承认卫小娘的死,林小娘也加了一脚,但不完全是林小娘的责任。
但不得不否认原主刚开局的确很蠢,这个不用质疑。居然被别人三言两语‘绞说'不知后果如何便拿自己姐姐的聘雁做赌注,险些让盛家成为整个登州府的笑话。
而前面刚好身为大姐姐的华兰给卫小娘送了一件斗篷。明兰记着华兰恩情。不听卫小娘的劝告不要冒尖出风头。主动上场与顾廷烨投壶并赢得头筹。但卫小娘不想让明兰太出风头,说教了几句,便动了胎气。明兰未认真记在心里,待失去卫小娘后,才会牢记卫小娘的教导
而卫小娘腹中胎儿过大,导致难产且作为生育过一次孩子的卫小娘会不知晓嘛?不知道什么该吃,什么不该吃!!若是怕林小娘送去的补品怕得罪林小娘,这个就很搞笑了。她怀的是盛家的子嗣,盛紘就算不喜欢卫小娘,但也会看在腹中的胎儿给几分体面。
只怕卫小娘怀二时并想去母留子,好让自己的女儿没有母亲,从而得到盛老太太的庇佑。养在盛老太太跟前也算半个嫡出,盛老太太的教导和嫁妆。明兰也会得到,且夫婿剩老太太也会考虑周全,定比林小娘所出墨兰要好上许多。单单是这几点,足以甩墨兰好几条街。
至于陷害林小娘,她也出过补品不是吗?
还有卫小娘生产,家中自然只有一个小娘坐镇,盛家主君主母和盛老太太皆为不在,真是下的好大一盘棋。按照原著林小娘的心里不可能不动手。
明兰女主光环,在外人韬光隐晦,大巧若拙、小心谨慎。骗得华兰和长柏对她关爱有加,如兰靠后。
利用长柏对她的好,借王大娘子的手把她慕苍去斋林小娘的眼线拔掉。
一直觉得卫小娘的死和林小娘有关,后又找到自己的亲姨妈,单方面证据确凿,利用墨兰想嫁达官贵族的心,设计梁晗私同一事,从而被盛紘厌恶。长枫真的很想说,若真有本事,就把林小娘给斗到,而不是挑弱的下手。
后又因顾廷烨想娶明兰为继室,明兰为了自己的幸福,不记如兰对她的好,设计如兰和文炎敬一事,拿如兰来当挡箭牌,当枪使,差点害死如兰,带着盛家的愧疚风光光嫁到侯爵府做侯爵大娘子。
可如兰却因此坏了名声,被伯母抓住了把柄,处处刁难。好在文言敬上进又有盛家扶持得以升官,如兰的处境才好过一些。
王大娘子作为嫡母,自然不可能把明兰当做自己亲生女儿一般。但她生的儿女,可把明兰挡住自己的亲妹妹。
盛老太太一心扑在明兰身上,任由明兰对长柏如兰下手。事后还叫导明兰更多方法。
如果顾廷烨没有建功立业的机会呢?
☆
科举制度是封建时代所能采取的最公平的人才选拔形式,它扩展了封建国家引进人才的社会层面,吸收了大量出身中下层社会的人士进入统治阶级。
童试有三部分组成——县试、府试、院试。清朝童试三年两试,一为岁试,一伪科试。逢寅、审、巳、亥年举行“科试”,丑、未、戌、辰、年举行“岁试”。
童生可在三年内参加一次科试和一次岁试。经科试和岁试,他们依次参加县试、府试、 院试。县试多在二月举行,由知县主持。
县试一般考四场或五场。第一场通过者就可参加府试。府试由知府主持。府试通过者方可参加院试。院试是童试的最高一级,它由学政主持。院试通过者才可进入官方学校,成为一个地方生员。***先生1896年参加县试。1896年恰是丙申年,为科试年。
***先生在院试中提到“经古”和“提堂”,“幼童”。“经古”是院试考前的一个测试。“经古”题目最初为经解、史论、诗赋。咸丰时增加性理、孝经论志。
同治十年增加算术。光绪二十三年增加时务。考生只须选其中一门考试即可。同时,清朝科举制度规定,十五岁以下的考生为“幼童”。(洋务运动中的留美幼童或源于此吧?)幼童不须考“经古”,他们考默经或背经。
经文由学政指定,并且要由学政监考。学政看陈先生幼小,所以问为何不考幼童。当然,学政考过的幼童他都记着,看到陈先生之后才发现他未考幼童。陈先生年以十七,不是幼童。所以考“经古”不考幼童。
陈先生说他“经古”考取“提堂”什么意思呢?清朝科举制度规定县试第一场为正场,考前二十或三十名者提考于县大堂。他们被称为“堂号”,由知县面试。县试最后一场考前十名者,他们府试时试卷要加盖“堂”字,其考场设于大堂。这被称为“提堂”。
府试“提堂”与县试类似。院试时,府试的“提堂”和“经古”考试通过者要提考于学政大当堂前,也就是说他们的考场在学政大当堂前。
陈先生说“经古”考取“提堂”,也就是说“经古”考试名次靠前(一般是前十名)。既然“经古”考取“提堂”,那就要提考于学政大当堂前。
当然,他们的试卷上盖有“堂”字。陈先生也是通过其试卷上的堂字知道其考取“经古”考取“提堂”的。清朝府试、县试的第一名要在学政面前面试,“经古”考取“提堂”也要面试。注:~1
一月底,县衙如期贴出布告,二月六日如期举办辰年岁考,五日连考五场,即日起,诸位学子方可开始报名。
长柏自觉的没有长枫学的快,还需再多读几年,稳妥些再考。长枫一人独去参考,长枫找人互保,再找廪生作保,诸多琐事一一办妥后才到县衙报名。
负责笔墨登记的是一个头发花白的老秀才,当听到长枫七岁时,忍不住抬眼,唏嘘道:“如此年岁就开始参加童试,了不得了不得。”
“少年意气且来试一试罢了。”长枫谦虚道。
老秀才一一核实长枫的姓名,籍贯、年岁、体貌等,将登记好的‘入场书'交回到他手中。
二月初四,学童不惧春风寒,鸡鸣窗亮始读书。
长枫记忆力“朗读数遍可盲诵”,即便明日就要参加县试,长枫也没有懈怠。来到泉州后,每日天蒙蒙亮便会由春柳春琪叫起床先热身半个小时,读书半个小时。
睡在旁屋的舟安听到动静赶紧起身,自己亲自端来热水。“明日就要去贡院考试了,还以为哥儿会多歇一会呢!”
长枫洗漱完,道:“即不是今日县考,那便同往日无异。人不肯借口心慵意懒,有一便有二。应该是去请安的时辰了吧,快些走默迟到了。”
舟安是盛家升迁到泉州后盛紘给长枫长柏严选了几个家生子。
长枫喜欢伶牙俐齿的,就挑中了舟安。长柏喜欢办实事的,挑了一个沉默寡言的。
请安时寿安堂内,盛老太太难得说了几句场面话。意思是长枫定能考中,莫要胡思乱想。
盛紘也鼓励长枫沉稳应答。
请完安,长枫带着舟安去林栖阁,熟悉的烧香味,长枫不禁失笑,可能一顿关心是免不了。
自一个月前长枫透露出要去参加县考时,林小娘就开始日日在林栖阁偏堂房内诵经、焚香、祷告。希望长枫科考顺遂,光耀盛家,也为林栖阁增光。
总而言之,就连不喜欢林栖阁的老太太都十分重视长枫参加县考这件事。家族重视科考的程度,可见一斑。故此,盛家一家满怀期待。
“春日湿寒,贡院里风又大,多带一些被褥和小炉,在里头点上银霜碳,暖和些,不然遭罪。”
“考试的笔墨纸砚可备齐了?,多多备几只笔,省得耽误你考试。”
“啊娘,儿子劳你费心了。”
“你是我生的儿子,说什么费不费心的。”林小娘笑着伸手点了点长枫的脑袋。
长枫搞笑对林小娘一辑,顿时又把林小娘逗得乐不可开支。两岁的小墨兰在奶妈怀里不安分,半天不见哥哥来抱自己,挣扎着要下来。
。
是夜,四更天里,更夫们游走报更,还会多添三敲锣,呼道:“参加县试者,及早动身。”以此提醒家离贡院远的考生,及时出发,不要耽误了时辰。
不一会儿,又听闻县衙放响“头炮”,宛若如夜里惊雷,以此为出发信号,住得远的考生不可再拖沓。
盛家
从头大尾清点一遍所需物件之后,马车出发了,盛家对林小娘亲自送长枫赴考睁只眼闭只眼。
……
半月之后,县试五场考试全部结束,依据前面四榜的成绩,象牙贴出最终榜单-~长案。长枫年纪小
文采最佳,位居第一即为县试案首。
林小娘顾及盛府和长枫的名声
。真想出去告诉所有人,我儿子真真是曲文星下凡。这次狠狠压了葳蕤轩一头,林小娘子觉得心里畅快不已。
❅
找各种文献和网络资料头很大,你们凑合看吧。
☆
在古代科举考试中,我们可以看到庠生、秀才、贡生、增生、附生、廪生,举人、进士乃至探花、榜眼、状元的冠名。其实,这些名称都是旧时科举考试过程中,考生获得的不同等级的功名。
在不同的朝代,对于上述某些冠名的含义会有所差异,就清朝而言,要搞清楚上述名称,首先要从童生说起:
童生:凡是学举业的读书人,不管年龄大小,通过了县试、府试两场考核还未考取秀才之前统称为童生(也就是说,要成为秀才首先是成为童生)。
庠生:指通过院试考的童生,又称生员,俗称秀才。包括县学考取的 “邑庠生”,和在府学考取的 “郡庠生”。因为学校叫庠,顾叫庠生。注意,“庠”这个字读“xiang”,音同“祥”,而不读“痒”;前面看到的把庠生误做人名的对话同样误读为“痒生”了。
秀才:不同朝代的定义也有所不同。
明朝的秀才就是考上县学或府学的童生,即庠生。所以秀才也是庠生的别称。
然而清朝的秀才,考取比较严格,考生通过县试,府试以后,还要通过院试。才能叫秀才。院试则必须由钦派的学政主持。院试第一名,叫案首。
考取秀才以后就有了一定特权,包括可以站着和县知说话、免于差傜、不予上刑等。但是,必须每年参加考试,考试不及者,可能将受到申斥、警告甚至除名。
秀才又分三等:廪生、增生和附生
廪生是指秀才经过岁考和科考两试成绩优秀者。其中廪生政府每月给廪食(就像现在小公务员了),即廪膳生员,其中廪生有名额限定。并有资格被选为贡生。
增生是指岁考和科考两试成绩仅次于廪生者。政府不给廪食(小编突然想到现今公务员体系编制外的临时工)。这部分主要由于读书人较多,要求进学的较多,而廪生名额有限,因此又扩广了一定名额的生员(就现在的扩招生),该部分生员为了区别于廪生,顾叫增广生员,即增生。
附生由于后来读书人一增再增,又于额外增取,附于诸生之末,称为附学生员,即附生。
由于廪生和增生都有固定的名额,而附生没有数额的限制,所以后来凡是初入儒学的生员,统统称为附生。再从附生中经过考试补充廪生与增生。
贡生是指经过地方政府如县、州、府乃至省向朝廷推举,经过学政选拔,成绩特别优秀的生员而成为国子监的学生(吼吼,北大清华保送生)。但是与其他国子监学生不同,贡生是正途所出(非钱买来的,也就是说国子监也有花钱买的)。贡生被送人京师国子监学习深造,肄业后由吏部派任知县、县丞、教谕等官职,因而入国子监的贡生又称贡监。
贡生相当于举人副榜,贡生又分为:岁贡,恩公,优贡,拔贡,例贡
岁贡:府、州、县每岁或数岁得选拔廩生一、二人,保送到京师(又见北大清华保送生),入国子监肄‘yi'业,称之为「岁贡」。
恩贡:是指国家有庆典或登极诏书,凡该年当上贡生者,皆称恩贡。
优贡:每隔三年,各省可选拔秀才中品学俱优者,经学政考定,会同巡抚保送,名额二人至六人不等,贡入京师,经过朝考后,绩优列一等者,派任知县,二等者任教职,三等者任训道,谓之「优贡」。
拔贡:拔贡经礼部奏请廷试,取入第一、二等者,在保和殿复试,绩有列一、二等者,以七品小京官或知县、教职给以任用。
副贡生:是指各省乡试录取正榜的举人之外,另外录取的副榜,准作贡生,进入国子监肄业。
例贡:拔贡经礼部奏请廷试,取入第一、二等者,在保和殿复试,绩优列一、二等者,以七品小京官或知县、教职任用。
举人:经过乡试(省考),被考取的秀才。乡试每三年举办一次,逢子、卯、午、酉年的八月举行,因时逢秋季,故称「秋闱」。各省秀才集中在省会的贡院中考试,但不是所有的秀才都有资格应试,必须在各州、县学政举办的科考中名列第一、二、三等者才有资格参加。
乡试中试的举人,第一名成解元,第二名叫亚元,第三名至第五名称经魁,第六名叫亚魁,第七名以下,均称文魁。
贡士:通过会试考取的举人,叫贡士。
会试照例在乡试举行过后的第二年三月举行,由礼部主持,通称「春闱」。有了贡士资格,才能参加最后一关考试殿试。
进士:通过殿试考取的贡士,叫进士。殿试等级分一甲,二甲,三甲。所用参加殿试的贡士都可以列名。
一甲第一名称狀元,赐进士及第。第二名叫榜眼,第三名叫探花,均赐进士及第。二甲进士赐进士出身,第一名叫传胪,三甲进士同进士出身。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