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我的天空
曾墨瀚离开新艺广告公司后,在家里呆了三天。
三天的日子,过得很充实。其中有两天是礼拜六礼拜天,黎亚兰有时间整天陪着他。
没有工作上的牵绊,放开所有的烦恼,做一些好吃的犒劳自己。
久违的画室又有了时间泡在里面。
听着音乐,继续完成那幅搁置已久的维纳斯石膏素描。
黎亚兰帮他收拾房间,洗衣服。没事情了就坐在他旁边,注视着他专心致志地画画。
她也是第一次那么认真地看着一个人画画。
第一次感觉到绘画的美和对心灵的触动。
大学时对美术系的同学很反感,轻视。
曾墨瀚让她明白了自己过去是多么的可笑。
书画同源。自己过去还自诩是一个不错的文学爱好者。对艺术的东西为什么那么排斥呢?
黎亚兰开始对曾墨瀚画室里的东西感兴趣了。
她把墙上的每一张画都认真地看了一遍,不明白的就问曾墨瀚。
只是她看到那几幅文寒临的肖像画时,心里总是有点酸楚的感觉。
也回避着。
在后来两个相处的日子里,黎亚兰就成了曾墨瀚的艺术方面的学生。
再后来她就心血来潮,跟着曾墨瀚学绘画了。
曾墨瀚也没想到黎亚兰学起画来,感觉特别好,领悟能力强,很多东西一讲就明白。
文学方面的基础和功底,成就了黎亚兰在绘画学习上,比其他人有明显的优势。
曾墨瀚基本上走出了失业的烦恼阴影。他开始着手找一个自己喜欢的工作。
其实,曾墨瀚的工作事情倒不是一个问题。
问题是他愿不愿意去做的问题。
趁着没上班的空闲时间,曾墨瀚从城西的海棠湾到城北的体育场,甚至是岷江对面的凌云大道的艺术玻璃公司。
于锡伟得知曾墨瀚离开了新艺后,竭力邀请他去他和妹夫的艺术玻璃厂做设计师。
曾墨瀚还是婉拒了于锡伟的邀请。在他看来,艺玻厂对他没什么吸引力。
曾墨瀚找工作的标准是:兴趣,工作的氛围,快乐。工作,不仅仅是维持生活的手段。还有工作带来的成就感和快乐感。
基于这样的标准,曾墨瀚在嘉州市,短时间难以找到他心仪的工作。
两千年过后,嘉州市的股市狂热浪潮已经褪去,证券交易所的成立,各种关于股票交易制度的健全完善,使得过去那种只赚不赔的畸形交易状态已经不存在了。
在那几年,从城北黑市股票交易中心,有人欢喜有人愁。上演了许多人生的大悲大喜。
师院一位退休副教授,倾尽自己的所有资金三万元,一路高歌猛进,竟赚了六十多万。
是为大喜。后来却大喜过度,精神失常,成了现实生活中的范进中举。是为悲。
而曾墨瀚的高中同学刘洵,和他一起赚了差不多十万左右。却没有像他及时收手,后来买了不少的高价股,期望能够赚得更多。
曾墨瀚曾经劝他早脱手,他坚持着要等着赚个三十万才清仓。
谁知后来手里的三只股票,一直跌跌不休。
一下亏损了二十多万。
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一个在银行上班,每个月拿几百块工资的人,二十多万,意味着什么?
后来这两位都进了精神病医院。
曾墨瀚所幸适可而止。虽然最后一支川盐化亏了二万多。整体上还是赚了七万多块。
对于股市,曾墨瀚连一个初学者都算不上,更别说要去股海畅游了。
因为他明白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经济头脑太欠缺。还是老老实实的做自己擅长的东西。
至少不会被关到山湾宾馆后面的精神病医院,等着别人来看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