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这样的花翎,”台上的历史老师手里拿着一支孔雀翎,滔滔不绝地说着,不知道怎么回事,她的脸上带着一些自豪感。而台下听课的学生们,也有些艳羡的模样。
看到那老师不停晃动手中的孔雀翎,下头托着头看手机的武君祐,抬眼看了她一眼,小声嘀咕一句:“女真人……”旁边的同桌发现她的注意力终于从手机上转移,小声问道:“怎么啦?”
“没,就想起一些事来。”
“?”同桌表示不解。
台上那年轻的历史老师自然看到她们的小动作,有些不满道:“你们不好好上课,在说什么?以为自己很懂是吧?就上来说啊!”说着她直接点名:“武君祐,说说你对清朝记得最深的皇帝和事件!”
听到这个老师这样点名,她对同桌说了一句:“又来了。”同桌也回给她一个无奈的笑容。
看到她慢腾腾的站起来,那老师就说开了:“有的人自以为学习成绩好,不听课也就算了,还要影响别人。你看这种问题都答不出来,不会是作弊得来的好成绩吧?我看你……”武君祐此时慢慢开口道:“我记得最劳的,就是扬州十日和嘉定三屠。”那老师一顿,好一会儿才意识到她在说什么。
“你说什么?”她有些不可置信。
“我说……老师你不要拿一个仿制的花翎出来……”武君祐有些懒散,若有相熟的人一定会发现她此时的神情像极了玉琅篁。“清朝的礼帽称为顶戴,在顶珠下有翎管,质为白玉或翡翠,用以安插翎枝。翎枝分蓝翎和花翎两种。蓝翎为鹖羽所做,花翎为孔雀羽所做。”说着,她又看向那年轻老师手中的花翎道:“老师你这个既不是白玉又不是翡翠,一看就是仿制品吧?”
在武君祐说话的时候,原本下午昏昏欲睡的同学们是立刻就不困了,马上竖起耳朵。
而台上的老师听到她这样说,想要反驳她,只见武君祐顿了一下,继续道:“忘了,花翎在清朝是一种辨等威、昭品秩的标志,非一般官员所能戴的。皇室成员中爵位低于亲王、郡王、贝勒的贝子和固伦额附,有资格享戴三眼花翎;清朝宗室和藩部中被封为镇国公或辅国公的亲贵、和硕额附,有资格享戴二眼花翎;五品以上的内大臣、前锋营和护军营的各统领、参领,有资格享戴单眼花翎,而外任文臣无赐花翎者。后来因为鸦片战争……”说到此,武君祐又停了一下,似乎是在平复心情,“后来因为鸦片战争,国库空虚,才有了捐翎。”
见武君祐说得是头头是道,同学们有的定定看她,有的则是张大嘴巴。
“说得好像你见过似的。”年轻的师者无法反驳,只能这样说她。“我……”她很想说我见过,想想还是算了,“我家有一个,老师想要开眼界,可以到我家看看。对了,我家那个是三眼花翎。”
武君祐说完就想坐下,想了想还是决定再说一句:“老师姓赵,古有嬴赵氏,后有赵宋朝。赵姓位于百家姓第一,之前又听老师说你的祖籍是临安,而赵光义五世孙士字派迁居的新址中就有临安,老师的先祖极有可能是赵光义,作为汉族人的可能性很大。想必老师的身份证上也是汉族,君祐只想问一句:是咱们民族不好吗?”
听武君祐这样说,这位年轻的老师哑口无言,张张嘴想说什么,武君祐又说:“朱明王朝都留下祖训: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怎么的,这后世的割地赔款是荣耀吗?”
听到武君祐这一番话,这位年轻的老师是气到发抖,指着她说不出话来:“你……你……”她转身就往外走去,完全不顾自己其实还在上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