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短几天,京城四纨绔都正经进了各部衙门,虽然都是小的不能再小,让人看不上眼的存在,已经让郁离心怦然。
这一世,会否因为这些改变,西卫会有不一样的结局?
明国公府这些天人心惶惶,虽还没有接到明旨,但人心都有一点数,明国公府这次是要缩水了。
给唐彦之传纸条的是唐三爷唐敬之小妾的哥哥,唐敬之首先就被怀疑了。他为什么这么做?他有什么用意?他是要救唐彦之还是要害唐彦之?
随着国公府里几位爷被挨个问话,他们的贴身侍从也被传讯。在刑部被问了什么,外人不得而知,只知道后来也都被放出来了。
刑部衙门口每天都有各府打探消息的人,随时把信息传回各家各户。当他们看到唐家几位爷的侍从们脸色难看的走出去,都不免猜测,这是被扒出了什么了不得的内幕了。
田小雀从里面出来,立即被几个平日常玩的损友围上,向他探听内幕。田小雀面色为难:“我只是个文书,不管审讯。不过我倒是听说……”
“什么……”
“唉!都是人家府里的私事,没什么好说的。这种后院官司只要人家家主不追究,谁也管不着。走,喝酒去。听说杜铭俊那厮考进了户部做账,让他请客。”
酒酣之际,他还是透了些口风:“嗨!勋贵人家也有勋贵人家的烦恼。咱们西卫最重嫡庶,一向是嫡长子承爵。庶子们想要找机会出头也是可以理解的。”再多便不说了。
当晚陪他一起喝酒的人里,有一个人拐弯抹角和唐二爷唐奉之的奶哥哥是表亲,别了田小雀,扭头就进了明国公府后门,面见了唐奉之。
把所听所见一学,唐奉之品出一点味来:“后院官司?承爵?后院……”
联想到那几个兄弟们的侍从刚回到明国公府,就被自己老爹派人秘密处置,他觉得自己发现真相了。
唐奉之眯起眼睛,正仔细盘算他的夫人和新纳的莲姨娘一起哭哭啼啼向他走来,大着肚子的莲姨娘更是凄惨无比:“二爷,这个国公府要是容不得我,还是放我走吧!这孩儿跟着我浪迹天涯,虽没有荣华富贵,总能保住一条性命。”
唐奉之的夫人也哭,今这事也倒霉,如果她不摘干净自己,还怕这臭头落自己身上了。她嫁来明国公府十几年,没有生下一男半女原本就底气不足,要是再落个戗害子嗣的罪名,那真是死也不得好名声了。
“二爷,今天这事我敢拿性命发誓,真不是我做的。咱们这一房好不容易有个子嗣,我怎么会下黑手……”
唐奉之心里一跳:“发生了什么事?什么黑手?”
原来莲姨娘的夜宵里有人放了落胎药。
唐奉之并不相信夫人会这么做,因为莲姨娘肚子里的孩子是他们二房唯一的孩子,若能生下一个男孩,他们这一房才有可能继承爵位。明国公府到现在都没立下世子,其根本原因就是嫡房无子。
唐奉之第一时间联想到的,就是后院官司……
接下来的日子,唐奉之疯了一样纠查国公府上下,他到底是国公府嫡子,有老太太撑腰,大刀阔斧查了几天,竟然给他查到不少内幕,包括几个兄弟都收买了下人给他的妻妾下药,让他这一房生不出孩子。这事要是外人说的,明国公还能压一压,偏偏是自家人查出来,真的不能再真。
唐奉之举着菜刀追几个庶弟,成了明国公府一道亮丽的风景。
几日后,疲惫的明国公上折子请封唐奉之为世子,圣启帝良久后方道:“明国公治家不严,至使嫡庶不明,上下尊卑不分,庶子胆敢戕害嫡子。数罪并罚,这国公名号,还是换一个吧。”
明国公府贬成了建安伯府。
殷循却因大义灭亲,再加上战功累积,他的安国侯府成了安国公府。
明国公,不,建安伯瘫软在地。百年公府,终于毁在他手。
同一个京城,同一片天空,建安伯府和安国公府冰火两重天。一方承受满京城的嗤笑,一方大宴宾客,庆贺荣升品阶。只不过看似繁花似锦的幕后有多少猜忌,那就不得而知。
唐氏甩杯子砸碗,发泄着心中的不满,末了还要安抚建安伯:“哥哥且宽心,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事。用不了两年,管叫你还是明国公。”
事情到了这一步,谁也不是傻子,不管是他还是殷循,都知道是被皇帝给算计了。只不过皇帝的算计是阳谋,光明正大,你躲不开,除非是摆明了造反,否则就得乖乖接受。
殷循有兵权,但不到万不得已,他也不敢造反。圣启帝仁心仁政,颇得百姓敬仰,这时期造反,那就是西卫公敌。
这也不说了,西南盛家,西北凌家,都是不可小觑的力量,殷循没有必胜把握。
殷循缓缓吐出一口气说道:“皇帝比以前聪明了。”
居然懂得让对手内部分化,不费自己一兵一卒。
“今冬咱们先蛰一蛰。皇帝是个要面子的,他要动咱们,必须有个强有力的借口。而且即便有借口,他也未必来硬的。待明年东卫再次举兵来犯……”
他望向与座的心腹家人,具都露出了然之色。
他又向殷正问道:“下面人来报,慕家大郎回京了,说说看,慕家这大半年来都干了什么?”
慕忆进京叙职,没进家门先入了宫门,至今未有消息传出。先前有传言说他们叔侄在凤南府做下了事,很可能会入罪,殷循不这么认为。一但皇帝想贬殷家,必然要扶持另一家与殷家抗衡。做为曾经的亲家,如今落入低层的慕家很合适。
他心里忽然一动,问道:“宁儿何在?”
殷正一时想不起来谁是宁儿,倒是唐氏撇嘴:“你倒是还心疼她,还承认她这个侄女。”
殷循道:“她是六弟的女儿,怎不承认?她母族虽是慕家的,身上到底还流着殷家的血,不可薄待她。”
想一想,回京大半个月了,偶尔也见过那丫头一两面,可她就像是个小透明人,看见了也让人记不住住,转眼就忘。
唐氏拍着胸脯直念佛:“我是一看见她就烦闷。还算她知趣,不怎么在我跟前晃悠。否则一天罚她一百遍。”
说起殷宁,唐氏更郁闷了。自那日宫宴过后,也不知怎的,郭太妃要将殷宁嫁进郭家的意图就满城尽知了。虽然大家都不摆明了说,但就是家家清楚明白,郭太妃看上了殷宁的十八万嫁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