彦彬是十里八乡公认的情种,因为他喜欢镇上的惜花阁的牡丹。他爱她,爱得如痴似狂。他不是诗人,只些许识几个字,但他是最懂女子那些悲悯纤弱的情的。百家之中,他背的最好的要数柳永的词,什么“匆匆相见,懊恼恩情太薄。霎时云雨人抛却。教我行思坐想,肌肤如削”、什么“相思成病,断肠人在阑干角”、什么“便唤作、无由再逢伊面”。彦彬字写得尚可,平日里给人抄书,更多的是做些弹琴吹埙、说书唱曲的营生。
牡丹是头牌,很贵,光与她说话,就要花上六两银才行。好在他们所在的地界很偏远,不然还要翻上几番。
彼时的风气,押姬是不光彩的事情,才子们往往更喜欢婉转些,与她们谈诗作画,诉尽人间雪月风花。彦彬是如此,却不是仅仅如此。他爱牡丹爱的痴狂,全然不顾自己世家落魄子的身世,甘为下九流,只为娶牡丹为妻。
这年的牡丹还看不上他。世家子们总爱凑些银钱去玩,彦彬也在其中,却是不必出钱的。他才情好,也会玩,更玩的开,心血来潮时候,还会扮作女旦唱上两场,曲唱的多情,像啼血的杜鹃。于是旁人也爱叫他,偶尔还会助他见牡丹一面。
他在牡丹面前的表现实在算不得好,常常手足无措,黄莺似的喉也哑了,像个情窦初开的小傻子。为了彰显他的赤诚,彦彬甚至在身上文满了牡丹。而牡丹似乎也很喜欢,常常要他剥了衣服来看,那是一副文的好极的牡丹图,随着他一呼一吸之间在张弛的背上摇曳,栩栩如生。
后来牡丹被开粮铺的李老爷买回家做妾,足花了三百二十三两银,这段没头没尾的缘就算是到了头了。
当时李老爷已经七十又二,人言七十古来稀,他这般年纪纳个二八年华的少女,也实在是稀奇。第二日李老爷满面红光,仍去画舫吃酒,便有损友挤眉弄眼,押亵笑问:“如何?”李老爷亦笑答:“菡萏两瓣凝花露,桃源一径入瑶池。”于是满座哄堂大笑,不乏有调侃“一朵梨花压象床”之戏语。
不过李老爷也没得意许久。牡丹进门两月,李老爷染了风寒,后事还没完,便一命呜呼了。于是不知是哪厢里起了谣言,说牡丹是有克夫命的,罔顾李老爷纳妾前又是看面相,又是请人合八字。李氏哭得几乎昏厥过去,无奈牡丹是良妾,进门以后又恪守妇道,无从打发。
这时候的牡丹就有些落魄了,李氏虽分她一处房产,却是面子行事,丫鬟婆子的月银还要牡丹自出,银钱紧缺,又加之寡妇门前,夜里时有浪荡子高呼:“魁首!使君爱日留连客,同醉江家旧宅边!”初时牡丹还要置气的,端了茶杯便砸,门外那登徒子得了回应,便更高兴,直在窗下怪叫,要“谢花魁赏茶”、“谢花魁赐酒”。
李氏派来的丫鬟婆子是签的活契,不肯留在牡丹住处败坏名声,纷纷走了,牡丹留人不住,更是落魄起来。
她这时便觉出彦彬的好来了,从前的自甘堕落、家境清贫好像都显得微不足道起来,于是越想越觉得自己似猪油蒙心,怎就偏偏选了年岁可做自己祖父的李老爷呢?心中如此作想,难免平日里言辞便带了些怨怼起来。彼时的彦彬已借酒消愁多日,直到一日得友人劝引,才心中似拨云见日,豁然开朗起来。他本生得一副好皮囊,又是蜂腰虎背的顶好儿郎,只是清贫,便托友人遣媒说和。
牡丹此时只恐他变心,哪里还顾得上旁的,连先入为妾,后扶作妻的要求也一并应了,只希望自己早些脱离苦海才好。于是很快彦彬与牡丹结作连理,一时间风向也算是多吹捧他二人天作之合,感慨彦彬终抱得美人归。
那时候的两人也还都很年轻,镇上不少说书人也愿意将他们比做那才子佳人,感慨这良辰美景奈何天。
彦彬年富力壮,二人又都是风月中的好手,很快李氏分出的破落院子变了样,原本孤单单的杨柳下垂了秋千,墙边搭了葡萄架,又兼种有红梅、翠竹、芍药、牡丹……远看去锦浪翻涌,近里瞧万艳争红。墙内时有笑语泄出,直惹得过路的姑娘双靥飞红、烟视媚行,小子汗流洽衣、以扇掩面。
后有诗形容此景最为贴切,“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内佳人笑”。
婚后的牡丹越发娇妍,巴掌大的小脸上总泛着红,彦彬最爱她蜷在榻上的时候,日光透过纱窗朦胧胧的,愈看愈加三分颜色。天神多爱她,有时远远地看她解残局,手持吴图,两指执鹭,棋子与手指竟是一体的浑然天成。牡丹常与彦彬手谈,两方互有输赢。
彦彬与她一起,连乏味的圣贤之书也爱上了几分。牡丹琴棋书画吟诗作曲无一不通,二人常要一块背书,互相考较,彦彬不如她,常罚酒,醉了两人便滚在一处混闹,久而久之倒把从前不爱的东西琢磨了个通透。
后来牡丹劝他去科举,初次只是秀才,籍籍无名的,也没什么,次两年竟考上了榜眼,要到京城里去殿试了。
二人此时仍在如胶似漆的时候,牡丹却觉得还应进退有度才好一直保存些新鲜感,人言小别胜新婚,距离产生美,并不是全无道理的。于是替他收拾细软,依依送别。
牡丹望着他一骑红尘的走了,姹紫嫣红开遍的拥挤小院一下子变得空落落的,她坐在秋千上荡,手里捏着一卷平日里与丈夫一块窥看的书。那书她很熟,是彦彬最喜、元稹杜撰的《莺莺传》,那里的莺莺原谅了张生,端得是“得体大方”,牡丹却是不喜欢的,她恨人言张生好补过,将错尽推在崔莺莺的身上。可此时牡丹一句话也没看进脑子里去,也没了往日的隐恨。彦彬初见她的时候,吟的便是莺莺赠予张生的诗。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拂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
她思念她的丈夫,山高路远,不知何时能归家来?路途艰险,怎知他是否平安?风餐露宿,可似家中吃饱穿暖?可她转念又想,若是平安进了殿试,会不会如张生一般移情别恋?少年时的爱恋,若扑火飞蛾,热切且短暂。情重,情重,都向华胥一梦。
彦彬归家时候,牡丹仍是妾室。不似戏文,皇帝没有赐婚,上司没有刁难,彦彬不曾为她抵抗礼教,却也终生未再娶妻。少年时的恋爱,倒也显出几分完满。
人生就是这般模样,偶有轰轰烈烈,也要归于平凡,倘若非说出些什么大道理,反没什么趣味。终归是要走向终极,总是要殊途同归,一路上见过的风景,涌现的体悟仅仅是千万种人生里的沧海一粟罢了。
后来的几次分别亦是如此,倘若彦彬与牡丹晚生几年,便要与纳兰性德一般惺惺相惜,生出同一种“沉思往事立残阳。当时只道是寻常”之感了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