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梗黄金时代
“魅力是让大英帝国衰败的因素。它并不存在于外面那些潮湿的岛屿上。但凡是它遇上的,终究逃不过被玷污和扼杀的命运。它杀死爱情,终结艺术。”
——安东尼·布莱奇
“我也曾在保定生活过。”
第一个讲这话的是闫肃老师——我的忘年交,一位名字听起来很严肃其实很随和可爱的老人;是位精神矍铄,一生致力于艺术事业的伟大的歌唱家。
起初只有他一人的声音,只是低沉的絮语和模糊不清的低喃,但逐渐地就变成嘈杂的呼叫。
各种各样的声音,或尖利或低沉,或忧愁或惋惜,从汽车玻璃车窗的边缘溢出,从列车车门的门缝中逃逸,从列车员推着的银色小餐车里挤出,从贵妇人的名包和香水瓶里溜走,裹挟还没来得及被风吹散的最后一丝酒香,以及初夏里栀子花和澄澈河水的清凉气息,无一例外不在低喊:“我也曾在保定生活过。”“我也曾!”
我也曾有过诗歌一般的生活。
我也曾有过——那染上酷暑日灼热阳光金子般色彩的短暂而易逝的年代。属于田园的年代。
那些矮小低落却不失诗意的建筑群,在静默中矗立了几个世纪,带有被常青藤缠绕的彩漆斑驳剥落的尖塔,碧绿有如暑日里平静湖面的玻璃窗,宛若在雅典神庙前伫立着的石柱廊,盛开草莓花、结满葡萄的花房温室,广若湖泊的喷泉池。再深入内部,在傲慢而高耸着的穹顶之下,满是奇彭代尔式的精良家具和异域色彩的巨型挂毯,晶莹闪烁着的枝形水晶吊灯和镀金驳落的青铜烛台。通往“楼下”的楼梯口处插满黄水仙和白色月季。看家狗伏在门前享受片刻的阴凉,柔软油亮皮毛染上橙红色暖光。
你要知道,田园是一切的开始。
在这儿,之于我,这确乎是一切的开始。
在这童话世界里催生出艺术和美,催生出爱情和别的什么我从没搞清楚过的感情。我所拥有的一切、将其与别人别开来的东西——全都根植萌生在保定乡间。
在那儿我吻过我的初恋,我们把兰花插在纽扣孔里,把盛酒和新鲜草莓的篮子挎在臂弯里;在山坡前的草坪上我和朋友一同打一场篮球赛,明媚春光里风呼啸着吹过鼓起的白衬衫和凌乱的墨色碎发;我在教室里撞见一对幽会的年轻恋人,烛光昏暗摇曳,麻布长裙滑至脚踝;在那儿我看着姐姐出嫁,她穿祖母留下来的白色婚纱,曳地头纱拖满整个楼梯台阶,发丝间别着栀子花蕾。
这些乡间的堡垒,河畔的精致庙宇,这些由银制茶壶、细平纹布桌布、绣花睡衣、雪杉和栗树的树荫、金丝菊和美人组成的庞大集合体,带有着微妙而隐晦的象征意义,一种田园牧歌式的、大城市人无比向往的情愫。
庄园时代即保定的夏日时光,是一年中不可多得的酷暑日。一切保定人的禀性,一切的坚韧,哀愁,优雅,克制,至高的美与爱,最短暂的幸福感和最漫长的余韵,全都隐匿在草茎和石墙里,隐藏在“楼上”和“楼下”交界处的楼梯阶梯上。而城市无法做到这些,北京拥挤的道路网和庞大琐碎的铁路系统使其无法承担如此深重复杂的情感,并且不断催生嘈杂与混乱。人们蜗居其中,举手投足间无意取悦他人,无法再体会到微妙的欢愉。现代的新潮和原始的粗俗似乎只有一线之隔。
但城市是幸运的,因为属于它的时代即将到来。
首先变空的宅邸并非都由于主人主动搬出,但这又有有何区别?大规模的搬家游戏已经在可预料的范围之内了。
我眼睁睁看着越来越多的人将陶瓷餐具装进藤编箱,用大箱子小箱子填满汽车,笨重精美的家具被罩上白布,变成僵死的幽灵。喷泉不再喷水,庭院变得冷清,贵妇人站在空荡前厅同我道别,“你知道晓攀……我只是很可惜这的房子。”
但大城市可比这刺激的多!大城市!那里有大型机器,有邮局和银行,地铁方便而快捷,牛奶白的公寓楼一幢挨着一幢。
“我们会在夏天时回来!”“我们会领着闺女回来度长假!”开往市区的列车鸣笛悠远而尖锐,而告别声中的承诺变得模糊不清。
我站在浓稠显赫的夕阳下,在松枝、石头和河水的气息中独自展开初恋十年前的来信,结尾是“爱你,或随你怎样。”
那是我成年后的某天,我选择主动终结田园的年代。郊外的船坞冷冷清清,而开往北京的列车上人声嘈杂。邻座的老先生已经谢顶,却穿一件暗色的平纹布西服,系浅色领带,活像个漂亮的男学生。他起先对我的出现略表惊讶,但随即便趋于平淡。
“毕竟在这样一个乱七八糟,发生什么都不足为奇。”
“我们都是出逃的人,晓攀。”
他继续说,神情沮丧。“从恢弘的诗篇逃往庸常的琐碎中去,而这却是我们自己选择的。这不能不说是荒谬。再过不久,所有人都将变成拿碟形杯喝香槟的粗俗的投机商,被那些现代人同化,女人们试图闯进政府。
“一切老派作风都将不复存在。晓攀,田园时代的终结是保定黄金时代的终结。”
“下结论不宜太过武断。”我看向窗外疾驰而过的浓郁树影,列车开始减速,马上就能听见月台传来的摇铃声。“不开玩笑地讲,至少女人参政在我看来还不错。”
”我想,我们也许不久就会迎来另一个非同凡响的黄金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