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从小在四川长大,四川是古代道教重要发源地之一,李白从小受道教的影响特别深,甚至后来成为“有证”的职业道士,他有诗说“十五游神仙,仙游未曾歇”,意思是说从十五岁开始就喜欢寻仙访道,到这会儿就没停过。其实当时不仅李白,整个唐朝都信仰道教,道教是唐代的国教,上至皇帝,下至百姓,都对道教笃信无疑,很多人还有道士的身份。道教崇尚紫色,所谓“紫气东来”,说的就是当时老子从东方来到函谷关,有人说远远望去仿佛有紫气从东方而来,说明这个紫色在道教的文化里象征着吉祥、高贵。李白的诗中有很多“紫烟”这样的意向,比如“炉火照天地,红星照紫烟”,“素手掬(jū)青霭,罗衣曳(yè)紫烟”,等等,这些都跟道教的活动有关系,所以李白在这首诗中说“日照香炉生紫烟”,一方面可能真是有紫烟升起,另一方面可能由于道教的信仰。这句诗中这个“生”字用的特别好,晚唐诗人杜牧《山行》说“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也用了这个“生”字,这个“生”在这里有升腾的意思,在香炉峰里冉冉升起紫烟,非常具有动感,而且,冉冉升起的紫烟也营造了一种朦胧、神秘的美感,为后面瀑布的出场做了漂亮的铺垫。
第二句“遥看瀑布挂前川”,瀑布像一条白练悬挂在山前,这是远看瀑布的感觉。相信如果大家看过瀑布的国画的话,一定也会有这种感觉。尽管瀑布是奔腾不息,倾泻而下,但远看就仿佛一条巨大的白布高高的挂在山崖之上。李白用他高超的想象力化动为静,道他人所不能道。一个“挂”字(而不是“悬 ”、“过” “下”、“垂”等 )用的非常妙,境界全出、气势很大、动态很足、视觉冲击力很强,堪称炼字典范。
后面两句的比喻和想象就更夸张了!“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把画面由静止又转向瀑布的动态形象。“飞流”描写出瀑布奔流的速度之快;“直下”描写瀑布奔腾的流向,间接反映出山崖的陡峭;而“三千尺”就是瀑布奔腾的高度和气势了。不过,庐山的瀑布真有三千尺吗?当然没有。庐山的主峰是大汉阳峰(百度百科:大汉阳峰在江西省九江市庐山牯岭街以南,是庐山第一高峰,海拔1474米,虽不及五老峰奇险,但雄伟高大,气概非凡),有1400多米高,庐山上的瀑布有20多处,最著名、最长的瀑布大概就是三叠泉瀑布,落差有150多米,那李白诗中的“三千尺”,换算过来就是1000多米,也就是说庐山的瀑布几乎和庐山的主峰一样长,这是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说,李白真是夸张呢!要知道,李白在动情的时候,是特别喜欢用夸张的数字的!比如说“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所以这个“三千尺”是李白极力用夸张的手法向人展示瀑布那势不可挡的无穷威力。
而且,他还嫌不够,最后加了一句只有这位“谪仙人”李太白才能有的天才比喻“疑是银河落九天”,自从有了“银河”这个词,有谁能想到用“银河”这个人类赋予繁星的美丽词语再反过来比喻地球上的自然景观呢?这一句“疑是银河落九天”是多么的飘逸、洒脱、仙气十足,似乎整个庐山也变成了一座仙山,一座空中之山!最后,李白还特别加上了“疑是”一词,为全诗加上了一种恍惚、莫名的神秘色彩,然后,诗仙就把笔放下了,诗也就戛然而止,而留给读者的就是无限的想象空间。