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的一词:“魏晋风度。”关于这词,有人曾断言:“继魏晋之后,很少有真正意义上的有铮铮铁骨的正人君子了。魏晋是中国历史上最绚烂的火花,而独占鳌头的嵇康则成了这首宏流中最亮丽的风景。
在老柳树中有户人家,家中只有一个人,他总爱在老柳树下打铁我说不清为什么嵇康有这样的怪癖——不过林七贤人人都有怪癖——文人不是应当是饱读诗书的“书生”么?可惜他不是。他爱打铁,爱习武,当然也爱读书。嵇康不是书呆子,他的脑袋却比一般的书呆子倔强得多。司马昭老早就听说了嵇康的鼎鼎大名,想为他所用,可他不故先前血的教训,仍然“隐于野”,最终才过早断送了性命。
按今天的话说,嵇康就是一纯爷们。不然他怎么能够位于“竹林七贤”榜首呢?他虽“隐于野”却同样在其他人眼中为大哥,其形象一直到他死后仍未被取代,证实了潮语“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的神化传奇。
所以,为寻求传奇,一位钟氏小生带着他的著作前去拜访大哥,一路上努力练习微笑,心想一定要让大哥收我做小弟。等一踏进园门一下就了——嵇康正在赤膊打铁,钟氏一看就当场震惊,最后只敢把自己的得意大作向窗户里一扔就灰溜溜地跑了。其孤傲品性可见——斑。
无独有偶,钟期还是无名小卒时曾拜访,那时他也在打铁。钟期就一直站在嵇康旁边,而嵇康一直没说话,钟期就只好走了,心中的挫败感油然而生:被忽视了啊。是自己不够格?于是发愤学习。等成了司马昭身旁的红人,又来找嵇康。嵇康却和曾经一样,自个打铁,钟期站了大半天,看偶像不理自己,心中不平,正准备走时,只听嵇康长叹一声:“何所见而来,何所见而去?”心想:这回答牛吧。没想嵇康又去打铁了,钟期回去对司马昭说:“这个人不能留”司马昭当时也是嵇康粉丝,笑笑什么也没说。他不与官场来往的清高品格一览无遗。
嵇康对兄弟那是义薄云天,可是也不盲目。当山涛来信说要他去当官时,愤笔而书《与山世源绝交书》,不给其一点颜面。而每每阮籍来拜访,却常常喝得酩酊大醉。
但是,他的义也间接的影响了他的生死。当听说好友被司马昭无故囚禁之后,他立马提刀杀上朝廷,司马昭也就这样捉住了把柄。当阮藉给他谋官一救命稻草时,他却狠狠地拒绝了。
临刑前,三千学子全都围住刑场要拜嵇康为师。他却安然要琴,弹出千古绝响的《广陵散》,多么大义凛然,多么洒脱,潇洒!
如今,嵇康己去,《广陵散》仿佛还在历史回音壁中回荡,嵇康临刑前的“从此,《广陵散》绝矣!”仿佛是对有骨气君子的判言。余杰曾说“生于魏,当见嵇康”。是的,我欣赏他孤傲清高的品德,欣赏他愤世婚俗的个性,欣赏他义薄云天的气概,欣赏他刑场前一曲《广陵散》的决绝!是的,嵇康就是我的“大哥”,他就是最亮丽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