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点,长得很好看。
在这个社会上有的人靠脸吃饭,有的人靠自己的才华,那么对于蔡徐坤来说他是两者兼而有之,所以这样的人他的优点就是长得好看,这样也会让人喜欢,其实我们都明白在这个社会当中,很多人他们都比较喜欢那些长得帅的人,因为长得帅至少让人看起来开心,让人看起来觉得喜悦,让人看起来至少能够值得欣赏,所以自然也会有人喜欢。当然了,长得帅他还有一个特别好的好处,那么就是会给身边的人带来幸福感。
第2点,他的艺术细胞非常棒。
蔡徐坤我们都知道他是一名歌星,同时他也是一个善于跳舞的人,对于这样的人呢,文艺细胞确实相当的出色,不管是唱歌跳舞在这一方面都有一定的成就,而且他也出过相关的专辑,也出过很多流行的音乐,对于这样的人那么自然就会让人喜欢,而且他也举办过相关的演唱会,在演唱会当中我们也看到他的认真,也看到他的音乐,也是有着一定的魔力的。

第3点,他为人相当不错。
蔡徐坤他其实为人还是相当棒的,记得他参加过不少的综艺节目,他对他的队友以及他身边的朋友都是比较关心的,都是给予一定的帮助的,并不是那种落井下石的人,所以对这样的人这样就能够得到更多人喜欢,包括我在内,我也特别喜欢他那种热情和细心,因为这样的人才有可能在生活当中给我们带来更多的好处,而不是让我们看到他们相聚的一面。
蔡徐坤这个人作为偶像能够获得人气的原因(我们在这里暂且排除这种人气中可能存在的水分),在我个人看来,主要是基于一个优点:作为职业偶像的专业性。
那么,什么是偶像的专业性呢?就是自我形象、或者用现在流行的概念来讲--“人设”,的塑造和维护能力。
我们都知道,现在的中国艺人们,普遍都在进行着各种各样的人设塑造----老干部、大叔、高冷、学霸,等等。人设的塑造,可以帮助艺人增加自身的属性,并借此来吸引爱好这一类属性的人群成为自己的粉丝。也就是说,人设的塑造,使得艺人在自身的作品之外,自身也成为了一种推介给粉丝的“商品”,并随之为自己带来了商业变现能力的提高,使自己更具备商业价值。
然而,对于各细分门类(影视、音乐、综艺)的专职艺人来说,他们在各自门类中的高度专业能力,让他们可以通过能力来获得作品、通过作品来获得商业收入。人设塑造对他们而言只是一个加分项、一个副业。
而区别各门类下的专职艺人,偶像是一个独立的存在。在日本韩国的概念中,“IDOL”与“歌手”“演员”“艺能艺人”,是四个不同的艺人分类。而相比后三者,对于职业偶像来说,他们作为“偶像”的形象本身就是提供给消费者(粉丝)的核心、甚至是绝大部分的商品。由于他们是“什么门类都做”的艺人,因此在各个门类中由于自身天赋和专业培养基础的局限,必然会导致一种“各细分门类下的业务能力都不如此门类下的专业人士”的情况。基于这种情况,偶像要在娱乐圈中生存,就必然需要找到自己的独特优势来对冲各细分业务能力的弱势,答案就是“粉丝购买力的带动效应”,即商业变现拉动力了(所谓的带货)---虽然我演的可能比北影毕业生差点儿意思,但我有一堆粉丝,而且我粉丝我演他们就看,能给你带收视率;虽然我音乐创作上还比较稚嫩,唱功也不如一线歌手,但我有一堆粉丝,而且我粉丝我出歌他们就买,还是一摞一摞地买。
而粉丝对偶像的要求,虽然具体来说是各异的,但从根本上讲,就是对作为商品提供给他们的“偶像”形象的满意度。偶像的一切作为和具体努力方向,都要以“维护消费者满意度”、“满足粉丝对自己的人物要求”为核心主旨。
具体来说的话。首先,偶像的一些实力并不是不重要的,因为粉丝会对偶像的实力“有自己的要求”---你要有实力,或者至少看着像有实力,二选其一。此外,会有很多粉丝要求自己的偶像是自己的假想男友(所谓的“女友饭”),那么对应这一部分粉丝的偶像就要保证自己的单身、或者至少看着像单身,二选其一。除了这两个例子,当然还会有各种各样的性格走向上的要求,而分门别类对应各种要求的偶像,也要相应地塑造并维护这样的形象---改变自己的本质、或者至少做得像。提高了粉丝满意度,作为商品的“偶像”自身就获得了市场,在芸芸偶像消费者群体中划拉到了自己的那一拨人马,随之拥有了“流量”和“商业变现效应”。
因此,职业偶像,对于作为“偶像”的自己的自我形象建立和维护,就成为了对“核心商品”的维护,成为决定偶像生涯成败最重要的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